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T细胞淋巴瘤侵袭和转移诱导蛋白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来源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phoeni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T细胞淋巴瘤侵袭和转移诱导蛋白l( T-lymphomainvasion and metastasis 1,Tiam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选取原发性肾透明细胞癌组织标本107例.男78例,女29例.年龄32~87岁,平均59岁.肿瘤大小按手术切除标本测量.肿瘤最大径1.4~7.6 cm,平均4.5 cm.≤2.5 cm者23例,2.6 ~5.0 cm者65例,>5.0 cm者19例.有淋巴结转移者46例,有血管浸润者32例.Fuhrman分级:Ⅰ级22例,Ⅱ级41例,Ⅲ级27例,Ⅳ级17例.2002 AJCC TNM分期:T129例,T244例,T3 16例,T4 18例.20例正常肾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标本中Tiam1蛋白表达,结合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分析.随访5~8年,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组间差异采用Log-rank检验. 结果 20例正常肾组织中Tiam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15.0% (3/20),肿瘤组织中Tiam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3.8% (79/10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Ⅱ级与Ⅲ~Ⅳ级肾癌组织中Tiam1蛋白高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7.6%( 30/63)、72.7%( 32/44),T1~T2期与T3 ~T4期肾癌组织分别为49.3%(36/73)、76.5% (26/34),无淋巴结转移组与有淋巴结转移组分别为47.5% (29/61)、71.7% (33/46),无血管浸润组与有血管浸润组分别为48.0%(36/75)、81.3%(26/3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iam1蛋白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46.8%(29/62)、84.4%( 38/4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肾癌组织中Tiam1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Tiam1蛋白高表达与肾癌的分期、分级、淋巴结转移、血管浸润有关,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相关性.检测Tiam1蛋白有助于肾癌的诊断及预后评估。

其他文献
患者,53岁.因淋雨后出现畏寒、发热,尿痛、腰骶部疼痛,进行性排尿困难7d入院.查体:咽部无充血,双肺呼吸音清.腹部、腰骶部无明显压痛.直肠指检:前列腺Ⅲ度增大,质韧,饱满,表画光滑,中央沟消失,无结节及压痛,指套无染血.实验室检查:血WBC 8.94×109/L,N 0.71;尿WBC(+++),隐血试验(+++),镜下,WBC(++);粪脂肪球(++),隐血试验(+++);血总PSA 4.25
期刊
2005-2010年我们对8例Fournier坏疽患者采取了急诊一期开放引流、脱细胞真皮基质覆盖创面,二期手术修复治疗,效果满意。
期刊
患者,19岁.因左侧阴囊内无痛性肿物10余年于2009年10月15日入院.查体:左侧睾丸上极可触及5.0 cm×3.5 cm实性肿物,表面光滑,轻微触痛.B超检查左侧睾丸上方可见5.4 cm×3.8 cm×2.4 cm大小低回声区,回声与睾丸回声相似,边界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肿物内可见血流信号.蛛网膜下腔麻醉下行左侧睾丸肿物切除术。
期刊
由《中华泌尿外科杂志》编辑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亚欧尿道修复与再建学术论坛暨抹道修复与重建技术学习班”将于2011年11月18~20日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举办。本次会议将以下内窬作为主题报告:①前列腺疾病手术后尿道并发症的防治;
期刊
患者,65岁.因排尿不畅2年,排尿中断伴疼痛2周于2007年8月28日入院.查体:腹软,未触及包块,耻骨上区无压痛.直肠指检:前列腺增大Ⅱ度,中央沟浅,表面光滑,质地韧,无压痛,未触及结节,直肠黏膜光滑,指套无血染。
期刊
肾脏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malignant fibrous histiocytoma,MFH)临床罕见,患者生存期短,死亡率高.2008年至2010年我院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例1,女,55岁.因右侧腰痛2年,血尿3d于2008年11月入院.查体及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B超检查:右肾上极6 cm×5 cm低回声团块,边缘不规则.增强CT检查示右肾上极较大混杂密度肿块影,不均匀强化,边界欠清,
期刊
本研究作者回顾了1997—2009年诊断为妊娠尿石症的病例,其中确定结石诊断者为影像学证据,手术见到结石,或者自动排石被收集。共收集112例妊娠尿石症的病例,其中5例有多发的病程,因而总共有117个可评估事件。
期刊
患者,女,66岁.2010年6月14日因反复右腰部疼痛2周于外院就诊,Hb126 g/L.IVU检查示右输尿管上段结石并右肾轻度积水,结石直径约2.3cm.硬膜外麻醉,俯卧位,C臂X线定位下行右肾PCNL.建立经皮肾工作通道并扩张至20 F时出血明显,留置16 F肾造瘘管并夹闭,终止手术.术后1h患者出现右腰部胀痛,导尿管持续引流出鲜红色血性液体,放开右肾造瘘管,见鲜红色血性液体引出,量约200
期刊
[Volkmer B,et al,Urologe,2019,49(Suppl1):18(德文)] 1986年1月至2008年10月行膀胱切除+回肠新膀胱术1013例,随访截止时间为2008年12月或至患者死亡,随访〉90d者923例。按Kaplan—Meier方法计算其长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总存活患者923例,〉20年者28.3%。发生肾盂肾炎者102例,5年和10年发生率分别为10.8%和13
期刊
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我们采用不分离腹膜后组织的腹腔镜手术治疗肾囊肿3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 本组30例.男23例,女7例.年龄30 ~ 50岁,平均44岁.左肾囊肿13例,右肾囊肿17例.囊肿大小38 mm× 55 mm~75 cm×97mm,平均52 mm × 76 mm.囊肿位于肾上极14例,下极16例.患者有腰背部胀痛不适症状5例,曾行经皮肾囊肿穿刺硬化剂治疗5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