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政治生态与社会政治生态

来源 :领导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ok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媒体报道,从今年2月起,山西省有8位在职省级干部、数十名地厅级干部以及一批县处级干部和国企负责人,因贪腐案件受到审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人们不禁要问:山西省的官场怎么了?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恶劣的“系统性、塌方式腐败”?答案正如一位中央领导在山西省领导干部会上所指出的:“山西省的政治生态存在不少问题”。
  现实生活中,像山西省这样“政治生态存在不少问题”的情况,在其他一些地方和部门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其突出特征有三:一是价值观扭曲,潜规则沦为常态。一些官员信仰淡漠、偏移,迷失了正确的价值导向,把官场上一些不健康的潜规则奉为“宝典”,视权力至上、金钱至上、关系至上和权钱交易、权财交易、权色交易为圭臬,对“不跑不送,原地不动”“拼搏不如拼爹”“能力不如关系”“做事不如作秀”等“潜规则”习以为常、见怪不怪,甚至呈现“马太效应”,毁坏了官员优化政治生态的心理基础。二是人际关系病变,群体性贪腐突出。为什么贪腐“窝案”“一挖一窝子,一提一大串”“打掉一只‘老虎’,带出一群‘苍蝇’”?其根源之一,是一些官员深陷拉帮结派的“圈子文化”,热衷于拉关系、找门路、投靠山,使官场中小团体与小圈子林立,“老板”与“家臣”抱团,导致人際关系枝枝蔓蔓、拉拉扯扯、暧昧不清,形成各种各样的利益集团,演变成为严重危害政治生态的人际关系“毒瘤”。事实证明,“圈子文化”实质上是“利益圈”“权力圈”“贪腐圈”,其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和消极能量,经现代信息环境和网络传播发酵,对全社会的政治生态破坏是极其严重的。三是评价标准失范,“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显现。经济学有一个著名定律叫“劣币驱逐良币”,说的是成色不良的铸币与成色优良的铸币在市场上一样流通,人们往往将“良币”收藏起来,久而久之良币会逐渐退出流通,劣币占据了流通市场。这一定律现在被有关学者推演到社会学领域,指一些本来应予以肯定和倡导的行为,如干事、敬业、廉洁、奉公等受到歪曲和嘲讽,一些应该受到排斥和贬抑的行为,如自私、贪婪、虚伪、妒贤等反而受到认可和尊崇,以致一些原本正直的官员错误地认为,自己若不成为“同道”,就会形同“异类”,寸步难行,结果就只能是被“异化”或同流合污。
  “风成于上,俗形于下”。一些地方和部门出现政治生态问题,说到底是官场政治生态问题。因为官场政治生态决定社会政治生态。毫不夸张地说,如果官场政治生态清明,社会政治生态就干净;如果官场政治生态污浊,社会政治生态就恶劣。
  “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正是由于官场政治生态问题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影响社会风气和民心所向,所以绝不容小觑,必须下大力从严治党,剜除破坏官场政治生态的毒瘤,清除影响官场政治生态的痼疾,从根本上优化官场政治生态,进而净化社会政治生态。
  优化官场政治生态,持之以恒抓作风建设是根本。“一德立而百善从之。”正如自然生态中环环相扣的生物链,每位领导干部都是政治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因子,必须正确把握政治生态“大环境”与个人从政“小环境”的辩证关系,以优良作风促进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转变。
  优化官场政治生态,坚持不懈预防和惩治腐败是关键。现实来看,凡是“政治生态问题不少”的地方,往往也是官商勾结、上下串联、权钱交易、腐败高发之地。如果任由腐败现象滋生蔓延、腐败分子为所欲为,清正清廉清明的政治生态就无从谈起。必须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优化官场政治生态,不折不扣强化制度约束是保障。邓小平同志曾深刻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要确保领导干部始终正确、规范地使用权力,不仅靠自律,还必须通过完善的制度建设科学配置、严格约束权力,确保权力运行公开、透明、规范。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能否有一个好的从政环境、一种好的社会风气,取决于官场政治生态的好坏。唯有不断正本清源、激浊扬清,强力打造中国官场政治“新常态”,才能有风清气正、政通人和的良好社会政治生态。
其他文献
森林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资源,具有维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空间的生态价值。我国森林资源不仅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森林资
当前,全国上下正在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热潮,干部群众热议“十三五”规划,期待殷殷,信心满满。  由于“十三五”时期与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时间节点高度契合,表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到了向终点冲刺的历史时刻。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战决胜阶段,领导干部作为“关键的少数”,其核心任务是集中精力脚踏实地抓落实,别犯“坐而论道”“空谈误国”的错误。具体有四:  坚守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们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活动的中心。城市化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组织程度与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现阶段已站到了高速城市化的新起点上。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化进程,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化道路,是21世纪中国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