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视角班级墙面创设的成长历程

来源 :地理教育·当代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fengye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园《幼儿园主题活动中的“涟漪式”环境创设实践研究》课题的实施过程中,我班对主题墙面创设进行了不断探索与尝试,深知幼儿园墙面环境作为一种无声的教育资源,科学的环境创设能帮助幼儿在建构知识经验的过程中获得必要的支持,激发幼儿探索、求知的欲望,也是促进幼儿有效发展的平台。“儿童视角”作为环境创设中的灵魂,在主题墙面环境创设过程中应如何更好的运用及体现“儿童视角”,以我班主题教育活动《爱在行动中》和《车子叭叭叭》为例,简要阐述我班在“儿童视角”下班级墙面环境创设中的收获。
  一、儿童视角前——现状分析
  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幼儿园环境创设作了如下要求: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与运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我班每月都在进行环境创设的实践,想要提高环创内容的科学性与适宜性,需要將“儿童视角”的理念贯穿于环境创设的主题来源、创设主体、生成内容、呈现方式和与家社互动等过程的始终。在我班主题墙面环境创设的探索实践中,发现在前期脱离了“儿童视角”,主题墙面环境大部分功能更多的只是一种装饰,并未较好的起到促进幼儿有效发展的作用。
  (一)来源生硬,脱离儿童
  在选择创设主题时,大多时候的来源一是幼儿园参考用书,二是作为班级老师希望我班幼儿了解某方面知识,获得某方面的发展。如“虫虫飞”主题环境创设就来源于参考用节,没有遵循“儿童视角”,从我班幼儿实际出发,选择我班幼儿当下感兴趣或正在经历的事件作为主题来源,导致最终实施的主题较生硬和牵强,也脱离了幼儿当下生活实际,没有发挥较强的教育意义。
  (二)主体错位,参与较少
  在创设的整个过程中,教师作为主导去选点、计划、排版与实施,偶尔附上幼儿作品,发生了环境创设主体的错位,导致幼儿在实践中被动参与,没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参与度较低。如开学就做环创,根据老师自己的想法拉出框架、填充内容,忽视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剝夺了幼儿的创设权力与实施空间,墙面儿童痕迹较少,没能做到让幼儿充分参与。
  (三)常换主题,生成不够
  最开始主题一月一换,更换过于频繁,主题墙面刚创设完毕就撤掉更换另一个主题内容,且两个主题之间缺乏关联性和连续性,之间也缺乏内在逻辑,无法根据幼儿的兴趣、学习与发展生成相关内容。同时,也没有考虑到幼儿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持续的、生成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二、儿童视角中——寻找儿童视角
  如何改变这种脱离“儿童视角”的主题墙面环境创设现状,我班基于“儿童视角”概念,在实践过程中寻找“儿童视角”。通过专家培训、教研活动、相互学习、查阅资料及自主学习,了解到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便开始区分儿童与成人的区别,儿童和成人的感知、认知各不相同。最初,研究者多用Child’S Perspective来表达,旨在要站立在儿童的角度去看问题,探索他们的世界,了解他们的想法。因此,想要真正做到“儿童视角”,就要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不是仅仅指身体上和孩子保持同一高度,更重要的是思维上、态度上、语气上要基于对孩子的理解,保持平等的沟通,并能给予适当的支持从而促进其发展。
  (一)主题来源于儿童,服务于儿童
  在一天晨间体能游戏时,孩子们被幼儿园围墙外的挖掘机吸引了,“哇!你看,是挖挖机耶!挖挖机在挖土,好厉害哟!”孩子们目不转睛地看着挖掘机工作,相互讨论着有关挖掘机的秘密:挖掘机的本领、挖掘机最特别的地方……我班以此为契机,开展了《挖挖机的身体》的活动,发现孩子们不仅对挖掘机感兴趣,对其他各种各样的车也兴趣浓厚,因此我们从孩子的视角、兴趣及需要出发,开展了主题活动《车子叭叭叭》,并在整个主题活动中给孩子提供适宜的支持,服务于我班幼儿,促进我班幼儿有效的、全面的发展。
  (二)创设主体多元化,以儿童主导
  在《车子叭叭叭》主题活动中,我班教师尝试逐渐退位,作为观察者、引导者将环境创设的权利还给幼儿,尝试根据幼儿的兴趣、发展以及遇到的疑惑生成相关内容,在创设时以儿童为主导,同时鼓励家长也参与到环境创设中来,渐渐的,墙面上幼儿的东西越来越多。
