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镜下隐匿子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病变的HPV亚型感染特征及鳞状上皮厚度分析

来源 :中华妇产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lu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阴道镜下隐匿子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CINⅢ)病变的HPV亚型感染特征及鳞状上皮厚度。

方法

对2009—2010年期间进行的深圳子宫颈癌筛查项目Ⅱ(SHENCCAST Ⅱ)研究中有完整资料、病理诊断为CINⅢ的93例患者的169个象限的CINⅢ组织的石蜡标本采用"三明治"法重新制作6张连续切片,其中第1张和最后1张行HE染色以明确病理诊断并确保其间的切片中含有同样级别的病变,第3~5张(第2张用于其他研究)共3张白片用于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法HPV分型检测,并在显微镜下(×10)对CINⅢ病变部位的鳞状上皮厚度进行测量。其中,由阴道镜指示对可见病灶进行活检发现的CINⅢ定为"可见CINⅢ",通过子宫颈随机多点活检发现的CINⅢ定为"隐匿CINⅢ"。

结果

(1)169个象限中,43个象限为隐匿CINⅢ、126个象限为可见CINⅢ,其HPV16型阳性率分别为37.2%(16/43)和55.6%(70/12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8,P=0.038)。93例CINⅢ患者中,HPV16型阳性和非HPV16型阳性患者分别为49和44例,其中年龄≥45岁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20.4%(10/49)和40.9%(18/4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0,P=0.031);CINⅢ病灶>1个象限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79.6%(39/49)和52.3%(23/44),两者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7.786,P=0.005)。(2)阴道镜下可见CINⅢ病变的鳞状上皮厚度为(161±9)μm,较隐匿CINⅢ病变者[(140±12)μm]厚,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83,P=0.038)。HPV16型阳性与非HPV16型阳性患者的CINⅢ病变的鳞状上皮厚度分别为(172±11)和(130±10)μ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84,P=0.031)。

结论

阴道镜下隐匿CINⅢ不易识别,可能与非HPV16型阳性、病灶范围小、病灶的鳞状上皮较薄有关。对非HPV16型阳性及年龄偏大者行阴道镜检查时,通过在子宫颈转化区域行病灶活检及多点随机活检,可提高CINⅢ的检出率,减少漏诊率。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子宫颈环形电切除(LEEP)术在子宫颈原位腺癌(AIS)及子宫颈腺癌诊断和治疗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宫颈疾病诊疗中心行阴道镜活检后病理诊断为AIS和(或)LEEP术后病理诊断为AIS及子宫颈腺癌的患者193例,对其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阴道镜活检、LEEP或子宫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中病变级别最高者为最终诊断。结果193例患者中
期刊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离断并奇静脉连接(IIVC-AC)胎儿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至2016年8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产前系统超声筛查的28 567例孕妇中的21例IIVC-AC胎儿的临床资料、超声特点、遗传学诊断、妊娠结局及预后。结果IIVC-AC胎儿共21例,均为单胎妊娠,占本院产前系统超声筛查者的0.07%(21/28 567),其中3例(14%,3/21)同时合并心内和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以每取卵周期的累积活产率(CLBR)作为评价体外受精或卵母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技术(IVF/ICSI)妊娠结局的指标,探讨不同卵巢刺激方案IVF/ICSI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IVF/ICSI治疗的不孕症患者,共6 142个取卵周期,分析不同卵巢刺激方案(长方案、拮抗剂方案、温和方案)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比较患
目的联合染色体核型分析与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NP-array)技术对既往有不良妊娠史的孕妇进行产前诊断,探讨不良妊娠史孕妇再次妊娠时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发生情况。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浙江省金华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孕妇2 163例,其中94例(4.35%)既往有不良妊娠史的单胎孕妇作为本研究的入选孕妇,分别对入选孕妇的羊水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及SNP-array检测,并比较两种检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