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中国节日文化的缩影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哲人说过:“构成民族界限的不是河流,也不是山脉,而是跨越河流与山脉的传统文化。”比如,中国的传统节日,无论是清明、端午,还是中秋、春节,无不充满着浓厚的文化内涵与动人的民族情结;还有古文、古诗、乐曲、赋、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无不如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它们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血脉,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情感。
  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让更多体现中华文化特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如中国节日、中华医药、中华烹饪、中华武术、中华典籍、中国文物、中国园林等走向国际市场,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展示好中国形象。
  一個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与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作为高中毕业生,你对此有何感悟和思考?请结合以上材料,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谈一谈你的理解和看法。
  一位哲人说过:“构成民族界限的不是河流,也不是山脉,而是跨越河流与山脉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节日,无论是清明、端午,还是中秋、春节,无不充满着浓厚的文化内涵与动人的民族情结。
  现在又到了民族习俗的传统节日——清明节。请随我一起去了解在我们这个诗词的国度里,文人墨客是如何通过他们的生花妙笔来展示这一传统节日的人文情怀吧。
  默默的哀思,淡淡的伤怀,是清明习俗的主基调。在这祭拜祖先、怀念亲人的日子里,我分明听到了那被一次次吟咏的清明诗句,满满的竟都是思念的旋律。宋代诗人高菊涧有诗,“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读来催人泪下;南宋杨万里亦云,“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一个“愁”字,让人感慨万千……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为什么断魂呢?因为“古墓花影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冬后生命的蓬勃生长,使人想起逝去的祖宗亲友。杜牧的这首诗,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今天读来仍然那么哀怨,那么亲切。古往今来,人性中共同的、美好的感情——感恩纪念,应该都是四海相通、古今相通吧。
  清明节又称为“踏青节”,即“催护新生”,因为“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最宜外出踏青。“清蛾画扇中,春树郁金红。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晚唐诗人温庭筠用轻松诙谐的笔法描绘出清明日清晨的景致。“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欧阳修的这首词,正是宋代踏青习俗的具体体现……人们远足踏青,亲近自然,驱散积郁寒气和抑郁心情。清明,不再灰暗惨白,人的本性将缤纷的色彩将清明一点点涂抹。新季节,新希望,新生命,新循环的开始,到处都是生命的气息,生命的痕迹。
  清明节是丰富多彩、意趣盎然的。耳畔,掠过李白的浅吟“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宋代陈允平的“禁烛飞烟,东风插柳,万家千户”,以及南宋陆游的“山寺馈茶知谷雨,人家插柳记清明”都是清明插柳戴柳的独特风景。宋人黄峪的“未到清明先焚火,还依桑下系秋千”则写出了清明节荡秋千成风的盛景;而清代高鼎的“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则成为了吟咏风筝的绝唱……
  民族习俗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无论是怀念亲人的悠悠哀思,还是踏青时的喜悦欢愉,抑或是折柳、打秋千、放风筝等的意趣盎然,在诗词里都得到淋漓尽致地展现。
  窥一斑而知全豹。“清明节”的节日文化,是诗意盎然的中国传统节日的缩影,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血脉,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情感,支撑着中华文化走向繁荣,走向世界。
  (编辑:李跃)
  评点:程必荣
  考生能够大题小做,选择传统节日中的“清明节”作为突破口,熔诗词与传统节日“清明节”于一炉,从而将“诗词”与“传统文化”这两个关键词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鲜明地揭示文章的主旨。历史和时代酝酿出清明的“双胞胎”——“感恩纪念”与“催护新生”,这是千百年来清明节生生不息的原因,考生运用诗词佳句体现出传统文化,比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等诗句以及“古人折柳送行”的传说,把节日的文化内涵阐述得深刻透彻。而结尾的点题画龙点睛——清明节,中国节日文化的缩影,很好地升华了中国文化特色。
