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丝胶蛋白比例不同的三维多孔共混丝蛋白支架在分子结构、机械性能和生物学性能等方面的差异。方法取丝胶蛋白比例为0%、2%、4%、6%、8%、10%和12%的丝素/丝胶共混丝蛋白水溶液[浓度8%(W/V)],粒径分别为125~200、200~300、300~450、450~600、600~900、900~1100μm的NaCl作为制孔剂,制备三维多孔共混丝蛋白支架。大体观察不同丝胶蛋白比例及孔径大小的三维多孔共混丝蛋白支架是否成型。取同源性成型的三维多孔共混丝蛋白支架,扫描电镜观察孔径大小和分布,液体取代法计算孔隙率,X射线衍射仪(X-ray diffractometer,XRD)和红外线光谱仪(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检测内部分子结构,行机械性能、体外酶降解率检测。取各丝胶蛋白比例均能同源性成型的支架(丝胶蛋白比例为0~12%,NaCl粒径600~900μm)作为实验组与SD大鼠脂肪干细胞(adipose tissu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SCs)复合培养行组织学观察,并行大鼠体内支架降解实验。结果大体观察显示,丝胶蛋白比例越增加,与支架能同源性成型的制孔剂粒径范围越大。扫描电镜观察示三维多孔共混丝蛋白支架的孔隙分布均匀、相互贯通;孔径大小在所用制孔剂的粒径范围之内,孔隙率均>90%。XRD分析三维多孔共混丝蛋白支架的特征性峰值出现相对应的角度为20.6°和24.6°,FTIR分析相对应的波长为3296、2933和1629cm-1,与天然蚕丝特征性峰值相对应的角度和波长一致。三维多孔共混丝蛋白支架机械性能随丝胶蛋白比例增加而增强,比例≥6%时压缩回弹率为100%。不同丝胶比例和不同制孔剂粒径范围对支架的体外酶降解率无显著影响。ADSCs-支架复合培养14d组织学观察示ADSCs均良好附于各支架上,细胞形态多样,胞浆丰富,核浓缩,于细胞周边可见淡染的ECM。体内植入60d组织学观察显示丝胶比例不同的共混丝蛋白支架体内降解缓慢,炎性反应程度轻且无显著差异。结论添加比例≥6%的丝胶蛋白后三维多孔共混丝蛋白支架的机械性加强,为进一步研制高强度的丝蛋白支架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