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如何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即实际应用语言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外国语言文化的兴趣,促进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
关键词 实际应用 语言能力文化 培养
一、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指出: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性人才。强调打好语言基础和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并重。但目前的英语教学与《基本要求》之间还有一定的距离,还存在着一些具体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学生人数多,不利于进行诸如情景对话练习的课堂活动;英语课时少,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只上一年半甚至更少时间,难以完成大纲规定的全部教材内容,所以大部分教师只抓精读和听力;学生不够重视,高职类院校学生往往迫于就业的压力而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专业知识方面的学习,忽视了英语特别是英语文化等的学习。
二、高职英语教学中实际应用语言能力培养的途径
关于文化的分类,Stern根据文化的结构和范畴把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文化即大写的文化(Culture with a big C),狭义的文化即小写的文化(culture with a small c)。广义地说,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包括交通工具、服饰、日常用品等,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分别指生活、家庭、社会以及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审美情趣,它们属于不可见的隐性文化。狭义的文化是指人们普遍的社会习惯,如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许多语言教育者认为:应该有所区分“big C”与“small c”,笔者认为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应该首先考虑“small c”.
(一)英语教学中,应该把语用知识与语言知识放在同一重要位置。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一向注重教学的内容和语言能力,即培养学生能造出一些意义正确、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的技能。但是学生没掌握语用知识,不知道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在具体环境中用英语进行准确的跨文化交际。中国人常说的,Have you eaten yet?对方可能认为这不是单纯的见面问候的话,而会误认为你可能发出对他的邀请。又如Where are you going?很可能引起对方的不快,所以他对这一问话的反应极有可能是:It' s none of your business.英美人的问候一般用Good morning How do you do? Nice to meet you. How are you doing? 在关系亲密者之间可用Hello或Hi。这里的说话规则是所在语言交际活动中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必须存在的一种默契,一种双方交际时都遵循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s)为使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能准确运用所学语言,必须语言知识与语用知识并举,才能真正了解西方文化,而高职学生就是欠缺文化背景知识。
(二)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防止文化休克现象发生。
“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最早是由世界著名文化人类学家Kalvero Oberg在1960年首先提出的。初到国外的人往往由于不熟悉对方社会交往的信号或符号经常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焦虑反应,这种现象在跨文化学中称“文化休克”。学生如果不把握中西方文化差异,用汉语的思维去理解、判断英语的语境,极易产生“文化休克”现象。思维方式是沟通文化与语言的桥梁,而文化差异就是思维方式的本质差异。中国人重内,西方人崇外。中国人喜欢从动态中观察分析事物,西方人习惯从静态中观察分析事物。中国人善于把握整体,注重平衡,习惯从整体中看个体;西方人喜欢化整为零,注重分析,习惯从个体中看整体。另一方面,中国文化崇尚斗智,因而棋术十分发达;西方文化崇尚斗勇,故而体育甚为突出。我们在教学中有必要把日常生活交往中英汉文化的主要差异以及语言表达方式进行归纳、比较和总结,这将有助于学生逐步区别语言的文化内涵,培养跨文化意识,增强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
(三)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给学生们创造更多培养学生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
高职的外语教学课堂,无论在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还是在教学检测手段,教学所需时间、空间和学生思考时间以及交际范围等诸多方面都存在不足,仅凭有限的课堂的时间,很难达到从深层次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的目的。为了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我们应更多地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给学生创造出更多了解英语文化,培养交际能力的机会。比如,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一些英语专题讲座,邀请学校留学归国的教师或外籍教师来介绍一些文化习俗方面的知识,可以举办外国影视或音乐欣赏会,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让同学们更多地了解英语国家人们的学习、生活、爱情、工作等方面的状况,更真切地去感受西方文化,进而学会去欣赏,我们也可以结合一些西方重要的假日。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实际的涉外交际能力是最终目的。而语言技能的提高转化到语言运用能力提高的过程中,时刻都会受到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冲击。教师应使学生拓展交际视野,始终保持对英语的新鲜感,才能真正地学好英语,享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才能融入生活,达到有效交际的目的。
关键词 实际应用 语言能力文化 培养
一、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指出: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性人才。强调打好语言基础和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并重。但目前的英语教学与《基本要求》之间还有一定的距离,还存在着一些具体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学生人数多,不利于进行诸如情景对话练习的课堂活动;英语课时少,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只上一年半甚至更少时间,难以完成大纲规定的全部教材内容,所以大部分教师只抓精读和听力;学生不够重视,高职类院校学生往往迫于就业的压力而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专业知识方面的学习,忽视了英语特别是英语文化等的学习。
二、高职英语教学中实际应用语言能力培养的途径
关于文化的分类,Stern根据文化的结构和范畴把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文化即大写的文化(Culture with a big C),狭义的文化即小写的文化(culture with a small c)。广义地说,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包括交通工具、服饰、日常用品等,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分别指生活、家庭、社会以及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审美情趣,它们属于不可见的隐性文化。狭义的文化是指人们普遍的社会习惯,如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许多语言教育者认为:应该有所区分“big C”与“small c”,笔者认为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应该首先考虑“small c”.
