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嚼慢品促思维发展

来源 :幸福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t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快”成了一种生活节奏,语文阅读教学中也渗透着“快”的旋律。有时,语文教师急于达成心中的目标,而忽略了学生的思维训练,最终欲速则不达。语文阅读教学必须慢下来,所谓的“慢”,就是要品读、涵泳、回味,要注重阅读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只有追求“慢”,才能延长思维的长度,拓展思维的深度,激起思维的碰撞,讓师生的交流绽放出绚丽的火花,在有限的课堂时空中成就一次次的精彩。

一、于细嚼慢品中质疑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可以运用设疑法进行诗歌阅读教学,摆脱以往诗歌教学以单向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把教学目标问题化,通过有效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的思维保持活跃状态。这个由疑促思的过程,能有效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例如,笔者在教授李白的《行路难》时,为了让学生能通过自己的思考理解诗人创作的缘由,从而体会仕途失意的诗人内心苦闷、茫然、悲伤的心情。于是,笔者运用质疑探究的方法,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走入诗境,发现问题
  《行路难》以叙事开篇,开头四句描述了诗人李白在酒宴上食不下咽、拔剑不舞的情景。此时,笔者提问学生:“为什么诗人会有如此异常的举动呢,是不是酒宴的饭菜不合他的胃口呢?”面对这样的疑问,学生很快产生了探究其中原因的兴趣。于是,有学生便提出“这到底是一场怎样的酒宴”的问题。笔者则顺势以此为探究的出发点,带领学生走入诗境,让学生仔细品读“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这两句诗,让学生在酒宴前加上恰当的修饰词完成句子“李白在的酒宴上食不下咽,拔剑不舞”。有了兴趣,学生便主动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这两句诗,“金樽”“玉盘”极言饮食器具之精美;“清酒”“珍羞”极言酒品菜肴之珍奇,这真是一场丰盛、豪华的酒宴。笔者让学生完整地朗读:“李白在丰盛、豪华的酒宴上食不下咽,拔剑不舞。”学生很快便发现了问题:“李白最喜喝酒,也常常以舞剑来助酒兴。那么,既然酒宴如此丰盛、豪华,李白为什么会食不下咽、拔剑不舞呢?”由质疑到主动探究,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自学能力在课堂的生成中逐渐提高。
  (二)聚焦问题,体会情感
  学生有了自己的疑问,便兴趣盎然地开始探究原因。看到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起来,笔者便放慢了课堂节奏,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自主学习并讨论交流。在思维火花的迸发中,有的学生从诗题“行路难”入手,结合课下注释,得出了结论:“‘行路难’是乐府旧题,内容多写世事艰难。李白选择乐府旧题抒写己怀,表现自己仕途之路的艰难。”有的学生了解李白的生平事迹,竟侃侃而谈:“李白少有大志,胸怀‘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但是他一直没有被重用,于是心情郁闷写了这首诗。”学生的思维多么灵敏啊!的确,李白胸怀大志,他24岁辞亲远游,直到42岁才奉诏供奉翰林,但是一直没有受到重用,又因为他傲岸奔放,蔑视权贵,不容于朝,所以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途的艰难,于是在离开长安前写下了这首《行路难》。有了这样的认知,学生便自然而然地体会到了李白“停”“投”这两个动作中所难言的抑郁、苦闷之情。
  爱因斯坦曾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利用学生的质疑承载课堂内容和组织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习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方式。

