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藏汉双语教师职业技能培训与检测初探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双语教师,是指履行双语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这里所说的双语教学,指在少数民族地区用两种语言文字进行教学。双语教学模式在我省民族地区已实行多年,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甘南藏族自治州,是以藏民族为主(占全州总人口的75.5%)的民族地区,自1952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藏汉双语教学有了长足的发展。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广大干部群众已逐步形成了共识:认为在民族地区实行双语教学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党的民族政策,继承和发展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掌握现代先进文化科学,普及初等义务教育,提高民族地区的文化素质,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培养合格的实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一、双语师资职业技能培训及检测现状
  随着教师专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越来越引起各级党政部门,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但是,尽管甘南州双语教师大都是从正规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的,但时代在前进,藏区的教育也在不断发展,尤其是实施新课程改革以后,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要求越来越高,而绝大多数双语教师除参加学历培训和汉文学科通识性培训以外,没有参加过本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上面提到的各种培训也主要指学历培训和汉文学科的培训。因此,长期以来,民族地区藏汉双语教师的职业技能培训都属于薄弱环节,相对于汉文学科教师而言,双语教师的教学观念、方法、手段等都比较陈旧,自然,教学质量也相对较低。
  第一、到目前为止,除国家和省州颁发的有关汉文学科的五项教师职业技能等级考核标准、检测内容及评分细则以外,还没有一个正式的针对藏汉双语教师制定和颁布的职业技能等级考核标准,检测内容及评分细则,而双语教师只能靠汉文学科的考核来确定其职业技能等级,这就自然会造成教师的专业与培训检测的内容不相适应,即教藏语而考汉语,双语教师整天忙于对考非所教的应付,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第二,从事职业技能培训与检测的双语师资几乎是空白,更没有专门的培训教材。甘肃民族地区双语教学已开展了几十年,也培养了不少中小学双语师资,但培训与检测双语教师职业技能的专门人员还没有几个,这就对提高双语教师的职业技能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加之,无专门的教材,双语师资技能培训更是无从着手。
  第三,双语教师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职称评聘等都是参照汉文学科执行的,搞的是一刀切,既不符合实际,也刺伤了双语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正因为没有专门针对双语教师职业技能的考核检测标准,所以,双语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内容、方法、手段、模式以及检测标准,完全按照汉文学科来进行,加之,双语教师评职定级,评先选优等也是以汉文学科的标准来确定的,难以促进双语教师发展自身的专业技能。没有考虑其自身的特点,这就无法达到客观性和公正性,更说不上科学性。笔者根据双语教学工作者实情,因工作等原因,每年都有机会到各县或在州政府康定与很多双语教师见面探讨双语教学和双语教师等问题,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从事双语教学工作者对其评职定级的方法和标准等没有按照自身学科的特点进行而感到遗憾和不满,他们认为“这不公平”。
  第四、双语教师本身的职业技能水平需要培训。大部分双语教师虽然在师范院校接受过有关教师职业技能培训,但由于长时间没有得到继续培训和学习,受环境条件的制约,观念落后,知识陈旧,素质下降,很难胜任现代教学任务。如我们在某县对30多名双语教师进行调查时,发现有部分教师在职前根本就没有接受过教师职业的专门培训,他们上课时的语言、板书、方法及整个教学过程等都是随心所欲,特别是教学用语很不规范,方言特别严重。
  第五、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教学设备差。受国家的大力扶持,甘南州各县办学条件已大为改观,但与实际需要还有较大差距,尽管有个别县已少量用上了多媒体,但就整体而言,教学设备还较差。如我们对州内几个县进行了调查。有的县全县只有一台教学投影仪,很多教师更不知什么是多媒体教学,什么是课件,有的县仅有几部老式录音机。教学设备差导致教学手段非常落后。
  二、对双语师资职业技能培训及检侧的思考
  (一)加强学习,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提高双语师资的职业素养。
  首先,不管是领导干部,还是双语教师,都必须认真学习有关双语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从思想上和行动上解决和处理好双语教育教学与民族教育、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稳定和发展等等之间的关系。其次,双语教师本身要树立新的正确的育人观,要认识到现代社会,只凭借某种固定的知识和技能来完成终身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务,是绝不可能的了,作为专业教师,必须接受继续教育、掌握最新的知识和技能,作为双语教师,不仅要学习和掌握现代教学手段,而且还要不断根据双语教学特点,不断改革、完善和充实自己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新时期的要求。
  (二)改善双语师资培训和检测的方法、手段及培训模式等做到切实可行,既符合现代教师培训检测的要求,同时也要符合甘南民族地区双语师资培训和检测的实际需要。
  (三)双语师资职业技能培训和检测的要求,必须与汉语相关学科标准具有同等作用,同时,双语师资参与什么内容的培训和检测,应有一定的自主性,这是双语性所能决定的。
其他文献