(一)英语教学中,应该把语用知识与语言知识放在同一重要位置。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一向注重教学的内容和语言能力,即培养学生能造出一些意义正确、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的技能。但是学生没掌握语用知识,不知道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在具体环境中用英语进行准确的跨文化交际。中国人常说的,Have you eaten yet?对方可能认为这不是单纯的见面问候的话,而会误认为你可能发出对他的邀请。又如Where are you going?很可能引起对方的不快,所以他对这一问话的反应极有可能是:It' s none of your business.英美人的问候一般用Good morning How do you do? Nice to meet you. How are you doing? 在关系亲密者之间可用Hello或Hi。这里的说话规则是所在语言交际活动中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必须存在的一种默契,一种双方交际时都遵循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s)为使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能准确运用所学语言,必须语言知识与语用知识并举,才能真正了解西方文化,而高职学生就是欠缺文化背景知识。
(二)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防止文化休克现象发生。
“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最早是由世界著名文化人类学家Kalvero Oberg在1960年首先提出的。初到国外的人往往由于不熟悉对方社会交往的信号或符号经常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焦虑反应,这种现象在跨文化学中称“文化休克”。学生如果不把握中西方文化差异,用汉语的思维去理解、判断英语的语境,极易产生“文化休克”现象。思维方式是沟通文化与语言的桥梁,而文化差异就是思维方式的本质差异。中国人重内,西方人崇外。中国人喜欢从动态中观察分析事物,西方人习惯从静态中观察分析事物。中国人善于把握整体,注重平衡,习惯从整体中看个体;西方人喜欢化整为零,注重分析,习惯从个体中看整体。另一方面,中国文化崇尚斗智,因而棋术十分发达;西方文化崇尚斗勇,故而体育甚为突出。我们在教学中有必要把日常生活交往中英汉文化的主要差异以及语言表达方式进行归纳、比较和总结,这将有助于学生逐步区别语言的文化内涵,培养跨文化意识,增强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
(三)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给学生们创造更多培养学生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
高职的外语教学课堂,无论在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还是在教学检测手段,教学所需时间、空间和学生思考时间以及交际范围等诸多方面都存在不足,仅凭有限的课堂的时间,很难达到从深层次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的目的。为了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我们应更多地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给学生创造出更多了解英语文化,培养交际能力的机会。比如,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一些英语专题讲座,邀请学校留学归国的教师或外籍教师来介绍一些文化习俗方面的知识,可以举办外国影视或音乐欣赏会,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让同学们更多地了解英语国家人们的学习、生活、爱情、工作等方面的状况,更真切地去感受西方文化,进而学会去欣赏,我们也可以结合一些西方重要的假日。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实际的涉外交际能力是最终目的。而语言技能的提高转化到语言运用能力提高的过程中,时刻都会受到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冲击。教师应使学生拓展交际视野,始终保持对英语的新鲜感,才能真正地学好英语,享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才能融入生活,达到有效交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