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开放式二级收费公路自二十世纪八十年度末期开始运营以来,有效解决了经济发展对于公路基础设施的巨大需求和财政用于公路建设的投资十分有限两者之间的矛盾,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由于我国的收费公路大多是政府还贷性质,由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管理,因此在管理体制、机制上基本沿用和参照机关事业单位的相关管理办法。近年来,随着机关事业单位改革的逐步深入,收费公路管理单位也面临着相关的改革和发展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职工绩效工资的设计和实施。本文针对当前开放式二级收费公路职工绩效工资设计面临的问题和下一步的改革要求,提出若干设想。
一、现状和问题
我国的收费公路分为政府还贷公路和经营性公路两类。开放式二级收费公路由于其技术等级较低,大多是政府还贷公路并由政府相关部门负责管理,因此在管理体制机制方面主要参照和沿用行政事业单位的相关管理办法,收费职工的工资制度也不例外。相比企业化运营的经营性公路,在工资设计上存在较多不同。目前开放式二级收费公路的工资制度,大多参照行政事业单位工资制度设计而成,以甘肃省为例,收费职工的基本工资由基础工资、岗位工资和年龄工资三部分组成,另有年终一次性奖金,作为绩效考核基金,考核后发放。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仍没有彻底摆脱平均主义大锅饭的若干弊端。发放到手的工资对职工的收费管理工作业绩没有起到很好的考核激励作用,收多收少一个样,管好管差一个样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工资制度没能很好的起到激发收费职工工作积极性的作用。
二、分析
影响开放式二级收费公路职工绩效工资设计的主要因素,不能仅仅停留在工资层面进行分析,而是应该追根溯源,从收费运营的业务流程中去寻找和分析。首先应该分析开放式二级收费公路运营模式的整体逻辑。开放式二级收费公路作为收费公路的一种类型,其运营模式的整体逻辑和所有收费公路一致,即在政府财政资金投入有限的情况下,通过贷款或其他融资形式获得资金并修建公路,公路建成之后对行驶其上的车辆征收通行费用于还贷,还贷完毕后取消收费,公路继续服务社会。因此,对于已经建成并收费的收费公路而言,对于收费工作的总体要求应该是收费期尽可能短,收费尽可能公平公正。要达到这些要求,主要取决于全体收费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水平。因此,收费职工绩效工资的设计,要以实现上述工作要求为根本指导原则。
其次应该分析开放式二级收费公路收费运营的业务特点及其对绩效工资的影响。开放式二级收费公路的收费运营中影响职工工作积极性和业绩的因素有以下几个:一是开放式道路造成收费的非精确性。不同于高速公路严格按照车型和行驶里程计收通行费,开放式二级收费公路实行过站收费。这是由于开放式二级收费公路不是全封闭式,与周边的非收费公路经由平交道口形成天然路网,最终使得收费公路与周边非收费公路无法从外观上进行区别,无法对过往车辆在收费公路上的行驶里程进行有效计量,只能采用过站收费的收费方式。
二是收费金额由人工判定带来的操作误差。例如甘肃省开放式二级收费公路制定的收费标准中,对于载货汽车按核载吨位进行收费。由于行驶在收费公路上的载货汽车型号众多且频繁变化,因此准确判断每一辆载货汽车的核载吨位需要投入大量精力进行持续学习,并在实际收费过程中耗费较多精力,而核载吨位的准确判定直接关系到收费额的大小。
三是各类政策性免费车辆影响收费额的大小。开放式二级收费公路上的政策性免费车辆种类较多,情况较复杂。主要的政策性免费车辆包括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车辆、执行任务的制式军警车辆、运输化肥和某些农机的车辆、各类救灾车辆、农忙时节用于农业生产的车辆和农机、重大节假日期间的七座以下小型客车等。另外,对于频繁过往车辆实行月票制度,也会影响到收费额的大小。
四是征缴矛盾增加了收费工作的难度。开放式二级收费公路由于多方面的社会、经济和技术原因,存在较多的征缴矛盾,并在不同地区以多种形式表现出来,有些地方收费站附近群众围堵收费站、逃费、抗费,有些地方的个别货运车队进行有组织的团伙冲卡逃费、恐吓殴打收费工作人员等。这些矛盾都对收费管理和通行费收入产生影响。收费人员在处理此类矛盾时,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上述因素从不同层面和不同方面对收费公路的运营起着决定作用,从而也对收费职工的绩效工资的设计产生影响。影响的基本路径是:工资制度影响收费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业绩,工作积极性和业绩一方面影响通行费收入,通行费收入影响公路建设的融资,融资影响公路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另一方面影响到收费管理水平及社会效益。
