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评价甲醛甲酚加碘仿进行瘘管型根尖周炎病例的根管消毒的效果。方法:选择有瘘管形成的根尖周炎病例,采用甲醛甲酚加碘仿进行根管内消毒,观察封药效果及次数。结论:甲醛甲酚加碘仿进行瘘管型根尖周炎的根管消毒可缩短病程,减少复诊次数,减少并发症,具有很好的疗效。
关键词 碘仿 瘘管 根尖周炎 根管消毒
资料与方法
2002年8月~2007年8月采用甲醛甲酚加碘仿进行瘘管型根尖周炎的根管消毒,共收集病例268例(296颗牙),其中男146例,女122例,年龄10~55岁。前牙78颗,前磨牙112颗,磨牙106颗。选择有瘘管形成并摄X线牙片确定的根尖周炎病例,要求患牙松动度<Ⅰ度,可排除牙周病或其他引起瘘管的因素,患者无糖尿病或其他严重的系统性疾病。
治疗方法:按根管治疗常规去龋开髓揭顶备洞,用3%双氧水及生理盐水交替冲洗并预备根管,插针摄X线牙片测量根长后,用棉捻吸干根管内分泌物及水分,以干燥FC棉捻尖端蘸少许碘仿粉末置入根管中,丁氧膏暂封1周。急性炎症患者OC开放引流2~3日后再行封药。
疗效评定:所有病例封药后最终均可达到无自发痛,无叩痛,咀嚼功能良好,根尖部瘺道闭合,牙龈无红肿,局部无压痛,棉捻无渗出及异味。依所需封药次数分为:①优:封药1次。②良:封药2次。③差:封药≥3次。
结 果
优者256颗(86.5%),良者31颗(10.5%),差者9颗(3%)。
讨 论
根尖周炎是以厌氧菌为主的混合感染,慢性瘘管型根尖周炎是临床上较顽固的疾病,在治疗中必须彻底祛净根管内及根尖周的细菌、坏死组织及其他感染物质,往往病程较长。甲醛甲酚具有半数细胞杀伤浓度最大[1],对内毒素的解毒能力最强,穿透力强,持续时间长等特点,在体温状态下可形成蒸气,主要是甲醛气体,可以与腐败的蛋白质及脂肪结合成无菌物质起到杀菌除臭的作用,对根管内、牙本质小管深层、侧支根管和根尖周的微生物均具有很强的杀灭作用。但因其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性,刺激性大,又是一种半抗原,能诱发超敏反应,若用药控制不当,会对根尖周组织产生不良作用[2],甚至造成牙周组织破坏,导致患牙丧失。因此控制用量至关重要[3]。
碘仿又名三碘甲烷,呈淡黄色粉末或结晶,是一种消毒防腐剂,难溶于水,可溶于醇,虽然其本身无杀菌作用,但加入甲醛甲酚,与组织分泌物接触后,在组织氧化酶的作用下缓慢析出游离碘,能有效阻止白细胞游出并抑制化脓,并可氧化细菌原浆蛋白的活性基因,与蛋白质的氨基结合使其变性,起到杀菌、消毒、防腐、除臭、镇痛的作用,尤其对厌氧菌的杀灭作用更强,而且维持时间长,对正常组织无刺激性。另外,碘仿还能够抑制炎性物质的分泌,促进根尖周组织对渗出的吸收,有效消除感染;刺激肉芽生长及根尖区骨缺损的修复,促进创面愈合。因此使用甲醛甲酚配以碘仿进行根管内消毒,既可减少甲醛甲酚的用量,并且直接减轻其对根尖周组织的损伤,又能够增强消毒及消炎的效果。
临床应用表明采用甲醛甲酚加碘仿进行瘘管型根尖周炎的根管消毒可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减少复诊次数,减轻患者痛苦和负担。
参考文献
1 何国华,谭红,刘天佳.感染根管常用药物抗菌作用的实验研究.临床口腔医学,1990,6(3):132.