  主题活动《爱在行动中》同样实现了以儿童为主导,幼儿作为思考者、发起者、引领者,家长和老师作为辅助者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支持和帮助。如“家务我来做”互动操作卡版块中,孩子们会怎样爱家人、同伴和周围的一切事物呢?和我们表达方式是一样的吗?通过与幼儿的谈话,了解到爱家人也可以是帮助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为此,孩子们创设了“家务我来做”互动操作卡。每天孩子回家做了家务之后,家长会把照片传至群相册,第二天孩子来园后将相应家务卡贴到自己的家里。这个版块全是孩子自己操作创设出来的,我班老师和家长也都退位到孩子后边,实现了主题墙面的环境创设主体由儿童主导。
  (三)互动与持续增强,关注度大增
  在主题活动《汽车叭叭叭》中,“汽车我来造”版块内容是“我喜欢的车”版块的生成内容,我们可以做什么样的车呢?孩子回家与家人商量讨论用废旧盒子、瓶子等制作喜欢的车,做好的车带来幼儿园却没地方存放怎么办?于是,孩子们提出修个立体车库就可以放很多车啦,于是我们共同创设了立体车库,孩子可以自主选择停到想停的车位里去,平时作为一些区角活动的辅助材料也可以自取玩耍,在加强了幼儿与主题墙面互动的同时,也现实了区角和主题墙面的联结。
  三、儿童视角后——带来的转变
  什么是儿童视角?我们常常在说:教育要有“儿童视角”,要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大脑去思考,用儿童的兴趣去探索,用儿童的感情去热爱……但真正做到儿童视角,知易行难。
  (一)教师获得方向
  在“儿童视角”指引下的环创过程中,收获的转变不仅仅在环境创设上,也在我的日常教学中,“儿童视角”就像注入我身体里的血液,只要与幼儿相关的一切工作,都会指引我用“儿童视角”去思考与实践。同时也发现“儿童视角”需要教师倾听,而真正意义上的倾听背后代表着尊重,尊重幼儿表达的权利,尊重幼儿保持沉默的权利,也尊重幼儿的思维,哪怕不是完整的,哪怕不是你想要的结果,只要是幼儿自己的就好。在环境创设中,我班也改变了以往的环创方式:绞尽脑汁地思考要开展什么活动,主题墙面要呈现哪些版块内容,以何种方式呈现,需要布置哪些亲子手工作业来“填满”主题墙等。幼儿的想法远比我们多得多,现在可基于我班幼儿实际情况,通过深入挖掘其中的教育契机,持续跟进并不断生成新的主题内容,把创设的权利还给幼儿,并为其提供相应支持与帮助,以获得全面发展。
  (二)家长获得方法
  家长也在环境创设的实践过程中有了一些观念上的转变,家长们明白了儿童视角需要等待,也要基于孩子的思维水平和身心特点给予支持。在“家务我来做”活动中,有部分孩子在刚开始时,对擦桌子的技能没有较好掌握,导致越擦越糟糕,通过相互交流与正向引导,没有耐心的家长也渐渐尝试着等待,让孩子自己去完成,坚持一段时间后,大家都为孩子的进步感到惊讶。同时也有家长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家里的抹布对于孩子来说太大了,拿不下也不好操作,于是在家专门为孩子准备了适宜大小的毛巾来做家务,这些都是“儿童视角”很好的体现。
  (三)幼兒获得发展
  儿童是一本了不起的大节,我们需要用“儿童视角”细细去品,只有理解儿童,我们才会用更合适儿童的方法去对待他们,去与面前的孩子合二为一,理解他们的行动、想法、感受与体验。在“儿童视角”下的“涟漪式”环境创设实践中,最终受益的还是我们的幼儿,他们通过不断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最终获得发展。
  主题墙面作为幼儿园不可缺少的重要教育资源,在“儿童视角”的指引下,我们的环境要为儿童的发展提供真实感、支撑感、连接感、价值感。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要有一个儿童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想法和本质,提供给幼儿理解的、开放的、可互动的、自由表现的空间,在这条路上,我们也将一直探索下去。
其他文献
习惯是指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较为稳定的行为倾向。  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高层次的自觉行为,是一个人心理素质的重要表现,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是指在幼儿生活方面所表现出比较稳定的心理品质和行为方式的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良好的卫生习惯,饮食习惯,睡眠起居习惯,与个人生活有关的行为习惯等。它对保护幼儿的身心健康和良好的意志品质有重大意义。  目前,各幼儿园教师都已初步树立起了幼儿园的一日活动
期刊
如果孩子的成长用一棵树来形容,家长教育影响他的根系发育,家庭教育滋养他的主干成长,学校教育培养他的树枝方向,社会教育渲染他的树冠形态,树的果实将呈现他最终的成就。其中可见,家庭教育对幼儿一生的发展影响是其他教育环境无可比拟和替代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制定为家庭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提供了指导依据,从而更好地关注和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那么,家庭教育用怎样的育儿方式?过程中重点任务是