二、于细嚼慢品中比较揣摩


  洪镇涛先生倡导“在比较中揣摩语言以培养语感”,即提倡学生在阅读中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将有关内容进行比较、对照和鉴赏,从中发现差异,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和欣赏能力。文言文阅读教学中也应注重品味语言,只有这样才能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和思想情怀。例如,笔者在教授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时,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感知、品读文言的能力,体会苏轼从容流连光景,摆脱仕途失意,忘却个人得失闲适、豁达的人生态度和思想情怀,笔者运用比较揣摩的方法,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改一改,品字词
  笔者修改了原文,将原文“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改为“解衣欲睡,月色迷人,穿衣起行”,虽只字之差,表达效果却有很大的不同。笔者引导学生比较阅读,体会文言语言的精妙。通过反复朗读、比较,学生对两者之间不同的表达效果进行了激烈讨论,课堂上学生的思维互相碰撞,学生成了课堂的主角。有的学生从“入户”两字中感受到了苏轼的心情:“夜深人静之时,一轮明月高悬空中,皎洁的月光倾泻而下,照进门户,月色多么美好!可以想见作者此时的心情该是多么兴奋和喜悦,这比单纯直言月光‘迷人’更具画面感、诗意感,也更能体会作者兴致勃勃去赏月的心情。”又有学生从拟人修辞手法的妙处分析:“我感受到作者赋予了月光人的性格特点,月光仿佛是一位善解人意的朋友,它懂得苏轼被贬的寂寞,主动来陪伴他,因此苏轼对这样的月光是情有独钟的,美好的月亮是他情感的寄托,所以才有了‘欣然起行’之举,而‘欣然’直接写出了心情,不邀而至的月色带给了他无限惊喜;‘穿衣起行’就比较平淡了,难以体现如此雅兴。”学生讲得头头是道,在慢慢品味中他们体会到了苏轼对自然景物由衷的热爱之情。
  (二)改一改,品意境
  笔者修改了原文,将原文“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改为“庭下月色如积水空明,竹柏影如水中藻、荇交横”。学生在品读中很容易发现两句的相同之处,即都以水的清澈比喻月光的皎洁,以藻、荇比喻竹柏的倒影,但是难点却是两者表达效果的不同之处。于是笔者将话语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各抒己见,交流的过程中不乏精彩的分析。如有的学生谈道:“原文作者不直言月光如水,给人一种错觉,就好像真的看见庭院中充满了清澈的积水,更能突出月光的皎洁、明澈。”该学生在分析的时候若有所思,仿佛已然走进了苏轼所营造的那个澄澈的世界。又有同学接着分析:“不仅如此,作者还似乎看见了水中藻、荇互相交错,这其实是月光下竹柏的影子。夜深之时,竹柏影子的姿态都清晰可见,更加衬托出月光的皎洁明亮。”学生品读文言的感受力在思考交流的过程中得到了有效提升。通过比较阅读,学生在慢品中感悟到了远超于教师所教的内容,体会到了苏轼闲适、豁达的人生态度和思想情怀。   细嚼慢品的课堂绝不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是重视学生思维的深度的体现,“慢”的课堂应是优雅从容的,它讲究的是气定神闲。