三、对若干问题的思考
(一)考核内容的构成及占比
绩效工资考核体系由收费额考核和规范化管理考核两部分构成。两者在考核中的的占比是长期以来争论的焦点。收费额考核本身是非常好的考核方式,但是收费额取决于交通量,而二级收费公路的交通量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经常大幅波动,因此简单的收费额考核是行不通的,必须综合考虑收费单位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应征不漏,应免不征,规范管理,公平收费也是衡量收费单位业绩的重要内容。
(二)考核层级的划分
由于开放式二级收费公路是以贷款项目为单位进行运营,大体上一个贷款项目对应一个收费单位,因此职工绩效工资的考核适宜分为单位和个人两个层级来进行。首先是对各个收费项目的绩效考核,这是由每个收费项目是一个独立的核算单位决定的。其次是在某个收费项目内部对全职职工的绩效考核。
(三)考核指标的选择
目前的收费公路考核体系中,收费任务完成情况是十分重要的一个考核指标,这是由预算管理体制决定的。但是站在收费绩效考核的立场上,则收费任务不宜作为绩效考核的指标,而应代之以实际收费额及其增长率。这主要是因为收费任务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而且与收费职工的工作业绩没有直接必然联系。
(四)考核单元的确定
绩效考核以班组为单元还是以个人为单元,也是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收费工作是以班组为单位进行的,绩效考核以个人为单位会遇到两大问题。一是会产生反向激励,收费员只关注自身业绩而不关注相互配合和班组整体业绩,造成班组整体业绩下滑,最终导致个人业绩下滑。二是非收费岗位人员的业绩无法以收费额计量,由于收费岗位只是收费单位全部岗位中的一部分,以个人为单元会导致类似票务、监控等非收费岗位的职工的考核无法以收费额计量,从而影响到绩效考核的整体合理性和公平性。
(五)考核的技术方案
绩效工资考核每季度考评一次,实行评分制,总分满分为100分,其中收费额考评占30分,规范化管理考评占70分,两项得分相加为综合得分。绩效工资由单位绩效和个人绩效两部分构成,其中单位绩效部分对应各收费单位,个人绩效部分对应收费人员。
单位绩效的分配。各收费单位每季度的单位绩效计算式为:
单位绩效=本季度全省单位绩效总额*单位分配系数
单位分配系数=X(i)/∑X(i)
其中X(i)为第i个单位该季度考核得分,∑X(i)为全省所有二级收费单位考核得分总和。
一、现状和问题
我国的收费公路分为政府还贷公路和经营性公路两类。开放式二级收费公路由于其技术等级较低,大多是政府还贷公路并由政府相关部门负责管理,因此在管理体制机制方面主要参照和沿用行政事业单位的相关管理办法,收费职工的工资制度也不例外。相比企业化运营的经营性公路,在工资设计上存在较多不同。目前开放式二级收费公路的工资制度,大多参照行政事业单位工资制度设计而成,以甘肃省为例,收费职工的基本工资由基础工资、岗位工资和年龄工资三部分组成,另有年终一次性奖金,作为绩效考核基金,考核后发放。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仍没有彻底摆脱平均主义大锅饭的若干弊端。发放到手的工资对职工的收费管理工作业绩没有起到很好的考核激励作用,收多收少一个样,管好管差一个样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工资制度没能很好的起到激发收费职工工作积极性的作用。
二、分析
影响开放式二级收费公路职工绩效工资设计的主要因素,不能仅仅停留在工资层面进行分析,而是应该追根溯源,从收费运营的业务流程中去寻找和分析。首先应该分析开放式二级收费公路运营模式的整体逻辑。开放式二级收费公路作为收费公路的一种类型,其运营模式的整体逻辑和所有收费公路一致,即在政府财政资金投入有限的情况下,通过贷款或其他融资形式获得资金并修建公路,公路建成之后对行驶其上的车辆征收通行费用于还贷,还贷完毕后取消收费,公路继续服务社会。因此,对于已经建成并收费的收费公路而言,对于收费工作的总体要求应该是收费期尽可能短,收费尽可能公平公正。要达到这些要求,主要取决于全体收费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水平。因此,收费职工绩效工资的设计,要以实现上述工作要求为根本指导原则。
