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观察自拟“消咳贴”治疗小儿急性咳嗽风寒化热证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10月在重庆市江津区中医院儿科门诊就诊,年龄1~6岁的患儿11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加用“消咳贴”或安慰剂治疗,疗程7 d。观察患儿治疗前后主要、次要中医证候、体征积分,中医证候、体征总积分改变,并评价临床疗效以及是否出现不良事件。结果 治疗后两组主要、次要中医证
【基金项目】
:
重庆市科卫联合中医药科研项目(2019ZY02338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自拟“消咳贴”治疗小儿急性咳嗽风寒化热证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10月在重庆市江津区中医院儿科门诊就诊,年龄1~6岁的患儿11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加用“消咳贴”或安慰剂治疗,疗程7 d。观察患儿治疗前后主要、次要中医证候、体征积分,中医证候、体征总积分改变,并评价临床疗效以及是否出现不良事件。结果 治疗后两组主要、次要中医证候、体征积分,中医证候、体征总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评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52/56),显著高于对照组77.6%(4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消咳贴”可显著改善急性小儿咳嗽风寒化热证症状,临床控制率显著。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术后护理中开展精细化护理对其血糖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于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人民医院开展手术治疗的60例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以数字随机抽取法进行对等分组,每组30例。参照组术后开展常规护理,研究组术后开展精细化护理,总结分析两组的术后情况。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BG)水平低于参照组
【目的】以网易云音乐社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在线社区中用户自我呈现的内容特征、演化规律、群体差异及自我呈现对社区认可的影响等问题。【方法】从资历和参与度两个维度构建用户画像,通过BERT方法进行短文本评论聚类,挖掘自我呈现的内容主题,利用余弦相似度等方法分析用户自我呈现内容主题的演化规律和群体差异,采用协方差分析用户自我呈现内容主题对社区认可度的影响。【结果】用户自我呈现的内容主题分为8类;“听后感”
本文依据非故事类文本的语言特点,尝试采用了如下教学策略:多角度创设语境,精准把握主题意义;实施多元化思维活动,深度探究文本内容;开展层级式输出,迁移运用主题语言。
<正> 冬季,某些鸡场为保温常将门窗封闭起来,以致水汽大量聚集,湿度显著增高,鸡只易发生各种呼吸道疾病及局部冻伤等,而且当鸡舍相对湿度在80%以上时,无论日粮如何调整,都不能避免产蛋率降低。同时鸡只饲料消耗增加。可采取以下防潮去湿措施。
制酸力检查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药物疗效,是抗酸类药物质量标准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检查项目。本文对我国已上市抗酸类中药复方制剂的质量标准进行梳理,并将2020年版《中国药典》中的制酸力检查方法与《欧洲药典》《美国药典》《日本药局方》进行对比,发现已上市抗酸类中药复方制剂有89个品种,但仅有6个(占比6.7%)质量标准中建立了制酸力检查项。因此,建议开展相关研究,在抗酸类中药复方制剂质量标准中建立制酸力检查
变态反应性疾病是生活中常见的慢性反复发作性疾病之一,发病率日益增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学治疗本病经验丰富,以发作时缓解症状,病情稳定时扶正祛邪,调和气血,重在标本兼治为治疗原则;现代医学则以控制症状为主,且患者易产生耐药性。黄河清教授善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系疾病,经验颇多,临床诊疗中常获良效。现通过跟师学习,整理其运用过敏煎治疗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临床经验,进行初步总结,并附三则医案。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析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选穴规律并对比不同取穴方式的疗效。方法:检索近20年针灸治疗AR的相关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建立AR数据库。分别统计高频腧穴与特定穴信息,对比不同取穴方式的疗效,应用SPSS26.0软件进行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及QUEST决策树模型识别。结果:共纳入289篇文献,收录384条针灸处方。涉及腧穴99个,总频次为2 430次,迎香、印堂与
广田先生是夏目漱石在小说《三四郎》中塑造的知识分子形象。他博学多识,对社会现实有着真知灼见,但甘于平凡的本职工作,淡泊名利,出世与入世浑然一体。夏目漱石有着极其深厚的汉学修养,本文试以儒道思想为切入点,探寻广田先生这一人物形象构建的思想源泉。
五味合化理论起源于中药之五味药性理论,后经历代医家实践和总结,逐渐形成以“辛甘化阳、酸甘化阴、辛开苦降”为代表的治法理论,其理论的形成贯穿于整个中医学的发展过程,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目前,关于五味合化理论发展源流系统整理的文献相对较少,相关文献多局限于某一治法治则源流梳理,缺乏整体系统的总结。针对目前现状,梳理与五味合化理论有关的古医籍文献,重点从历代著名医家寓有或明确有五味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