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角膜散光状态

来源 :家庭心理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y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角膜散光状态的分布情况。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84例(149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IOLMaster测量角膜散光情况。对患者角膜散光度数的大小,散光类型的分布情况,眼轴与角膜散光度数的相关性等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平均年龄(72.16+3.78)岁,角膜散光的平均值为0.96D(0.05D-4.96D),角膜散光≥1.0D的占63.1%,其中逆规性散光占40.9%。结论:白内障医生应该重视患者术前角膜散光的检测,并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后决定是否需要矫正,为患者选择合理的矫正策略,从而使患者获得更好的视觉质量,使白内障手术从某种程度上转变为屈光性手术。
  关键词:白内障;角膜散光
  [中图分类号]R7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2-0484-01
  现代白内障手术,部分从复明手术发展为屈光手术,患者对术后视觉质量的要求不断增高,而散光是影响患者术后视觉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人眼的散光主要来源于角膜、晶状体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由于角膜前表面约占眼睛总屈光力的3/4,白内障摘除后角膜散光成分愈加重要,并会明显影响术后视功能。但目前国内对白内障患者角膜散光的分布情况尚未见详尽报道,本研究对一组单纯性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前角膜散光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并拟行白内障手术治疗的患者84例(149只眼),61~83岁,平均年龄(72.16±3.78)岁;男82眼,女67眼。病例人选标准:①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②认知能力正常,睑裂暴露充分;③术前无眼外伤、青光眼、眼底病、角膜病等;④无角膜屈光手术史。
  1.2方法 采用IOL Master(德国Carl Zeiss公司)测量数据,测量由同一位熟练操作者完成,嘱患者充分眨眼,以保持角膜面光滑,形成均匀的泪膜,连续测量3次取中间值,本研究将最大屈光力径线在60°-90°或90°~120°之间的散光定义为顺规性散光(with-the-ruIe astigmatism,WTR),最大屈光力经线在0°~30°或150°~180°之间的散光定义为逆规性散光(against-the-ruleastignatism,ATR),其余为斜轴散光。角膜散光值等于K2-K1(最大角膜曲率一相垂直经线角膜曲率)。
  1.3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角膜散光度的分布0.5-0.99D占29.5%,1.0-1.49D占19.5%,1.5-2.0D占9.4%,>2.0D占8.1%。角膜散光累积分布,0D-1.0D占63.1%,0D-1.49D占82.6%,≤2.0D占91.9%。
  2.2角膜散光类型的分布 顺规散光占32.6%,逆規散光占49.3%,斜轴散光占18.1%。散光轴向分布,随着年龄增大,顺规散光所占的比例逐渐降低(由≤70岁的50%降低到≥70岁的34%),逆规散光所占比例随着年龄的增大呈逐渐增高的趋势(由≤70岁的28.1%到≥70的50%),而斜轴散光没有很明显的升高及降低的趋势。
  2.3眼轴与角膜散光度数的相关性 将眼轴值分别与角膜散光度数大小及角膜曲率进行相关性分析,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结果显示,眼轴值与角膜散光度数(r=-0.010,p=0.904)及角膜曲率(r=-0.126,p=0.127)无相关关系。
  3.讨论
  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屈光状态,对手术的效果至关重要。随着白内障手术的日益成熟和快速发展,患者对术后的视觉质量要求亦越来越高,部分白内障手术从复明手术向屈光手术转变,散光是影响术后裸眼视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术前角膜屈光度及最大屈光力经线度数的准确测量至关重要,对手术源性散光的研究及控制具有临床意义,对手术切口位置选择有一定参考价值和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文中散光值≤0.99D占63.1%,≤1.49D占82.6%,≤2.0D占91.9%。Attebo等调查了3654例49-97岁的正常人群发现,眼散光值≥0.75 D占37%,≥15D13%。Ferrer-Blasco等采用自动角膜曲率验光仪对一组白内障患者术前角膜曲率进行测量,发现角膜散光值>1.00 D的占34.8%,>1.5D的占22.2%。比较眼散光患病率时,要注意角膜散光与晶状体散光的关系。还应考虑散光测量方法对结果的影响及调查人群的年龄构成。本文发现0D-1.0D占63.1%,0D-1.49D占82.6%,≤2.0D占91.9%主要分布在0.5D-1.49D,此结果说明单纯性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均存在角膜散光,但以轻度散光所占比例最大。
  在本文中可以发现,单纯性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中,顺规散光占32.6%,逆规散光占49.3%,斜轴散光占18.1%,以逆规散光为主,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顺规散光所占比例逐渐降低,由≤70岁的50%降低到≥70岁的34%,逆规散光所占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由≤70岁的28.1%到≥70岁的50%),与以往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即随着年龄的增长,逆规散光占主导地位,角膜散光的轴向不断变化,且逐渐由顺规变为逆规的现象相符合。导致这样的现象可能为以下生理性因素引起:眼内压对角膜弯曲度的影响、眼睑压迫因素、眼肌牵拉因素、眼睑松弛及晶状体发生散光变化等。不同个体晶状体与角膜的散光间有不同的调整模式,有补偿的形式,也有叠加的形式,即眼总合散光的组成既有角膜与晶状体互相抵消的部分,也有相叠加的部分,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渐硬化,其散光逆规程度也渐增加。本研究结果提示,随着年龄增长的增长眼总合散光不断向逆规方向漂移的原因不单是晶状体存在逆规散光,角膜散光的逆规程度不断加大也是其关键的原因之一。
  本文的结果显示眼轴长度与角膜散光量、角膜屈光力的大小均无相关关系,与其他学者的白内障患者中眼轴与角膜曲率呈负相关的结果不甚符合,还需以后再进一步探索眼轴与角膜散光量的确切关系。