三、于细嚼慢品中创思表达


  蔡少军先生认为:“语文学习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力,即学生对文字以及文字背后蕴藏的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理解。积极的思维是一种需要、一种乐趣、一种享受,思维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现代文阅读教学中的写作实践与表达交流环节,无不闪现着学生思维的智慧火花,渗透着学生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理解与体会。例如,笔者在教授法国作家让·乔诺的《植树的牧羊人》时,为了让学生感受牧羊人丰富的人生和他崇高的品质,笔者运用读写结合的方法,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创思我来写
  《植树的牧羊人》这篇文章中记叙了牧羊人为“我”打水、生活的情况、挑橡子、种橡树、到荒原放羊、改养蜜蜂、一直种树等事情。于是,笔者让学生以“植树的牧羊人,你真伟大!虽然 ,但是 ”的句式写一写。学生思如泉涌——“植树的牧羊人,你真伟大!虽然环境恶劣,但是你坚持不懈地种植树木。”“植树的牧羊人,你真伟大!虽然家庭不幸,但是你积极乐观地在荒漠牧羊。”“植树的牧羊人,你真伟大!虽然干旱缺水,但是你热情友好地给‘我’水喝。”“植树的牧羊人,你真伟大!虽然屋子简陋,但是你一丝不苟地认真生活。”“植树的牧羊人,你真伟大!虽然生活单调,但是你认真仔细地选种种树。”“植树的牧羊人,你真伟大!虽然不是你的土地,但是你不求回报地无私植树。”“植树的牧羊人,你真伟大!虽然你是牧羊人,但是你一心护树、珍爱生命。”学生们一个接一个地分享着自己所写的句子,笔者将这些精彩的发言串联起来,惊讶地发现,他們竟然用集体的智慧创作了一首现代诗!
  (二)启示我来谈
  通过学习《植树的牧羊人》这篇文章,我们学到了牧羊人身上许多崇高的精神品质。笔者让学生以“植树的牧羊人,我要像你一样, ”的句式写一写,谈谈这篇文章给自己学习或生活上的启示。
  学生们纷纷踊跃发言——“植树的牧羊人,我要像你一样坚持不懈,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我不能放弃,要坚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植树的牧羊人,我要像你一样积极乐观,对于生活中的挫折,我要以阳光的心态面对。”“植树的牧羊人,我要像你一样热情善良,对于身边有困难的人,我要给予帮助和关爱。”“植树的牧羊人,我要像你一样一丝不苟,做任何事情都严谨认真。”“植树的牧羊人,我要像你一样珍爱生命,哪怕是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我都要像你一样爱护它们。”学生的思维打开了,他们滔滔不绝,交流的过程便是分享与享受的过程,大家都受到了情感的熏陶,获得了思想的启迪。
  提供思维的方法让学生或写或谈,既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又有助于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思维的训练是语文课的主要任务之一。”思维的训练得益于文本研读中的细嚼慢品,得益于学生充分思考后的畅所欲言。“慢”的实质是“细”,是“深”,是对语言的细品和深究。笔者坚信细嚼慢品的课堂必定会让学生的思维绽放光彩。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兵希中学)
其他文献
人工流产可分为手术流产和药物流产,常用的方法有吸引人工流手术、钳刮人工手术和药物引流产术。而人工流产手术无论选择何种方式,都会对身体造成较大的伤害。本文将详细阐述人工流产的手术方法。手术流产  1.负压吸引术。此种手术方式主要适用于妊娠在10周以内,要求终止妊娠并且没有禁忌证的女性或者是因为某种遗产性疾病不适宜进行妊娠的女性。在进行手术的时候,医生采用负压电吸引的方法,吸出早期妊娠产物,即胚囊和蜕
角色游戏是幼儿园最常见、最有特色的游戏活动之一,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模仿成人的行为。角色游戏不仅可以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发展幼儿的语言、动作、社会交往能力,还是很好的教育手段。小班幼儿喜欢玩角色游戏,但由于他们的生活经验较少,表达能力、动作水平仍有待发展,游戏时常会出现内容单一、半途而废等情况,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有意识地提高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水平。一、小班角
种植是幼儿最喜爱的劳动之一,幼儿在亲历种植的过程中可以提高观察、探索、表达能力,获得相关的知识经验。可见,“全收获”的“全”是指多层次、多方面、多主体,说明种植不只是让幼儿有收获,更多的是重过程。过程中教师与幼儿“相遇”,为的是看见幼儿的行为,听见幼儿心底的声音,尊重幼儿的需要。如何更好地“看见”幼儿,就是以观察记录作为重要窗口,观察幼儿的行为,发现幼儿的想法,懂得幼儿的需要。从而把握幼儿整体发展
音乐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而且可以使人的精神得到放松,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有很大好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孩子们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和音乐教学完美结合实现了幼儿园音乐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一些学校和教师不重视音乐课教学,在课堂活动中只是把重要知识点一带而过,导致幼儿很难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幼儿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还有一些教师在教学时固守传统
儿歌是儿童文学作品的体裁之一,是幼儿园语言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儿歌的语言活泼,内容丰富,韵律十足,不仅能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还能促进幼儿的口语表达、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中班的儿歌,结构较为复杂,篇幅较长,教材中儿歌呈现出来的画面是整幅的、挂图式的,这样的大幅图片并不符合中班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
随着幼儿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当前的幼儿教育模式发生了质变,帮助幼儿适应教学活动已经不再是教学工作的最终要求。强调幼儿独立探究意识、学习意识的培养,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态度,成了幼儿教育的最终目标。探究是基于客观现象分析理论知识的过程,幼儿能借助探究满足自身的求知欲,从而完成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本文阐述了基于情境教学培养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方式。一、构建知识情境,培养探究欲望  在幼
心理发展是幼儿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部分。幼儿是在与他人能动性互动和自我不断反思中探寻“我是谁”这个问题的,而体验式的绘本戏剧教学给幼儿提供了更好的心理发展平台。笔者利用绘本中的心理教育元素,借助戏剧教育即兴式、反省式,问题化、实操化的游戏,通过阅读、感受、模拟、共情,增强幼儿的自我认同感。  4~6岁是幼儿自我评价、自我认同感形成的关键期。在班级管理中教师经常会遇到游戏时“不敢说”、绘画时“我不会”
造成新生儿肺炎的原因有很多,新生儿肺炎可分为新生儿吸入性肺炎和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新生儿吸入性肺炎又可以分为羊水吸入性肺炎、胎粪吸入性肺炎、乳汁吸入性肺炎。羊水吸入性肺炎是指胎儿在宫内或分娩时吸入一定量的羊水导致肺部有炎症反应,吸入少量羊水一般无感染,所以羊水吸入性肺炎的症状与吸入羊水的量成正比。胎粪吸入性肺炎是指当胎儿出现呼吸窘迫时吸入带有粪便的羊水,粪水进入肺部导致肺部感染的炎症反应,这类肺炎是
在每个班级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后进生,这些后进生或是学习跟不上大家的步伐,或是行为习惯不好。因为和别人不一样,这些孩子在班里往往被同学看不起,慢慢地就缺乏自信,破罐子破摔,最后行为习惯也出现偏差。本文来自一个案例,笔者对班里一名特殊的学生进行了一个学期的跟踪观察。  【案例描述】一、初识  “老师,你好!”  初次见晨晨是在新学期的开始。  第一天上学,我按照身高顺序给孩子们排好座位,他坐在第二排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主要环节,同时也是教师观察幼儿行为的机会。本文从关注儿童行为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观察儿童行为的意义,同时介绍了几种观察的方法并提供了一些评价儿童行为的方向,以供参考。幼儿园区域活动中观察儿童行为的重要意义  首先,观察区域活动中儿童行为是加深对幼儿了解的有效手段。区域活动中儿童的行为是释放天性、无拘无束的,他们在玩耍过程中的言行举止、所作所为在一定程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