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乡土地理教学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y200611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乡土地理;教学过程;特色工农业;地理教学的思维;协调人地之间的关系;优势;地理的观点;风土人情。
  补充摘要:乡土地理是地理课主要组成。乡土地理主要要讲述的内容和注意事项。乡土地理课程对学生的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23.4
  乡土地理是我们初中地理教学的延伸。初中地理教学包括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教学过程是由大到小,由易到难。所以乡土地理教学是所有教学中最详细的地理部分。但是,由于乡土地理是我们学生从小生长的地方。所以是学生们最熟悉,最亲切的地方。学起来也就相对容易一些。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家乡的实际情况。我们乡土地理教学也要由易到难。下面就乡土地理的教学谈谈我的想法。
  在乡土教学中我们要讲解家乡的人口、资源、环境、特色工农业、人文和家乡的变化发展。在讲解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发现身边的资源,利用学生熟知的事物讲解地理知识。让我们的地理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讲学中,试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组织者,让他们通过身边的实例说明讲解课本的内容,也可以适当的扩展我们的地理教学的思维。展开学生的联想,想象家乡的实际情况,怎么样能更好的发展变化家乡。
  在乡土教学中,我们地理教师要突出我们家乡的地方性,也就是特色性。我們的家乡在全国就这么一个,它不可以复制。我们怎么样发展我们的家乡,利用它的特有的资源,人文、地质、河流、环境等等不同与其它地方的特色谋求家乡的发展。在家乡教学中,我们还有突出实践性。我们可以走出课堂,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感知我们的家乡,了解我们的家乡。通过家乡的变化更深的认识我们的家乡。在家乡教学中,我们还要让学生思索怎么样能使我们的家乡变得更美更好,怎么样利用我们家乡特有的资源发展我们的家乡。在发展家乡的时候也能使我们的学生的人生也得到丰富和发展。让学生能以发展家乡为荣。让学生更热爱自己的家乡,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让学生的德育教育更加鲜活。
  在乡土教学过程中,我们也要让学生思索怎么样能够协调人地之间的关系,谋求更大的发展。现在家乡的发展变化是大家都可以亲身感受到的。让学生找出优势来,学生可以说的头头是道。如家乡的楼多了,道变宽了,有汽车的多了,企事业单位多了,家乡变得繁荣了。当教师让学生从地理的角度分析问题时,学生是否能感知也出现发展中的问题。怎么样摆正协调好人地之间的关系摆在我们学生的面前。发展是硬道理,但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发展不是我们家乡人民所需要的。要让学生从地理的观点看待家乡的发展。要让家乡变得更美更好。
  在乡土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还要重点讲解家乡的风土人情,人文关系,家乡的习俗,民族文化,节日演变等等。通过学生亲身的经历了解家乡的人文变化。民族文化的变化过程和祖国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家乡在经济方面变化了,在建设方面变化了。但我们要保留我们的民族文化。让我们的祖国56个民族幸福的生活在祖国的怀抱中。
  让乡土教育走近学生的中学生活,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地理。为家乡的发展出谋献策,让家乡变得更美好。
  参考文献:
  1、《中学教学参考》2009年12期《乡土地理教学初探》作者:岑贤坤
  2、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课程改革论文:《乡土地理教学改革小议》
  作者:绵阳市第十九中学:谢学国
  3、《神州》2011年第30期《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之间的关系研究》作者:陈静萍
  4、《地理教育》第5期《浅谈加强乡土地理内容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的功能》作者:康晓茹
其他文献
本文结合项目管理、顾客满意度相关理论和系统工程等相关知识,在国内外满意度相关文献资料综述的基础上,对EPC项目总承包商满意度测评进行研究,试图为EPC项目总承包商满意度管理
随着全球化的经济发展,各企业纷纷开始实施供应链战略来应对日加剧的竞争压力。然而供应链管理中常常因为信息的不透明而引起物流、商流以及资金流的不畅,造成供应链运作的低效
本文通过高中物理选修3-3《液体的表面张力》的教学过程,分析信息技术在物理实验应用中出现的问题,阐述如何将信息技术与传统实验教学有机结合,实现高效的教学.
摘要: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過设置问题、让学生用自己收集的信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学习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创新思维的能力。研究性学习以研究的形式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的问题,对高中数学教学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5  当前的数学接受式教学普遍采用题海战术,造就了一批机械
任何艺术形式都离不开地域文化与时代背景的滋养,受到社会生活的影响。就曲艺而言,“说唱艺术的源头‘生于民间’”①,既有人们的自娱自乐,也有出于实用目的间接贡献,民间性是曲艺的“根”和“魂”。也就是说,民间厚土滋养了曲艺并推动着曲种的产生、作品的创作、表现形式与表现手段的丰富创新、行业的形成与管理。但曲艺的“民间”概念不是固化的,而是随时间维度的变化而变化,呈现出动态的表现。生于农耕文明的曲艺及至现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