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方式不止一种

来源 :纺织服装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rrycha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业院校和企业之间存在一种微妙的制衡关系,双方互相依存、渴望合作,然而从根本上来讲,他们在互相试探着的合作中,仍然固执地坚守着自己的底线。艺术与市场是否一定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博弈中如何实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校企合作的方式不止一种。
  “很多人提到校企合作,首先想到的就是就业,应届毕业生通过去各大服装企业实习,进而完成毕业设计,来实现所谓的校企合作。事实上,校企合作是可以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浙江科技学院服装学院院长徐迅认为,服装设计并不是一个纯艺术专业,这个专业的生存条件就是与市场融合,因此,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势必要处处与企业进行合作,这样才能培养出被行业、被市场所接受的高规格人才。
  在教学流程中,从前端到后端,应该贯穿着企业的声音,除了就业实习以外,校企合作还存在着N种可能。
  中央美术学院在面料研发方面,非常注重校企合作的模式,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常常产生很多天马行空的创意,而这些创意都需要先进的科技进行支撑,为此校方与面料龙头企业合作,通过实验性教学使双方都获得极大的启发。同时,院校方面的科研实力也可以反作用于企业,大连工业大学在人体工学方面见长,他们与本地知名内衣品牌合作建立实验室,为企业的设计部门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
  在教学方向上,企业的声音也越来越重要。厦门理工学院院长黄红武说:“我们每一年的毕业发布秀都会邀请厦门本地实力企业来观看。与院校相比,企业的最大优势就是直接面向市场,来自他们的意见往往更加犀利也更具有市场价值,我们会根据企业反馈对下一学期的教学计划进行一定调整。”
  对此,江苏戈洛瑞丝徐州分公司总经理何红侠表示,从贴牌到品牌,很多企业最需要的就是设计人才。企业了解学生追求艺术的态度,但服装的艺术不是空中楼阁,服装最终的价值仍然体现在是否有人愿意欣赏它、穿上它。有人愿意为你的设计付费,你的设计才真正有了价值。
其他文献
宏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崔占明  崔占明主要工作和研究方向是以研发新产品和产品功能创新为基础,引进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确立核心产品、核心技术的强势地位,保持国内市场绝对优势份额,拓展国际市场占有率,建立健全现代公司管理与运行机制,实施基于信息技术和先进企业文化的创新管理模式。近三年,崔占明获得“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先锋企业家”、“山东省第十五届优秀企业家”等荣誉称号,为行业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