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太平圣惠方》是太平兴国三年至淳化三年(978—992)由宋太宗下诏编修的宋代第一部医学方书著作,在宋代社会得到普遍应用和传播,被宋人称为“国朝第一方书”。其方剂学理论、实用药方与l临床实践,在宋代中医药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太平圣惠方》在流传过程中出现了国子监正本、国子监小字本、崇文院简要本、转运司新刻本和地方节选本等不同的版本,适应了宋代社会各方面的需要。宋代皇帝、地方官员、医学家、儒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北京10001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平圣惠方》是太平兴国三年至淳化三年(978—992)由宋太宗下诏编修的宋代第一部医学方书著作,在宋代社会得到普遍应用和传播,被宋人称为“国朝第一方书”。其方剂学理论、实用药方与l临床实践,在宋代中医药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太平圣惠方》在流传过程中出现了国子监正本、国子监小字本、崇文院简要本、转运司新刻本和地方节选本等不同的版本,适应了宋代社会各方面的需要。宋代皇帝、地方官员、医学家、儒家士大夫、外交使节等不同阶层对《太平圣惠方》的介绍、传播与推广,奠定了《太平圣惠方》在宋代医学发展中的独特地位。政府的参与和雕版印刷术的引入,使国家“仁政”思想和权威统治进一步向更广、更深层次领域延伸,其实用药方成为政府各级官员和医学家等防治疾病、打击巫术、维护地方治安、宣扬政绩的有力工具。
其他文献
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HINA MEDICAL BOARD,简称CMB)成立于1914年11月,是从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独立出来,专门资助中国及亚洲其他发展中国家发展医学护理教育、医学研究及公共卫生事业的基金会。迄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为中国现代医学教育、医学研究及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巨额资助。
公共医疗系统的建立是近代人类文明发展史中重要的一页.台湾地区的中医保险制度比西方医疗保险制度的成熟为晚.劳工保险、公务人员保险、农民健康保险中都建立了中医医疗给付制度,世界卫生组织(WHO)已经充分肯定传统中医药对人类的重要贡献,台湾地区的中医公共医疗保险给付的经验,对世界各国卫生政策和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福建的近代中医教育始于“三山医学传习所”.该传习所由福建名医陈登铠创办,1911年11月获得内务部批准,1917年8月5日正式开所.陈氏在传习所成立之前,即已开始编写相关教材,并为后来的传习所采用.传习所学制4年,每学年3个学期,开设课程23门,中西医皆有.不论是课程设置,还是教材编写,都体现了陈氏“以中医为本,据西医为补助”的理念.这也反映了当时中西医汇通的时代趋势。
天花,这种曾经是历史上最凶险的传染病夺去了地球上5亿人的生命.它留给人类可怕的回忆,生命在它面前显得如此脆弱;它带给人们痛苦的记忆,侥幸生存者脸上的疤痕成为天花的见证.战胜天花成为人类曾经的梦想.充满智慧的中国人最早发明了人痘接种术,使之成为对抗天花的武器.这种方法在中国周边传播,辗转传至遥远的英国.英国乡村医生贞纳成为人痘接种术的受益者,并因发明牛痘接种法成为世界上家喻户晓的人物。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就是经皮穿刺周围动脉,将球囊导管及(或)支架等治疗器械送至冠状动脉,扩张、疏通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一种心脏导管治疗技术。从1977年,首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的实施至今已30余年。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已经成为挽救冠心病患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是,仍有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相
清代名医胡廷光撰写的《伤科汇纂》是一部综合性伤科专著,该书收录了16幅手法复位图,每图之中均记有五言歌诀1首,另在卷3载七言歌诀9首与之互为补充.图谱生动形象、歌诀言简意赅,二者相配,便于模仿、记诵,对伤科手法复位技术的传承和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早在公元前7世纪的西周,西周王褒温汤碑即有"地伏硫磺,神泉愈疾"的记载.东汉张衡的<温泉赋>也有关于温泉疗病的记述.北魏时期郦道元的<水经注>初步总结了中国的温泉分布,著录了温泉41处,还对温泉的概念进行了解释.唐代陈藏器的<本草拾遗>探讨了温泉的形成,还谈到了温泉疗养的适应症.宋代胡仔的<渔隐丛话>则从水质的不同来区分温泉.宋代唐慎微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指出温泉浴疗要与饮食补养相结合.明代的<
范行准(1906-1998)先生的《明季西洋传入之医学》出版于1943年,迄今已70年了,但依然是中外医学交流史和中外科技交流史研究者的必读之书.由于该书初版限印200部,此后没有再版,收藏者很少,又因该书为石印线装,即使图书馆有藏,也多保存于古籍部,利用起来颇受限制.数年前我因研究明清中外医学交流史,常要参考《明季西洋传入之医学》,深感利用之不便.因此一直希望此书再版,免除读者奔波图书馆之苦。
“大事记”是重要的历史资料.为了便于民族医药工作者全面了解1949年以来我国民族医药领域发生的重大事件,我们根据《中国中医药年鉴》、《中国少数民族科学技术史丛书·医学卷》、《中国民族研究年鉴》以及“新华网——民族工作大事记”等文献资料,编撰了《现代民族医药大事记》,通过对1949-2010年有关重大事件的梳理,大致显现了民族医药发展的轨迹.由于时间所限,未及对事件逐一进行实地调研,难免疏漏或错误,
2011年9月18日,“中古方书:医学史、书籍史和社会史的解读”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会议室举行.研究中心的荣新江教授主持开幕仪式,人民大学青年学者陈昊致欢迎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