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情境:激起数学课堂的阵阵涟漪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yqwoai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词典》中对提问的定义是这样的:提出问题问.提问是一种教学艺术,只有教师“善问”,才能使学生“善学”.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师生交流的最基本的手段和途径,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数学教师来说,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必须掌握课堂提问的艺术,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
  关键词: 数学课堂 问题情境 提问原则 提问时机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指出:“数学真正的组成部分是问题和解,问题才是数学的心脏.”由此可见,只有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驱力,才能引领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激发起数学意义上的富有智慧含量的思考,从而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为学生进行数学探究提供“台阶”.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使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更积极和谐,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
  一、认真备课,为创设问题情境奠定基础
  提问贯穿整个数学课堂教学的始络,教师要注重提出问题的质量.在备课时,教师不仅要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内容做到融会贯通,还要了解学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把握有度.提出的问题围绕教学目标并与学生的智力和知识水平相适应,在合适的时候问学生合适的问题.问题要问得具有目的性、兴趣性、全面性.
  1.目的性.
  有效提问首先要做到提问目的明确.问题的目的由教学目标所决定.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结合每一次提问要达到的目的思考“问什么、为何问、问谁、何时问、怎样问”等,并据此考虑如何设置问题、提出问题,做到深思熟虑.
  2.兴趣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教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能源”.以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是寻求新知最重要的推动力,是构成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能有效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发掘学生蕴藏的学习潜力,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例如:在学习探求规律这一节之时,我给学生准备了这样一个故事:阿凡提有一次与国王下围棋赢了,国王问他要什么奖励,阿凡提说你就在棋盘上放米吧,第一格放一粒,第二格放两粒,第三格放四粒,第四格放八粒……直到放满每一格,国王听了笑了,这还不简单.但是在计算过程中,国王的脸色变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那你们帮国王算算吧,就会明白了.学生由于对这个问题感兴趣而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迫不及待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满足求知欲,维持心理平衡.这样变“要我读书”为“我要读书”,其态度自然更认真,效果自然也就更好了.
  3.全面性.
  学生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学生思维特点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问题由易到难,由浅到深,注重层层递进,引领学生思维不断向深处延伸.
  例如:如图,在矩形纸片ABCD中,将矩形纸片沿着对角线AC折叠,使点D落在点F处,设AF与BC相交于点E.
  师:同学们,请尽可能多得找出图中相等的线段.
  生:AB=DC=FC,AD=BC=AF.
  师:刚才的同学看图很仔细哦,那么图中还有相等的线段吗?
  生:AE=CE,BE=EF.
  师:图中除了相等的线段外,你还能得出其他结论吗?
  生:△ABE≌△CFE,AC垂直平分DF,E点在AC的垂直平分上.
  师:对于折叠类问题,我们该怎样寻找解题思路?
  生:关键是理清折叠前和折叠后的图形,运用折叠中的性质解决问题,有时还会要用到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等.
  二、关注课堂,把握提问时机,创设生动问题情境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课堂提问要把握时机.在学生处于“愤”、“悱”状态之时,学生思维兴奋、跃跃欲试之时,此时提问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问时要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并紧紧围绕主要知识点提问,可以安排在一节课的引入处、重难点处等关键环节.
  1.在课堂引入处巧妙设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课的引入是师生情感共鸣到思维共鸣的起始,是学生认识心理的定向启迪参与的过程,它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一石激起千层浪”,一节课的精彩开题,往往给学生带来新颖、亲切的感觉.在此时恰当的引入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即所谓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爱好和心理特点巧妙设疑,激发学生情感,产生学习欲望.例如:在学习反比例函数的第一章节时,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系统地研究了函数中的一次函数,今天起我们研究另一个重要的函数——反比例函数,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在这一章中我们要研究反比例函数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生1:什么是反比例函数?
  生2:反比例函数具有什么特征?它的表达式是什么?
  生3: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怎样的?怎样画呢?
  生4:怎样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需要几个条件?
  生5: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有哪些?
  师:要研究的内容还真不少,那应该按怎样的顺序研究这些问题呢?
  生:先研究反比例的特征,定义,表达式,然后研究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再根据图像研究它的性质,最后是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师:那今天我们就研究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反比例函数?
