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动活动悦动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dav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品德教学中,教师的“活动”意识的确在不断加强,各种活动五彩纷呈,但是,活动之后,学生学习的收效却微乎其微,活动明显成为课堂的“摆设”,课堂的“形式”。近日,笔者有机会听了一节低年级的品德与生活课——《我的好习惯》。这次听课,我不仅仅关注老师教学流程的设计,更重要的是关注课堂上的孩子们,看看他们是如何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
  一、有效的学生活动是什么样儿的
  我想,判断教师组织的课堂活动是否有效,观察的核心是孩子,要看他们在课堂上的状态与收获。
  1.思维灵动。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大脑应该积极运转,思维活跃,他们要真正亲自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尝到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
  2.身体活动。课堂上的孩子不需要正襟危坐,他们可以放松身体,在必要的时候身体转向,和周围的小伙伴交流,甚至可以走到其它座位上做必要的讨论。
  3.情绪悦动。课堂活动能够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协作能力,让他们乐于参与,每一次参与都有不同的收获,丰富精神生活,促进良好个性的养成,得以道德成长。
  二、本节课呈现出的学生活动
  本节课中,老师组织的学生活动如下:
  1.小组讨论。老师组织了组内交流活动:你还养成了哪些好习惯?带来了哪些好处?
  2.实践体验。老师请小朋友们练一练正确的握笔姿势,做一做好习惯操,相互行问好鞠躬礼。
  3.交流对话。有师生对话:你愿意和童童交朋友吗?你喜欢她的哪些好习惯;有生生对话:和同学交流你还养成了哪些好习惯?带来了哪些好处;有和教学资源之间的对话:看图片(图上出现了哪些不好的习惯?);读表格(本班握笔姿势统计);看文字资料(好习惯名言);看视频(童童的一天)。
  三、详说对话
  根据本节课的学生活动,笔者以内容最为丰富的交流对话活动为例,进行课堂活动有效性分析。
  1.思维灵动吗?本节课中,学生的发言还是比较踊跃的,师生之间的对话充分展开。这是因为对话的话题是孩子们最熟悉的生活话题,如视频材料“童童的一天”,主人公虽然是小童童,但其实是孩子们的代表。视频中呈现的是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场景,是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老师以大问题追问小问题的形式 与孩子们展开交流,让孩子们有话可说。由此可以看出,在对话中,儿童不喜欢碎碎叨叨的问题,喜欢有挑战性的问题;不喜欢东一榔头西一棒一样的散点式的问题群,喜欢层层深入、不断追问的问题串。
  2.身体活动吗?本节课中,学生的身体虽有活动,但对于一个低年级的课来说,课堂还不热闹、不好玩,孩子没有能完全动起来。
  如四人小组讨论的活动中,老师设定的问题是:和同学交流你还养成了哪些好习惯?带来了哪些好处?小组讨论后,老师再指名回答。在这个环节之前,老师和学生交流的话题也是你还养成了哪些好习惯?带来了哪些好处?那么,这个小组讨论的话题只是对前一个环节内容的重复,问题无发展。四人小组只是做到了答案更多一些,答案范围再扩大一些。因此,设计的这个四人小组的活动意义不算大。
  是不是可以这样设计问题:小组内互相推荐,你觉得谁养成了什么好习惯?这个好习惯给他(她)带来了哪些好处?带着这样的问题,孩子们一点会特别有兴趣,同时视角也打开了,呈现在身体状态上,他们一定是头碰着头,身体前倾,目光对视,手舞足蹈。因此,在对话中,创设合适的对话情境,给学生合适的对话话题,学生就能够做到身体活动。
  3.情绪悦动吗?这节课中,当老师出示本班的握笔姿势调查表时,当孩子们看到有那么多小朋友握笔姿势不正确时,都发出了惊呼声,这就是他们情绪悦动的表现。
  老师出示了几个常见的坏习惯的图片,其中有一个是躺在床上看书。这个坏习惯可能不太好改。如果老师能够出示一些因为躺在床上看书造成视力、脊椎受损的数据或资料,应该能更加打动学生,更加撩拨他们的情绪。情绪体验直接影响到一节课的学习效果,要用合适的对话打动孩子的心灵,让他们感同身受,实现道德成长。
  当下,各学科都在追求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品德课也不例外。尽管有了多媒体,甚至网络的使用,但我们仍然会看到品德教育的内容及方法仍存在说教、灌输和成人化的问题。在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关注学生活动的有效设计,创造活动情境,调动多种感官,尊重学生思想,孩子们就能兴趣盎然地接受教育,实现道德成长。
其他文献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这个暑假里,我读了一本叫《夏洛的网》的书。  我曾经看过很多人看了《夏洛的网》这本书之后的读后感,他们都是写夏洛——蜘蛛救了威尔伯——小猪的命,但他们有没有想过坦普尔顿——老鼠又做了什么呢?是谁在弗恩的哥哥艾弗里想抓夏洛的时候让臭蛋爆炸,用臭气熏走艾弗里的呢?是谁在夏洛需要新字词的时候去垃圾找字呢?威尔伯在观众面前晕倒时又是谁去咬威尔伯的尾巴,让它再站起来呢?
