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驻村"第一书记"作为中央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是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打赢扶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的《关于做好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的通知》要求,驻村"第一书记"在乡镇党委领导和指导下,紧紧依靠村党组织,带领村"两委"成员,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驻村"第一书记"制度在宏观层面是党中央关于精准扶贫战略的顶层设计,微观层面是党的精准扶贫战略在基层的贯彻落实,驻村"第一书记"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一支先锋队,是攻克贫困的排头兵,其工作效能决定了能否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度和实现脱贫攻坚的效度以及人民的满意度,关系党和政府在基层的公信力。四川革命老区很多县市是深度贫困地区,是脱贫攻坚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脱贫攻坚时间紧、难度大、任务重。以精准扶贫效能为视角,以四川革命老区W市驻村"第一书记"为个案,探讨W市驻村"第一书记"履行中央赋予的四项职责及精准扶贫效能。研究发现:多头管理交叉、交织,驻村"第一书记"后援单位实力的非均等性,不同贫困村、贫困户致贫成因问题的复杂性,驻村"第一书记"自身学历层次、专业特点、年龄、生活阅历的差异性,思维理念的局限性,工作能力的胜任力等,影响了驻村"第一书记"精准扶贫效能。据此得出研究结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关键在人,要切实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必须持续提升驻村"第一书记"的精准扶贫效能,把创新驻村"第一书记"思维理念、抓好驻村"第一书记"学习培训、加强驻村"第一书记"科学考核、强化驻村"第一书记"激励保障、明确驻村"第一书记"权力清单、强化驻村"第一书记"为民服务意识作为具体解决措施,全面提升四川革命老区W市驻村"第一书记"精准扶贫效能,确保四川革命老区W市2020年实现整体脱贫,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