2 王海花,黄林江.替硝唑、地塞米松碘仿糊剂控制根管治疗期间急症的效果评价.上海口腔医学,2004,13(3):224.
3 樊明文,主编.牙体牙髓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62.
关键词 碘仿 瘘管 根尖周炎 根管消毒
资料与方法
2002年8月~2007年8月采用甲醛甲酚加碘仿进行瘘管型根尖周炎的根管消毒,共收集病例268例(296颗牙),其中男146例,女122例,年龄10~55岁。前牙78颗,前磨牙112颗,磨牙106颗。选择有瘘管形成并摄X线牙片确定的根尖周炎病例,要求患牙松动度<Ⅰ度,可排除牙周病或其他引起瘘管的因素,患者无糖尿病或其他严重的系统性疾病。
治疗方法:按根管治疗常规去龋开髓揭顶备洞,用3%双氧水及生理盐水交替冲洗并预备根管,插针摄X线牙片测量根长后,用棉捻吸干根管内分泌物及水分,以干燥FC棉捻尖端蘸少许碘仿粉末置入根管中,丁氧膏暂封1周。急性炎症患者OC开放引流2~3日后再行封药。
疗效评定:所有病例封药后最终均可达到无自发痛,无叩痛,咀嚼功能良好,根尖部瘺道闭合,牙龈无红肿,局部无压痛,棉捻无渗出及异味。依所需封药次数分为:①优:封药1次。②良:封药2次。③差:封药≥3次。
结 果
优者256颗(86.5%),良者31颗(10.5%),差者9颗(3%)。
讨 论
根尖周炎是以厌氧菌为主的混合感染,慢性瘘管型根尖周炎是临床上较顽固的疾病,在治疗中必须彻底祛净根管内及根尖周的细菌、坏死组织及其他感染物质,往往病程较长。甲醛甲酚具有半数细胞杀伤浓度最大[1],对内毒素的解毒能力最强,穿透力强,持续时间长等特点,在体温状态下可形成蒸气,主要是甲醛气体,可以与腐败的蛋白质及脂肪结合成无菌物质起到杀菌除臭的作用,对根管内、牙本质小管深层、侧支根管和根尖周的微生物均具有很强的杀灭作用。但因其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性,刺激性大,又是一种半抗原,能诱发超敏反应,若用药控制不当,会对根尖周组织产生不良作用[2],甚至造成牙周组织破坏,导致患牙丧失。因此控制用量至关重要[3]。
碘仿又名三碘甲烷,呈淡黄色粉末或结晶,是一种消毒防腐剂,难溶于水,可溶于醇,虽然其本身无杀菌作用,但加入甲醛甲酚,与组织分泌物接触后,在组织氧化酶的作用下缓慢析出游离碘,能有效阻止白细胞游出并抑制化脓,并可氧化细菌原浆蛋白的活性基因,与蛋白质的氨基结合使其变性,起到杀菌、消毒、防腐、除臭、镇痛的作用,尤其对厌氧菌的杀灭作用更强,而且维持时间长,对正常组织无刺激性。另外,碘仿还能够抑制炎性物质的分泌,促进根尖周组织对渗出的吸收,有效消除感染;刺激肉芽生长及根尖区骨缺损的修复,促进创面愈合。因此使用甲醛甲酚配以碘仿进行根管内消毒,既可减少甲醛甲酚的用量,并且直接减轻其对根尖周组织的损伤,又能够增强消毒及消炎的效果。
临床应用表明采用甲醛甲酚加碘仿进行瘘管型根尖周炎的根管消毒可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减少复诊次数,减轻患者痛苦和负担。
参考文献
1 何国华,谭红,刘天佳.感染根管常用药物抗菌作用的实验研究.临床口腔医学,1990,6(3):132.
2 王海花,黄林江.替硝唑、地塞米松碘仿糊剂控制根管治疗期间急症的效果评价.上海口腔医学,2004,13(3):224.
3 樊明文,主编.牙体牙髓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