期刊
作文是学生观察生活、思考问题、展开想象和表达思想感情等能力的综合表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然而说起作文学生没有几个不“头痛”的,为什么学生会对作文头痛呢,不感兴趣呢?是因为学生的作文,只有被自己认同或得到别人的欣赏时,他们才能获得作文的快感,才会不感到“头痛”。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口”呢?  一、把握“三度”写佳作  影响孩子作文的主要
期刊
【摘 要】  从中学生作文难写的现状出发,寻找作文空洞的原因。作文素材的积累至关重要,本文旨在突破这一瓶颈,从生活和阅读两方面帮助学生过作文关。  【关键词】  作文素材 积累  现如今农村中学语文中的作文教学,是一个非常令人头痛的问题,主要是学生怕写作文。怕写是因为绝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没什么内容可写,感到无从下手,往往一个题目后全班几乎一半以上的学生写的都是大同小异的事情,没有真实感,更没有任何新
期刊
【摘 要】  小学阶段是想象力培养的重要时期。小学语文中的童话则对儿童的想象力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的语文课程在课程观念、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有害儿童想象力发展的现象,需要进一步进行改进。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材童话选编 儿童想象 思考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为它是学生创造力的源泉和动力。但现阶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其教学的方法、教材的编写
期刊
学生细节描写能力的培养,是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写作技能的重要方法。学生在进行细节描写时需要对事物进行仔细观察,能够对微小的细节进行敏锐的捕捉,同时也要注重细节描写价值的发挥突出写作的中心主题。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细节描述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水平。  一、加强学生观察能力培养  认真观察是进行细节描写和把握细节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同时也是增强学生对细
期刊
【摘 要】  对于经常进行公开展示的老课,我们要思考如何寻求突破,可以寻找与生活的结合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更多自由探究的空间,让他们在活动中引发与前概念之间的思维冲突,通过自己动手来寻找答案,这样的课堂才能更精彩。  【关键词】  老课 创新思路 优化整合 贴近生活 独特的材料  老课是指在教材中比较经典,经常被众多教师选择进行公开教学的内容。这样的教材内容,经过一次次公开展示,已形成了
期刊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现代散文选读》中有一个专题,叫“是什么叫我们感动”,专题择选了中外经典的抒情散文,将目光投向内心的“真实”“纯粹”和“复杂”的感情。教读的过程中,师生均有一种深深感动的体验。萧红二十岁时,对日抗战从她的家乡东北开始,而她的余生就是一直在逃离战乱中度过的。奔波的生活,混乱的年代在这篇散文中细细道出。  萧红,黑龙江人,1911年出生在中国最东、最北部的小县城呼兰县的小地主家里
期刊
【摘 要】  低年级是识字写字的关键期。让学生在这一阶段学会学习汉字、喜欢学习汉字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研究汉字本身的规律,运用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关键词】  方法 兴趣 汉字教学  研究结果表明“(掌握字形的)第一个转折点在一年级上学期,学习汉字后约一个月左右。这一转折点表现为对字形的认识、大致综合、熟字的辨认都有较大发展”,“第二个转折点,在一年
期刊
【摘 要】  新课标提出“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课改以来,故事教学法成为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而且在激发学生兴趣,调动课堂气氛方面收到很好的效果。但是,也有些语文教师讲故事流于形式,没有达到预设的效果,本文则从“在教学中如何使用故事教学法”,“使用故事教学法注意事项”等方面提出一些思考,希
期刊
清·张问陶说:“天籁自鸣天趣足,好诗不过近人情。”写诗如此,写文章亦是如此。一篇文章不仅要做到赏心悦目,更要有能激发读者共鸣的“情”。而在学生做文中,真情的缺失是一个较为棘手的问题。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地表达。  一、真诚:关注琐屑,展现人情美  《爱之链》中的人与人之间浓浓的爱意深深感染着我们,激发着我们关注生活中动人的琐屑之美。狄德罗说过,艺术就是平凡中找到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