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新能源产业正处于起步之后,逐渐走强的阶段。
“新能源”已经不是新词,在国家大力推进清洁能源,大力发展新能源的政策引导下,“新能源”技术已经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走访第十八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以下简称“高交会”)发现,新能源相关的参展项目,基本都已经或者将要投入产业级的应用。
新能源正在经历从研发到应用的嬗变。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表示,2020年后我国将进入新能源发展的高峰阶段,“十三五”期间,新能源将呈现规模替代能源、生产侧和消费侧向可再生能源全面转型的特征。
根据中国经济发展态势和经济结构,中国未来数十年的能源需求将持续快速扩大。到2020年,中国的能源需求将达到45亿吨标准煤,由于传统能源有限,新能源将承担起补充能源供应缺口的重任。
新能源展是本届高交会的亮点展馆之一。中科院在本届高交会开辟了专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展出的重点项目。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展出的项目是“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原料合成生物航空燃料”技术。
据了解,这一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能在降低成本的基础上有效实现我国航空碳减排。中科院广州能源所技术转移与合作处汪丛伟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目前此项技术已建成国内外首套百吨级生物航空燃油中试示范装置,实现了生物航空燃油生产的整个工艺流程的连续化生产,并且已经开始在黑龙江等地筹建千吨级工程示范,进一步完成技术熟化和系统集成,从而形成产业化的成熟方案与技术。”

中科院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推出了新的纳米能源技术。“纳米能源技术的推广应用前景可期,从科研成果到企业级应用的转化是目前国家号召、科学院重视的重要方向,我们所几年前就在产业转化上做了布局,目前,已成功转化了一批产业化项目。”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岳野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
太阳能作为最早被开发应用的新能源之一,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本届高交会上,上海骄英能源推出光热海水淡化技术。上海骄英能源李谞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太阳能光热海水淡化技术是第一次将太阳能热与海水淡化技术相结合,不仅解决了海水淡化的高能耗问题,还拓展了太阳能利用新的领域。”
据《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了解,太阳能光热海水淡化已经经过了实验台科研,工业示范项目研发运行,目前正在建设商业项目,在部分地区,已经实现市场化供水。
梁志鹏认为,目前中国新能源产业正处于起步之后,逐渐走强的阶段。“十三五”时期,要力争实现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效益提升的转变。而转变的关键,就在于新能源逐渐投入产业级的应用。
“新能源”已经不是新词,在国家大力推进清洁能源,大力发展新能源的政策引导下,“新能源”技术已经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走访第十八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以下简称“高交会”)发现,新能源相关的参展项目,基本都已经或者将要投入产业级的应用。
新能源正在经历从研发到应用的嬗变。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表示,2020年后我国将进入新能源发展的高峰阶段,“十三五”期间,新能源将呈现规模替代能源、生产侧和消费侧向可再生能源全面转型的特征。
根据中国经济发展态势和经济结构,中国未来数十年的能源需求将持续快速扩大。到2020年,中国的能源需求将达到45亿吨标准煤,由于传统能源有限,新能源将承担起补充能源供应缺口的重任。
新能源展是本届高交会的亮点展馆之一。中科院在本届高交会开辟了专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展出的重点项目。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展出的项目是“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原料合成生物航空燃料”技术。
据了解,这一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能在降低成本的基础上有效实现我国航空碳减排。中科院广州能源所技术转移与合作处汪丛伟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目前此项技术已建成国内外首套百吨级生物航空燃油中试示范装置,实现了生物航空燃油生产的整个工艺流程的连续化生产,并且已经开始在黑龙江等地筹建千吨级工程示范,进一步完成技术熟化和系统集成,从而形成产业化的成熟方案与技术。”

中科院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推出了新的纳米能源技术。“纳米能源技术的推广应用前景可期,从科研成果到企业级应用的转化是目前国家号召、科学院重视的重要方向,我们所几年前就在产业转化上做了布局,目前,已成功转化了一批产业化项目。”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岳野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
太阳能作为最早被开发应用的新能源之一,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本届高交会上,上海骄英能源推出光热海水淡化技术。上海骄英能源李谞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太阳能光热海水淡化技术是第一次将太阳能热与海水淡化技术相结合,不仅解决了海水淡化的高能耗问题,还拓展了太阳能利用新的领域。”
据《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了解,太阳能光热海水淡化已经经过了实验台科研,工业示范项目研发运行,目前正在建设商业项目,在部分地区,已经实现市场化供水。
梁志鹏认为,目前中国新能源产业正处于起步之后,逐渐走强的阶段。“十三五”时期,要力争实现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效益提升的转变。而转变的关键,就在于新能源逐渐投入产业级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