期刊
《让·皮亚杰》一书从皮亚杰的生平入手,着重阐释了他的发展心理学和发生认识论,本人主要阅读了“幼儿主动学习”的部分,书中第194页记录了皮亚杰关于“教学法、教师角色及角色模型”的一些看法:  “在主动课程里,教师的任务仍然要提供刺激和建议,即教师必须引入情景,创造基本条件,儿童在其中面对的是有用的问题,而教师要提供反面的事例,促使儿童思考和重新考虑任何轻率鲁莽的判断。我们不期待教师消失不见,而是期望
期刊
在农村,对于众多家长来说,挣钱,维持家人的生活是他们最重要的事情,想要家长真正配合幼儿园工作是很难的工作。由此,有必要认识农村幼儿园家长工作的特殊性,农村幼儿园家长工作的问题,改变家长不正确的幼儿教育观,改善农村幼儿教育落后的现实状况。  现代社会,竞争越来越大,人们已经越来越能意识到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重要的还是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而知识的获得则离不开教育,技能的培养则离不开学校,故而幼
期刊
中班的时候,我和孩子们一起在班级的花圃里种下了一些乌塌菜种子,几天后发出了可爱的小芽芽。接下来,每个孩子也带来了他们自己种下的蔬菜,一时间,班级的窗台、墙脚跟都变成了菜园子,孩子们每天空闲的时候都会来观察、照顾他们的蔬菜宝宝。得到了各种关爱的蔬菜宝宝们长得很快,尤其是集众家关爱的乌塌菜,细细长长的茎上顶着两片绿绿的叶子,已经有了十来厘米高。  一天中午,我正在组织孩子们排队进卧室午睡,路过窗台下的
期刊
一、儿童文化  自从卢梭提出“儿童不是小大人”之后,儿童文化便脱离了成人的文化而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而存在。儿童文化是指儿童在与同伴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并以儿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来决定其价值和标准的文化,儿童文化来自于儿童的日常生活与游戏,是儿童和成人以及同伴之间相互对话、相互建构的,因此儿童文化随着群体、地域和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这突出了儿童文化发展的建构性、自主性、认同性以及群体性。儿童文化在理解
期刊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句话被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熟悉。幼儿语言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不同阶段,过去传统教法,大家重的是死记硬背的知识,由成人强行灌输,幼儿不需要也不理解知识,这样,尽管幼儿也能鹦鹉学舌式地背下来,但往往缺乏理解,无法应用。现在提倡的是“人本教育”,在语言活动中,一切必须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让幼儿带着兴趣、需要和已有经验直接与客观世界进行对话、探究和发现知识,了解知识,而为幼
期刊
秉承着刊物服务儿童的坐标精神,跋涉在时间的轨道上,2019年三百多个日子又翩然翻飞而去,闪闪烁烁的流光涟漪惊喜,如一路飞奔的清澈小溪,在点点溅起的晶莹里给予所有参与者、分享者阵阵欢乐——创造着这一切的,正是一张张朝气蓬勃光泽熠熠的脸,一个个可爱的幼教人。  一年来,杂志各栏目在与同仁们一次次隔空喊话的交流中,一步一个脚印分享着幼教版图上的精耕细作,一问一答之中的深思熟虑,一招一式之间的更新迭代,刊
期刊
你会漱口吗?漱口容易学吗?相信大家的答案都是肯定的。但是一场关于漱口的“战争”却在我和恺恺之间打响……  班上的小朋友午餐后开始漱口已经第三天了。我检查了孩子们杯子里的水,接连三天,又是恺恺没有漱口。“今天一定要让他好好学习学习!”我心里暗暗地想。  “恺恺,过来漱口!”我把他喊到面前,指着杯子对他说。恺恺望着我没有动。我心里打鼓,“这小子倔脾气又上来了。”我使出了我的第一招:循循善诱式。“我们吃
期刊
学前教育国际学术论坛在沪举行  学前教育国际学术论坛10月24日至25日在沪举行。这场由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举办的国际论坛,共有100位经过5个多月研修的上海市幼儿园园长,与国内外学前教育前沿专家齐聚一堂,共话学前教育发展,使论坛成为一场学前教育学术盛宴。  国内外学术大家们心系幼儿教育,关注学前教育的学术热点及前沿问题。来自华东师范大学、芬兰奥卢大学、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美国哈佛大学等国内外大学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