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做民主型教师

来源 :江苏教育·教师发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colasker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讀《李镇西与语文民主教育》让我学到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民主教育思想,二是课堂应如何应用民主教育思想进行变革,这些将指导我们教师对课堂教学进一步反思并作出相应的改变。
  一、民主教育思想
  “自由、平等、宽容、创造”四大精神是李镇西民主教育思想的精髓。民主教育注重师生间平等对话与交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创造性思维能力。民主化课堂氛围宽松,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大脑完全开放、被激活,并除去对学习的一切屏蔽,让学生身心浸润其中,使学生能进行深度学习,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个性化发展。
  (一)自由精神
  自由精神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尊重学生心灵自由,解放学生的大脑,学生可以在课堂上直抒胸臆,自由表达与众不同的观点,让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并极力帮助学生破除对教师、专家、书本权威的迷信,要求学生敢于批判、否定一切不恰当、不正确,也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中有自己的思维。教师与学生都必须为心灵自由的人,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尊重学生的心灵自由,心灵自由会让学生大脑自由,这样学生的学习才会更有效、更有深度,学生学习兴趣会更浓。学生思想不自由,就会对教师的教学产生屏蔽,这是教学中最可怕的事,当学生对教师所说的一切都屏蔽了,再有能力的教师也无计可施。
  (二)平等精神
  师生关系是天然的、平等的,因为师生都具有独立的人格,都是一个完整的自然人。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平等认知,教师要有平等意识。师生在课堂上的自由对话意识建立在平等基础之上,教师应使每一个学生具有心理上的安全感。若师生间相互尊重、信任、真诚地交流,学生在没有外界压力的情境下进行认知活动,将更有心理安全感。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平易近人的,更是发自肺腑的。这种爱是真诚的、平等的、无私的奉献,而不是情感的赐予,也不是情感的施舍。当然,教师在平等交流时是要注意分寸,人格上是平等的,但不是和学生发展到可以坐在一起喝咖啡聊天、无话不谈的地步。
  (三)宽容精神
  李镇西老师重视宽容精神。宽容,包涵教师宽容学生、学生宽容教师、生生相互宽容。教师要接纳学生,学生是有不同个性的,教师要在注重集体教育的同时注重个性化教育;教师也各有特色,学生也应接纳教师,师生相容、生生相容,教学会更有效。教师的宽容是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要让学生多思考,让学生能尽情地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勇于表达。教师要容纳学生的错误,错误是学生成功路上不可缺少的经历,要鼓励学生善于倾听,尊重教师、同学发表的看法,通过反思改正错误,所谓“拒绝错误就是毁灭进步”正是这个意思。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做宽容的榜样,教师要知道学生是尚待完善的,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四)创造精神
  李镇西认为民主教育的使命是发展学生的创造精神,一个具有创造精神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李镇西一直认为,真正的教师是真正的知识分子,应该具备现代知识分子所拥有的天然的使命感和批判精神,教师要学习现代知识,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教育理所应当成为思想创新教育,要把思想创新教育作为教育的重点,让学生成为有创新能力的人。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就是创造性的萌芽,创造是人的天性。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教育是相当重要的,学生要学会迁移应用、类比、联想,最基本的创新是运用知识解决新的问题,而不一定是创造新的产品、新的理论。
  二、课堂变革
  教师教学变革主阵地在课堂,李镇西告诉我们教师课堂如何变革,他认为课堂要变革为师生共享式的课堂,课堂讲评注重民主化,教师要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课堂中要贯通民主教育思想。
  (一)“共享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内容被李镇西比喻成食物,师生面对“课堂”美食要共同分享品尝,平等交流自己的观点,教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特观点。师生在共享中收获知识、技能、情感,获得满足,共度课堂幸福生活,师生共度人生的美好时光。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是“价值引导者”,教师是知识的先知者,学生是后知者、发展中的人,教师要平等地引领学生前行。“共享式”课堂教学避免信息由教师单向、静态地流向学生,整个过程中信息是交互式流动的,教师引领学生主动地生疑、质疑、解疑。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敢于挑战权威,用批判的态度去接受知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进步,让课堂走向“探究式”课堂。“共享式”课堂中信息是共享的,也是共生的。
  学生主动地生疑、质疑体现了自由平等精神,学生主动释疑体现了自由、创新精神,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是宽容精神的体现。“共享式”课堂培育了学生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让学生能健康快乐地生活(学习是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创新,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民主化的讲评方式
  李镇西老师在作文讲评时引导学生读自己的文章,引导学生自评,引导学生互评,教师进行点评。这种讲评是民主的、自由的、开放的,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生生相互尊重,师生间是民主平等的关系,课堂是师生共同的课堂,师生在此分享成功、挫折,相互促进,教学相长。实际上其他学科试题讲评也可以应用,而且可以引导学生形成个性的高质量的讲评。学生参与讲评,相互纠错,在思维的碰撞中纠错,让其心智得以良好发展。这种民主化讲评体现了素质教育中的“民主”精神,也体现师生之间对人格的相互尊重的民主平等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使其核心素养得到发展。