随着课程改革的到来,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已日渐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有了新的活力。但由于不少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不全面、不准确,思想上比较浮躁,行动上比较激进,在课堂教学中赶时髦,盲目追“新”,把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一概摒弃。这种现象若不引起重视,及时纠正,势必影响学生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有了“创设情境”,莫丢“复习铺垫”  创设情境作为新课标倡导的教学理念之一,
小学是孩子们人生中必要的一个学习阶段,对人的一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更应该做好育人工作。记得一位教育专家说过:人们在同一年龄对同一知识的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有早晚之分,也有快慢之分,从而形成自己的学习曲线,一个人如果在短时间内提高成绩,并不是件难事,但要想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则是难上加难。所以在我们对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在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
当前,新课程改革正在全面扎实推进,全国各地都在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在这场新课程改革中,作为实施新课程的教师,必须加强对新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依据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课程理念等方面进行根本性的转变,努力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本文。笔者将对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谈以下几点认识。  一、构建合作互动的课堂教学  在新课程背景下,广大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充
期刊
新课程改革提出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思维和方法。经过长时间的教学思考和实践,我用新课程的理念,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进行了重新审视,并及时总结和反思。下面我就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过程中如何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提高课堂效果谈几点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新课程对教师科学使用教材的新要求  教材,从广义上讲,凡是用于引导学生学习活动的事物均可以称之为教材,狭义来讲,就是指教科书及配套光盘。一般情况下,我们所说的教
期刊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提高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就成为新课程背景下广大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那么,如何提高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效果呢?本文,笔者将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以下几点认识。  一、精心设计课堂导入,使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  良好的课前导入,能够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从而积极主动地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无定法”是说数学教学没有永恒的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即使人们公认的某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法,教师在实践中也必须因校因人(指教师)、因时、因学生、因教材而异,这就是所谓的“无定法”。下面是我在教学中常采用的环节教学法。不过并不是说在每一节数学课中每个环节都要用到。一节课抓住几个环节也就够了。所有环节中每一环节所占时间,哪一环节需强化或减弱,则须因内容、因学生而定,不可强求一律。  数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的技能。”兴趣可以使学习不成为一种负担,用幼儿发自内心的学习积极性来鼓励他们开展阅读活动,通过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将会让幼儿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从而终身受益。绘本作为早期阅读的一种读物,被国际教育界公认为:“是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因为,优秀的绘本能给孩子带来愉悦
从社会发展来说,当今社会也是一个倚重德来发展的社会,对道德和德性的弘扬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与民主建设、经济发展、生态保护等问题同等重要且影响人类自身生存和未来发展去向的重大问题。现代社会需要有现代性的德育,社会现代化的实现正强烈呼唤德育现代性的生成。在一定意义上,正是德育现代性才是制约德育实效性的根源,当前德育实效性不高,根源正在于其现代性不足。  一、幼儿道德教育现代性内涵  现代性是相对于传统性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语文整体水平和培养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是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检验的有力形式。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写话能力则是中高年级写作的基础。然而,农村小学由于受地理环境、经济状况、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大部分学生失去了写话热情,致使农村小学低年级写话水平偏低,小学阶段作文整体素质不高。无疑影响了整个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笔者多年从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对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