  近年来,矫正单纯性老年性白内障术前角膜散光的手术方法有:①白内障手术切口法,可矫正0.5-1.0D左右的角膜散光,隧道越长可矫正的散光度数越大,但个体差异很大,可预测性也不精确;②光角膜切开及角松解切开术,矫正散光的能力大于手术切口矫正法。但其改变了角膜正常结构,术后患者可能会有轻度不适或异物感;③角膜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手术的预测性更为精确,可有效矫正中、低度的角膜散光。但价格较高以及术后干眼症等并发症限制了其广泛运用;④传导性角膜成形术C K矫正散光是损伤最小的一种安全、稳定、有效的手术方式;⑤植入环曲面人工晶状体(Toric):随着Tofic的不断更新,此型矫正散光的人工晶状体度数范围也得到了扩增,人工晶状体的度数范围(递增量):3.8D-6.0D,此矫正范围已可以覆盖本文调查的所有需要矫正的患者。矫正散光效果肯定,但其长期的稳定性尚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综上所述,本文对单纯性老年性白内障术前角膜散光情况测量分析发现37%的患者需要进行角膜散光矫正;本文还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存在着由顺规向逆规漂移的现象。眼轴不是角膜散光度数大小的直接相关因素,因此,对于术前不存在球镜屈光不正的患者,也应该对其术前角膜散光的情况引起重视并进行分析。因此角膜散光检查分析对老年性白内障手术切口的选择及联合角膜散光矫正术有一定参考和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摘要: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急性眼内炎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及时、快速、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使病人积极的配合治疗护理,将不良后果降到最低限度,使病人视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  關键词:白内障;眼内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2-0472-01  术后急性眼内炎则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一方面它损害视功能
期刊
摘要:目的:对甲状腺肿物患者行微型腔镜下切除术的护理进行观察研究。方法:抽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本院接诊的60例甲状腺肿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单双号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一般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及心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满意度为93.33%,与对照组76.6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接收的1例患者的临床超声影像资料,评价彩超在肝脏疾病诊断的效果。结果: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不仅可以观察正常肝血管的走向、分布,而且可以检测出肝的异常血管,特别是肿瘤血管,对肿瘤的鉴别诊断并在肿瘤的治疗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结论患者初次接受超声显像扫查就可能发现直径5cm的大肝癌有着明显不同,其治疗生存率明显优于大肝癌,所以说尽早检
期刊
摘要:人性化护理是一个系统的概念,护理人员在对神经内科患者进行护理中要改变传统的观念,逐步应用现代医学中的心理学观念和综合护理知识,对患者从入院治疗到康复出院进行全程的跟踪护理与监护。在神经内科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只有全面实行人性化护理,才能确保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进而有效保障医患双方权益。  关键词:神经内科;人性化护理;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期刊
摘要:非均匀性脂肪肝有其明显的超声影像特征,结合穿刺活检,对于非均匀性脂肪肝早期诊断、治疗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非均匀性脂肪肝 超声 分型  [中图分类号]R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2-0477-01  脂肪肝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疾病,近年来已成为一种临床常见病。按脂肪在肝内分布情况,分为弥漫性、均匀性和非均匀性。均匀性脂肪肝
期刊
摘要:血液检验是服务于临床是实验室检验技术,检验结果对于临床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对诊断及治疗患者疾病有着重要的决定依据。在实际的检验工作中,血标本的采集大多是由护理人员来完成的,而送检往往是由病人家属或其它人员完成,常常忽略了标本的规范化,从而造成了检验的错误。为了让检验结果更加准确、可靠,就必须取得高质量的标本,无论是在标本采集前还是采集后的运送,通过制定采血操作流程、采血人员系统培训及跟踪管理
期刊
摘要:目的:对老年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80例老年慢性肾衰竭(CRF)行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选同期行血液透析治疗的非老年肾衰竭患者80例进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及死亡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老年组1年、2年、3年存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原因分析显示,老年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20.0
期刊
摘要: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是一种药学服务机构,在符合《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等相关的标准要求下,由专业的药学技术人员依据标准的操作规程进行细胞毒性药物、全静脉营养以及抗生素等静脉药物的调配。从而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静脉药物调配,调配中心一般由普药间、抗生素间、审方打印室、排药准备区、排药区、成品审核区、扫描打包区、洗衣洁具问以及药品二级仓库等组成,静脉药物调配中心的建立,极大地推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自拟定喘祛痰方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08月-2014年05月于我院就诊的支气管哮喘患者5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對照组各27例,给予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给予实验组自拟定喘祛痰方治疗,比较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支气管哮喘治疗有效率为92.59%,复发率为0.0%,与对照组的74.07%、11.1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剖宫产手术以后再一次妊娠的分娩方式,进而为再一次妊娠孕妇提供最为安全有效的分娩方式。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4年9月在我院接收的剖宫产再次妊娠的孕妇一共有140例,对140例孕妇相关临床资料给予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40例孕妇当中,采取择期剖宫产的孕妇一共有112例,占总体的80%;阴道试产一共有28例,占总体的20%,其中有23例孕妇试产成功。剖宫产手术以后阴道分娩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