  三、反思
  有许多“互动课堂”流于形式,出现的是伪对话,学习了李老师的民主教育思想,我们应做出相应的课堂变革,营造浓厚的课堂学习与思考氛围,让学生的“大脑”自由,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创造时机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尽显其能,促成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以实现师生间的真正互动。教师要恰当处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要利用活动探究创设氛围,让所有的人打开思路,快乐地融入课堂学习。教师要做好课堂“导游”和“主持人”的角色,引导学生去主动构建知识网络。在平时教学中,各科教师实现在知识网络构建目标时可以利用引导学生去绘制思维导图、概念图、思维地图并共享互补,最终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这种方式体现了民主教育思想和共享式课堂变革精神。只有这样,课堂才是生态的课堂,师生的生活才更具人情味,课堂才是幸福课堂,才能更好地实现“三维目标”,从而落实核心素养的养成。
  (作者系江苏省东海高级中学信息中心主任助理,高级教师,连云港市学科带头人)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平补平泻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抽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新密市中医院就诊的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平补平泻针刺法治疗。治疗4周时,比较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平衡功能和肢体痉挛程度;比较两组患者的步速、患侧步长及健侧步长等步态参数变化。结果治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乳酸脱氢酶(LDH)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抽取2013年12月至2019年12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AL患者150例为AL组,另抽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及AL组中初治期、缓解期、复发期血清hs-CRP和LDH水平,分析hs-CRP、LDH不同水平患者5年生存率。结果AL组hs-CRP、LDH水平高于对照组(t=4.0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商丘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AR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ECMO治疗,根据患者肺部病情好转情况进行撤机,根据撤机后患者生存状况评估ECMO治疗效果,分为治疗成功组、治疗失败组。询问患者家属并记录患者基线资料,分析ARDS患者ECMO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纳入的80例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赤峰市医院神经内科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采用药物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00例。根据药物治疗方案,分为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组和阿司匹林组,每组100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自理能力情况、临床疗效和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组低于阿司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方法抽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39例)与单一组(39例),单一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联合组在单一组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心绞痛症状改善情况和治疗前后心电图参数、纤溶状态、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7.44%)高于单一组(82.05%),
目的探讨卡巴拉汀联合司来吉兰治疗帕金森病(PD)的疗效及对血清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的影响。方法抽取2019年5月至2020年7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PD患者10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给予司来吉兰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卡巴拉汀口服,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统一帕金森病评
【摘要】教师的“思维方式与行动范式”是一个新的命题。研究这一命题,可以为教师专业发展、优秀教师成长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思路,开辟一种新的路径和方法。“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周卫东是一个范本,分析他的思维方式和行动范式具有普遍意义。在研究中可见,周卫东建构思维方式与行动范式的重要的起点是寻找快乐之源,根本的尺度是编织数学育人的信念之网,落脚的基点是高观点、低结构、中温度的教学主张及其实践要义
·推荐理由·  虽然本书的书名是《致青年教师》,但这是一本值得所有教师一读再读的书,该书曾入选“2016年全国教师暑期阅读推荐书目”。本书是一本教育随笔集,全书共6辑:“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每一辑均由10多篇文章组成,整本书共100多篇文章。这些文章短则千把字,绝大多数为两三千字,长篇幅的如《像太阳一样升起的白旗》也不过
·策划人语·  深度学习,已然成为当下一种“硬核”学习方式。它指向的是核心知识的精通、高阶思维的综合、精彩观念的诞生、转识成智的应用、积极生活的创造。  这是一场静悄悄的学习革命,每个人都被卷入其中,尤其是教师。深度学习,给教师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挑战。一是对学习者“本质力量”的发现。教师眼中不能只有“抽象的孩子”,教学也不能只盯着“最大公约数”,而要回到“人”,回到“参差多态”的人,回到人的“气象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