其次应该分析开放式二级收费公路收费运营的业务特点及其对绩效工资的影响。开放式二级收费公路的收费运营中影响职工工作积极性和业绩的因素有以下几个:一是开放式道路造成收费的非精确性。不同于高速公路严格按照车型和行驶里程计收通行费,开放式二级收费公路实行过站收费。这是由于开放式二级收费公路不是全封闭式,与周边的非收费公路经由平交道口形成天然路网,最终使得收费公路与周边非收费公路无法从外观上进行区别,无法对过往车辆在收费公路上的行驶里程进行有效计量,只能采用过站收费的收费方式。
二是收费金额由人工判定带来的操作误差。例如甘肃省开放式二级收费公路制定的收费标准中,对于载货汽车按核载吨位进行收费。由于行驶在收费公路上的载货汽车型号众多且频繁变化,因此准确判断每一辆载货汽车的核载吨位需要投入大量精力进行持续学习,并在实际收费过程中耗费较多精力,而核载吨位的准确判定直接关系到收费额的大小。
三是各类政策性免费车辆影响收费额的大小。开放式二级收费公路上的政策性免费车辆种类较多,情况较复杂。主要的政策性免费车辆包括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车辆、执行任务的制式军警车辆、运输化肥和某些农机的车辆、各类救灾车辆、农忙时节用于农业生产的车辆和农机、重大节假日期间的七座以下小型客车等。另外,对于频繁过往车辆实行月票制度,也会影响到收费额的大小。
四是征缴矛盾增加了收费工作的难度。开放式二级收费公路由于多方面的社会、经济和技术原因,存在较多的征缴矛盾,并在不同地区以多种形式表现出来,有些地方收费站附近群众围堵收费站、逃费、抗费,有些地方的个别货运车队进行有组织的团伙冲卡逃费、恐吓殴打收费工作人员等。这些矛盾都对收费管理和通行费收入产生影响。收费人员在处理此类矛盾时,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上述因素从不同层面和不同方面对收费公路的运营起着决定作用,从而也对收费职工的绩效工资的设计产生影响。影响的基本路径是:工资制度影响收费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业绩,工作积极性和业绩一方面影响通行费收入,通行费收入影响公路建设的融资,融资影响公路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另一方面影响到收费管理水平及社会效益。
三、对若干问题的思考
(一)考核内容的构成及占比
绩效工资考核体系由收费额考核和规范化管理考核两部分构成。两者在考核中的的占比是长期以来争论的焦点。收费额考核本身是非常好的考核方式,但是收费额取决于交通量,而二级收费公路的交通量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经常大幅波动,因此简单的收费额考核是行不通的,必须综合考虑收费单位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应征不漏,应免不征,规范管理,公平收费也是衡量收费单位业绩的重要内容。
(二)考核层级的划分
由于开放式二级收费公路是以贷款项目为单位进行运营,大体上一个贷款项目对应一个收费单位,因此职工绩效工资的考核适宜分为单位和个人两个层级来进行。首先是对各个收费项目的绩效考核,这是由每个收费项目是一个独立的核算单位决定的。其次是在某个收费项目内部对全职职工的绩效考核。
(三)考核指标的选择
目前的收费公路考核体系中,收费任务完成情况是十分重要的一个考核指标,这是由预算管理体制决定的。但是站在收费绩效考核的立场上,则收费任务不宜作为绩效考核的指标,而应代之以实际收费额及其增长率。这主要是因为收费任务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而且与收费职工的工作业绩没有直接必然联系。
(四)考核单元的确定
绩效考核以班组为单元还是以个人为单元,也是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收费工作是以班组为单位进行的,绩效考核以个人为单位会遇到两大问题。一是会产生反向激励,收费员只关注自身业绩而不关注相互配合和班组整体业绩,造成班组整体业绩下滑,最终导致个人业绩下滑。二是非收费岗位人员的业绩无法以收费额计量,由于收费岗位只是收费单位全部岗位中的一部分,以个人为单元会导致类似票务、监控等非收费岗位的职工的考核无法以收费额计量,从而影响到绩效考核的整体合理性和公平性。
(五)考核的技术方案
绩效工资考核每季度考评一次,实行评分制,总分满分为100分,其中收费额考评占30分,规范化管理考评占70分,两项得分相加为综合得分。绩效工资由单位绩效和个人绩效两部分构成,其中单位绩效部分对应各收费单位,个人绩效部分对应收费人员。
单位绩效的分配。各收费单位每季度的单位绩效计算式为:
单位绩效=本季度全省单位绩效总额*单位分配系数
单位分配系数=X(i)/∑X(i)
其中X(i)为第i个单位该季度考核得分,∑X(i)为全省所有二级收费单位考核得分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