生殖系统淋巴造血组织增生性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来源 :中华妇产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ixiao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生殖系统的淋巴造血组织增生性病变(包括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和淋巴瘤样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

方法

收集2006年1月至2017年8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生殖系统出现首发症状的淋巴造血组织增生性病变患者共33例。其中,生殖系统的淋巴造血组织肿瘤20例,包括髓细胞肉瘤和髓性白血病11例、原发性生殖系统非霍奇金淋巴瘤(NHL)9例;子宫颈淋巴瘤样病变13例。应用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染色、EB病毒原位杂交及临床相关检查对其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年龄:20例淋巴造血组织肿瘤患者的年龄范围为16~77岁,平均年龄48.5岁,中位年龄56岁。13例子宫颈淋巴瘤样病变患者的年龄范围为23~62岁,平均年龄45.9岁,中位年龄48岁。(2)临床表现:20例生殖系统的淋巴造血组织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下腹痛、阴道流血,以及肿物等;13例子宫颈淋巴瘤样病变患者的临床表现多为接触性出血。(3)病史:20例淋巴造血组织肿瘤患者中,8例患者有急性髓性白血病病史,3例患者妊娠合并髓性白血病病史;1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细胞性淋巴瘤(CLL/SLL)患者有卵巢小细胞癌和高级别卵巢浆液性癌术后化疗病史,1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有肾移植术后应用环孢素病史。(4)实验室检查:18例有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检测结果的淋巴造血组织肿瘤患者中,9例(9/18)血清LDH水平升高。(5)肿瘤部位:20例淋巴造血组织肿瘤患者中,肿瘤位于外阴4例,阴道1例,子宫颈4例,子宫4例,卵巢8例,胎盘2例。(6)临床分期:9例原发性生殖系统NHL患者中,Ⅰ期4例,Ⅲb期1例,Ⅳ期4例。(7)病理类型:20例淋巴造血组织肿瘤患者中,髓细胞肉瘤9例,髓性白血病侵犯胎盘2例,DLBCL 6例,CLL/SLL及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oma)各1例,间变大细胞淋巴瘤(ALCL)1例。(8)免疫组化法检测:髓细胞肉瘤和髓性白血病为CD43、髓性过氧化物酶(MPO)呈阳性表达,NHL为CD20、配对盒基因5抗体(PAX5)呈阳性表达。(9)治疗及预后: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多采用手术切除辅以化疗。随访期内,20例淋巴造血组织肿瘤患者中,髓细胞肉瘤或髓性白血病5例死亡,NHL 2例死亡;13例子宫颈淋巴瘤样病变患者均健在。

结论

临床病史、病理形态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对于诊断生殖系统的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具有重要作用,治疗采用手术治疗辅以化疗。子宫颈淋巴瘤样病变应与淋巴瘤鉴别,前者的预后良好。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开滦健康体检人群贫血患病率及其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及影响贫血的因素。方法对参加2006、2008、2010、2012、2014年度5次健康体检的开滦在职及退休职工进行统一问卷调查、血液常规和生化检查。男性血红蛋白(Hb)<120 g/L和女性<110 g/L定义为贫血。计算贫血患病率,分析贫血患病率随时间变化的趋势,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贫血的影响因素。结果(1)2006—201
期刊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根治性放疗后阴道放射性损伤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7年4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根治性放疗(即体外放疗联合腔内后装放疗),并于2016年11月至2017年9月在本院门诊复查,且具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子宫颈癌患者共282例,其年龄为(56±9)岁(28~78岁),随访治疗结束后不同时间(包括<1年、1~2年、>2~<5年、
目的探讨Ⅰb2和Ⅱa2期无术后病理高危因素的子宫颈癌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5年1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接受新辅助化疗联合子宫广泛性切除术治疗的Ⅰb2和Ⅱa2期子宫颈鳞癌患者,排除有术后病理高危因素(包括淋巴结受累、阴道残端受累、宫旁受侵)的患者,将无术后病理危险因素以及有术后病理中危因素[包括新辅助化疗后肿瘤直径≥4 cm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观察低剂量结合雌激素(CEE)与标准剂量CEE联合天然黄体酮或地屈孕酮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的123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并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最终共有107例完成试验,其中A组(予低剂量CEE+天然黄体酮)35例、B组(予标准剂量CEE+天然黄体酮)37例、C组(予标准剂量CEE+地屈孕酮)35例,以28 d为1个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