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动文学手法进行新闻表达

来源 :青年记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fang18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品:《在大海中永生——邓小平同志骨灰撒放记》,第八届中国新闻奖特别奖rn出处:新华社;人民日报,1997年3月3日一版rn主持人:王学文(大众日报政教新闻采编中心主任)rn讨论者:张春晓、魏然、赵君(大众日报政教新闻采编中心记者)rn王学文:《在大海中永生——邓小平同志骨灰撒放记》,是我在20多年前刚参加工作时熟背的篇章,这篇通讯的特色十分鲜明:在特殊节点上,立足于已有新闻事实,大量运用象征、排比、反复等文学表现手法,达到以强烈的抒情强化主题的目的.新闻作品的散文化表达,曾得到穆青、南振中、梁衡等前辈的大力提倡,然而在业内也存在争议.而这篇稿件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新闻事件上成功运用了这一表达手法,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是向大家推荐该文的原因.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轴形内固定(atlas fixator, AF)术后迟发感染的危险因素和临床表现,探讨其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AF内固定术后并发迟发感染的8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细菌培养等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都再次手术行内置物取出、病灶清除、灌洗引流术,一期关闭切口,术中取标本作常规培养,术后静脉应用抗生素.结果8例患者在初次手术后10~27个月出现症状,平均为18个月.迟发感染症状多不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