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據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见识少,知识面窄,知识来源于书本普遍具有学习态度不端正,家长重男轻女,溺爱孩子等现像,使孩子出现不健康心理。我摸索出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先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接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转换师生角色,促进思维发展,最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学习态度;兴趣;转换;思维;和谐
农村的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见识少,知识面窄,知识来源于书本,普遍具有学习不度端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严重不足的特点,不能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在一起。加上农村办学条件较差,基本上是一支笔加一本书。加之,部分家长文化水平较低,综合素质较差,小农意识强,认识不到知识的重要性,教育孩子出现误区:读书无用,金钱万能。使许多孩子过早的走上社会;重男轻女,溺爱孩子等现像,使孩子出现不健康心理,这些都是阻碍农村教育发展的不可忽视的客观因素。因些,我作为一名身在农村的教育工作者,要必须面对现实,努力寻找有效途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我对此做了一些研究,摸索出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1 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农村的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见识少、所学知识均为书本知识,对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等一无所知,因此,他们认为所学知识对自已的将来没有什么用处。另外家长多数都是文盲,不懂得知识的重要性,也不懂怎样教育儿女,甚至还有家长教给儿女的是“学那么多干什,会写字就可以了”。针对这一系列阻碍学生学习的客观条件,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在这一点上,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告诉他们知识的重要性,也可以带他们去做一些有利于学习的活动,给他们讲和他们生活有关的应用问题,让学生发现知识存在于社会,存在于生活,和我们的生产,生活等密切相关,而并不是自已和家长想的一无是处。从而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把“要我学”改变为“我要学”。
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是门具有严密性、抽象性的学科。正是由下它的抽象性造成学生厌学不感兴趣。因此在教学时努力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变被动为主动,使每位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教学中,首先要加强直观性教学。通过直观性使学生理解概念、性质。例如:在学习“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时”我们可以通过几组不同长度的三根木条,由学生自己动手拼图研究得出三角形的三根木条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导出“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的性质。在农村木条随处可取,让学生自己找材料,并亲自动手操作,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三角形的内角和”等内容的教学中,可先让学生动手量一量,从而对有关的定理有了直观了解,再引入新课,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提高教学质量。其次,教师的示范作用也很重要,尤其是几何教学,教师每一条线,作一个图,都要正确使用直尺、三角板、圆规。使所作的图形准确清秀。这样也增加教学的直观性、示范性,从而也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3 转换师生角色,促进思维发展
农村小学数学传统的教学,往往都是采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这样的教学方式把学生作为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格局转向平等中的首席。落实新课改,走进新教材,教师一定要更新观念,一改自上而下的特殊方式,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使师生共同融入情境教学中去。
4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必须建立一种稳定和谐的“情感场”。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为此,教师必须树立威信,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人范”。要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教师必须尊重、爱护、体贴学生,能够严以律己、以身作则、为人正直、诚实守信用和一种乐于奉献的精神。由于受到学生的尊敬、爱戴与钦佩,学生将确信其教导的真实性和正确性。对于所传授的知识、认真领会;对于其谆谆教导,言听计从,师生的感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产生共鸣。此时,教师的赞扬会引起学生的内心愉快和深深的满足。教师的忠告和批评会激起学生改正错误的决心和信心,使他们真正感觉到老师不是有意刁难,而是一种善意的批评和忠告。
总之,我们每一位农村教师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将教育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构建自己特殊的教学模式,积极投身于“教科研”中去。让农村的小学数学教学也能盛开艳丽的素质教育之花。
【关键词】学习态度;兴趣;转换;思维;和谐
农村的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见识少,知识面窄,知识来源于书本,普遍具有学习不度端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严重不足的特点,不能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在一起。加上农村办学条件较差,基本上是一支笔加一本书。加之,部分家长文化水平较低,综合素质较差,小农意识强,认识不到知识的重要性,教育孩子出现误区:读书无用,金钱万能。使许多孩子过早的走上社会;重男轻女,溺爱孩子等现像,使孩子出现不健康心理,这些都是阻碍农村教育发展的不可忽视的客观因素。因些,我作为一名身在农村的教育工作者,要必须面对现实,努力寻找有效途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我对此做了一些研究,摸索出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1 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农村的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见识少、所学知识均为书本知识,对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等一无所知,因此,他们认为所学知识对自已的将来没有什么用处。另外家长多数都是文盲,不懂得知识的重要性,也不懂怎样教育儿女,甚至还有家长教给儿女的是“学那么多干什,会写字就可以了”。针对这一系列阻碍学生学习的客观条件,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在这一点上,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告诉他们知识的重要性,也可以带他们去做一些有利于学习的活动,给他们讲和他们生活有关的应用问题,让学生发现知识存在于社会,存在于生活,和我们的生产,生活等密切相关,而并不是自已和家长想的一无是处。从而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把“要我学”改变为“我要学”。
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是门具有严密性、抽象性的学科。正是由下它的抽象性造成学生厌学不感兴趣。因此在教学时努力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变被动为主动,使每位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教学中,首先要加强直观性教学。通过直观性使学生理解概念、性质。例如:在学习“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时”我们可以通过几组不同长度的三根木条,由学生自己动手拼图研究得出三角形的三根木条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导出“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的性质。在农村木条随处可取,让学生自己找材料,并亲自动手操作,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三角形的内角和”等内容的教学中,可先让学生动手量一量,从而对有关的定理有了直观了解,再引入新课,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提高教学质量。其次,教师的示范作用也很重要,尤其是几何教学,教师每一条线,作一个图,都要正确使用直尺、三角板、圆规。使所作的图形准确清秀。这样也增加教学的直观性、示范性,从而也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3 转换师生角色,促进思维发展
农村小学数学传统的教学,往往都是采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这样的教学方式把学生作为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格局转向平等中的首席。落实新课改,走进新教材,教师一定要更新观念,一改自上而下的特殊方式,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使师生共同融入情境教学中去。
4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必须建立一种稳定和谐的“情感场”。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为此,教师必须树立威信,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人范”。要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教师必须尊重、爱护、体贴学生,能够严以律己、以身作则、为人正直、诚实守信用和一种乐于奉献的精神。由于受到学生的尊敬、爱戴与钦佩,学生将确信其教导的真实性和正确性。对于所传授的知识、认真领会;对于其谆谆教导,言听计从,师生的感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产生共鸣。此时,教师的赞扬会引起学生的内心愉快和深深的满足。教师的忠告和批评会激起学生改正错误的决心和信心,使他们真正感觉到老师不是有意刁难,而是一种善意的批评和忠告。
总之,我们每一位农村教师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将教育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构建自己特殊的教学模式,积极投身于“教科研”中去。让农村的小学数学教学也能盛开艳丽的素质教育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