  这种问题的设定,不仅让学生了解了所有函数所要研究的内容,为这一章的学习理清了思路,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2.在教学重难点处巧妙设疑,提高学生探究兴趣.
  卡尔汉说:“提问是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础控制手段.”课堂教学的中心是围绕重难点的突破而进行,教师在教学中合理地抓住重难点有效而巧妙地提问,既有利于重难点的突破,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创设“心求通而未得之,口欲言而弗能”的情境.例如:在学习黄金分割时,师: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是上海大都市的一个象征,它设计巧妙,整个塔体挺拔秀丽,你们知道吗?在它的设计中蕴含我们今天所学的数学知识呢.你量能出图中线段AB、AC的长度,并求出线段AB与AC的比值吗?
  师:我们都见过电冰箱吧,你们最常见到的冰箱一般都是什么形状的啊?
  生:长方形.
  师:请看屏幕,如果老师把一个冰箱作成正方形,请同学们看看它和以前的相比哪个更美观实用啊?
  生:感觉还是长方形好看.
  师:大家互相看看,是不是选择长方形的同学要多一点啊?那么这个是为什么呢?请算出冰箱门宽与長的比值
  教师再讲解黄金分割点和黄金矩形就水到渠成了.
  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老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及推进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教师的有效教学,说到底是一种对话的教学,一种高度互动的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一种彼此产生思维碰撞过程程的对话.教师的有效教学,不应由教师来主演.要形成对话的教学气氛,教师有效使用问题的能力是不可或缺的.有效的问题要求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积极思考并形成答案.提问是教学的一部分,它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是课堂互动的中心.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有效提问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重视课堂提问、注重提问原则、掌握提问的时机,并不断摸索和实践,是训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创造火花的有效途径,是增强学生主动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吴德芳,夏玉兰.教师提问的八大策略[J].教学与管理.
其他文献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的本领,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种“激励、唤醒、鼓舞”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要进一步优化课堂结构,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数学的生命在于思维,数学教学中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这不正是“诱思探究教学”的精髓“以思维为主攻”吗?因此,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把“学会”转化为“会学”。  我经过一年的教学尝试,“立足中差,着眼中上,把握目标”设
期刊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现代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护理工作也必须从单纯的疾病护理向系统的身心护理转变.神经内科患者发病后往往存在
摘要:目的:本课题旨在探讨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应用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预期效果。方法:先根据随机数字法对112例本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分组,再对实验组56例患者采用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56例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疾病认知程度与护理依从性。结果:实验组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疾病认知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护理依从性也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在产妇第二产程静脉留置针防堵管的方法,探讨在产妇第二产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优越性.方法 将分娩时进入第二产程的产妇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
摘 要: 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为考察同学或者调动学生积极性,使用的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就是提问。与此同时,提问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种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起小学生内心对于问题答案的渴望,以此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并最终通过自我提问与自我解决掌握数学知识。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提问方式存在问题,作者试图就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探究总结出一套有效提问的方法帮助教师更好地利用提问这种
目的 为观察一次性持续张力紧线术对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9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0例行肛瘘挂线术后一次性持续张力紧线
摘要:目的:给予卵巢肿瘤腹腔镜剥除术患者行手术室护理,分析护理效果。方法:本次探究需要利用自愿参与原则在我院所收治的卵巢肿瘤腹腔镜剥除术患者中选取54例作为样本人群,就诊时间段是2016年1月~2017年1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54例患者实行均分,2组患者分别命名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27例患者。参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应用手术室护理干预,将2组患者实行不同护理干预后得到的组间数
本文对多样性的护理在糖尿病患者在心内科护理上的疗法进行分析.对我院在2015年6月到2016年7月收治的120名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根据病例编号等进行交叉分组,分成A、B两组
摘 要: 在中学阶段,由于我国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没有任何门槛,于是造成学生之间的差异分化越来越严重,这个问题在中学数学中尤为突出。后进生现象的产生不仅不利于后进生个体的发展,而且不利于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如何有效转化后进生是当前中学数学教师不断思考、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作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从中学数学后进生现象入手,分析其形成原因,并进一步探讨转化中学数学后进生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