其他文献
弱肉强食据说是自然界的法则,然而,哪怕是“百兽之王”狮子,在一次捕猎成功、填饱肚子之后,在一周左右的时间里,即使猎物就在身旁,它们也不会发起袭击。因为狮子本能地知道,如果贪得无厌,为了满足欲望而肆意捕杀,那么猎物的减少就会危及自己的生存。  一般认为黑猩猩是草食动物,但有时候它们也会袭击羚羊等哺乳动物。因为动物蛋白质营养高,味道好,所以整个族群都会兴高采烈地一起享用。  既然是这样高价值的食物,那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展望未来,青年一代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新时代青年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增强知识更新的紧迫感,如饥似渴地学习,勇于到条件艰苦的基层、国家建设的一线、项目攻关的前沿去经受锻炼、增长才干,把个人的美好理想深植于祖国的华夏大地。  胡春青:返乡博士念起“汉服经”  胡春青是山东菏泽曹县大集镇胡楼村里走出的第一个博士。2018年中国科学院博士畢业后回到老家,与妻子孟晓霞开始了
澳大利亚燃烧的山火未熄,正如大自然对人类的拷问不止  澳大利亚还在燃烧。  从去年9月到今年1月,澳大利亚的山火已经持续燃烧4个多月。熊熊的大火仍在澳大利亚的海岸蔓延,愈演愈烈已经失控,正在成为一场真正的灾难。这场地球上几百年未见的超级大火,正在打破各种纪录:截至1月10日,全境过火面积达1030万公顷,相当于烧掉了3个比利时、130个纽约,是去年震惊全球的亚马逊雨林大火的11.4倍(烧毁了约90
就算把中国体育圈翻个底朝天,也再找不出第二个郎平了。把那些口口相传的故事、那些世界冠军的头衔、那些力挽狂澜的时刻和那些振奋人心的瞬间汇集到一起,就成了她的轮廓。这就是郎平之于中国几代人的意义。  2020年12月10日,是郎平60岁的生日。这是一个普通的工作日。如果不是因为疫情而导致东京奥运会延期,此时的郎平很可能已经结束教练生涯,开始了闲适的退休生活。但现在的郎平,还要带领中国女排在东京奥运会上
高考真题  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时代,每个人在特定时代中的人生道路各不相同。在同一个时代,有人慨叹生不逢时,有人只愿安分随时,有人深感生逢其时、时不我待……  请以“论生逢其时”为题目,写一篇議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素材支持  ◎素材一:2020年6月,喀喇昆仑高原,外军公然违背与我方达成的共识,非法越线、悍然挑衅。中国边防部队某团团长祁发宝一行人带
文学牵引着人类的梦想,只有进入文学之门,才能尽赏“彩练当空舞”的壮美。随着整本书阅读的深入人心,近两年,一些省市的高考语文试题增加了文学短评的写作,以此考查学生核心素养之“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2021年教育部命制的八省联考,文学类文本《国文教员》就考查了一道文学评论,要求考生列出评论要点。文学评论,顾名思义,是对具体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要求紧扣作品,有的放矢,陈述见解。评论的重点是作品的思
陀思妥耶夫斯基:《白夜》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国作家,他出生于贵族家庭,童年在莫斯科和乡间度过。1846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穷人》就受到高度评价。他的小说戏剧性强,情节发展快,接踵而至的灾难性事件往往伴随着人物复杂、激烈的心理斗争和痛苦的精神危机。代表作有《被侮辱和被损害的》《罪与罚》《白痴》《群魔》《卡拉马佐夫兄弟》等。  作品介绍:《白夜》是一部具有浓厚抒情气息的中篇。小说描写天真无邪的姑娘
既有凌云志,必修身、矫思、立义,奠而后发,踏浪而行,扶摇而上。竹正如此,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若以修竹为范,昂首挺胸、宁折不弯,必厚积薄发而冲破浮云,见那天高日月明。吾辈青年当似竹子般生长,以实现心中之理想。  似竹,以德修身,弯逐梦之弓,青年当有顶天立地之姿。我们用求知的眼神,习天下之才德。遇难题,我们学愚公移山之坚持;遇挫折,我们学卧薪尝胆之坚忍;遇祖国需要,我们学“匈奴未灭,何以为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閱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作为近代社会新因素的下层市民文艺和上层浪漫思潮,在明末发展到极致后遭受了本不应有的挫折。李自成的失败带来了满清帝国的建立,落后的少数民族总是更易接受和强制推行保守反动的经济、政治、文化政策。资本主义因素在清初被全面打了下去,在那几位所谓“雄才大略”的君主的漫长统治时期,巩固传统小农经济、压抑
2019年10月16日,号称“1-5分钟看完10万字”的“量子波动速读法”在网上引发热议。按照其介绍:这是一种革命性的阅读方式。波动速读法的英文是Ouantum SpeedReadinq,简称QSR,并非普通的速读法,在波动速读过程中读者只需以高速翻动书本(类似于洗扑克牌的速度)甚至不需翻开书本阅读就能理解书中内容。它以迅速激活右脑为目的,通过想象训练、视觉训练、高速度视读训练等,全面提升信息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