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理实一体教学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合二为一,突破了传统教学理论实践分开的模式,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有着重要促进作用。从理实一体化教学必要性及教学效果出发,以“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为例,重点分析了如何实现理实一体教学在课程实施中的要求和步骤,并提出了操作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电力电子;方法;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钟晓强(1978-),男,浙江上虞人,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讲师。(浙江 宁波 315012)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3-0120-03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含义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目前高职高专教学中积极推广的教学方法之一,其内在涵义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理论、实验、实训等教学内容一体化设置;讲授、听课与实验、操作等教学形式一体化实施;教室、实验室与实训室场地等教学条件一体化配置;知识、技能与素质等职业要求一体化训练;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形象和抽象交替出现。[1]该教学方法突破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教学环节相对集中。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2]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迫切性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是目前很多本科、高职院校应用电子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占据着重要地位。[3]该课程在过去的教学中一直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且实践教学内容与理论知识之间的关联性不大,授课教师负责理论知识讲授,而实验操作则由实验教师去完成,这种教学形式所造成的后果就是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既没有弄清楚理论知识的含义,也没有很好掌握实践操作的技能。如在介绍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这一知识点时,理论讲授就是把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结构、电路工作原理和电路负载特性等内容说明完整,而在实践技能训练方面则又是由指导教师根据实验条件制订的操作内容,两者之间经常出现内容不一致或者内容的关联性不强的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即使了解了电路原理但在操作中还是不会有效应用和理解。针对上述现象,及时进行课程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改革是当务之急,而如何实现课程改革的有效性,就必须引进好的教学方法,目前在高职课改中教学方法很多,有行动导向教学法,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法,理实一体化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方法都有自身的优缺点,相比较而言理实一体化教学更适合高职院校开展,理由如下:高职学生的理论基础比较薄弱,更喜欢动手操作;很多高职院校都在进行示范校建设,有着对教学条件的进行改善和提高的资金,因此具备了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场所建设的条件;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设计更适合教师与学生操作,具有较好的可行性。鉴于此,在“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中全面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非常重要。
三、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
一般而言教学设计环节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同时还应增加过程考核要求。其中教学过程里面又包括导入环节、新知呈现环节、操练环节、知识拓展与巩固环节,再加上总结环节。[1]
理实一体化教学讲究的是“学中做”、“做中学”,在教学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1]因此在课程教学单元设计(见表1)中需要处处时时体现理论实践相结合的特点。以“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为例,选择其中一个教学项目作具体的说明。
教学设计应根据已有条件来实施,一份可行的教学设计应当充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场所可提供教学资源来进行的。
四、理实一体化课程教材编写
在“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中如何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需要有一本相配套的教材。有了教材无论是教师授课还是学生学习都有依据,可确保教学的正常进行。
教材应具有通用性和实用性,在内容设置上应按照学习任务展开,在设计学习任务时,要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知识和技能螺旋式地融于学习任务中。[4]设计的学习任务最好来源于实际工作,但要注意不能简单搬抄实际工作任务,需要进行适当的提炼,应确保学习任务具有延续性和可操作性。另外在教材的编写上要突出精简理论、强化实践的特点。理论部分最好避免长篇叙述,主要介绍知识点,配以图表,有相关例题练习即可,讲究适用。实践部分可按照实验、实训任务的不同要求,结合章节中需要介绍的重要知识来展开。对于内容一定要有创新,突出技能培养。
五、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考核
课程考核是衡量教师效果和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一个关键手段,也是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改进的重要依据。在“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中引进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如果不能达到这一目的就是教学的失败。课程教学考核既可以根据教学对象实际情况来制订,也可以根据教学项目难易程度来制订。无论怎么,考核方案都应具备真实性和可行性。在本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引入了多重考核机制,如过程性考核,理实一体化考核等。
1.过程性考核
对于过程性考核要求在每个项目实施期间对不同阶段的任务或特定要求进行针对性考核。所谓课程过程考核,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定期或不定期对学生课程学习过程的状况进行考核和评价。[5]对于任务性课程来讲,过程性考核的内容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三个方面。对于非任务性课程,考核内容主要由平时作业、学习表现,学习单元掌握情况和课程大作业等内容组成。过程性考核标准分为以下几种:一是优秀标准:能独立熟练地完成任务;能指导其他同学完成任务;正确率达到90%;学习报告优秀。二是良好标准:能基本完成任务;正确率达到70%;学习报告质量较高。三是及格标准:能在教师或其他同学的指导下完成任务;正确率为60%;学习报告质量一般。 2.理实一体化考核
理实一体化考核可以分为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两个部分。理论考核可采用卷面考核的形式,当然如果学生基础比较薄弱的话在卷面考核可以采用开卷考试,甚至写论文的形式。考核时间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动,一般在60~90分钟之间完成。对于理论考核的内容则应包含如下知识点:项目内容的基本知识点,课程中的难点、重点以及教学大纲中知识要求;在考核要求上要有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能体现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使考试成绩呈正态分布;对于理论考试的题型一定要多样化,一般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计算题等,使得学生在考试具有选择性,不能出现单一题型;试题的文字表述要规范、准确、简明;命题的同时,要制订评分标准和标准答案。
而对于实践考核则需要根据实践教学内容来制订考核标准。在“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中实践操作内容占40%的教学任务,因此在考核上也要体现这一价值。具体考核要求如下:第一,制订实践考核标准,设计实践考核模块,对于学生逐一进行考核。第二,在每个学习任务完成后即进行考核,考核不及格者须再训练,再考核,直至及格,同时推行“准入制”,把前一个学习任务的考核成绩作为下一个学习任务考核的资格认定。第三,可聘请企业专家参与实践考核工作,考题最好来源于企业实际产品,使得考核内容更具真实性、实用性。
总之,考核是手段,检验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程度是目的,采取哪一种更有效的考核方法也应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
六、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场所设置
要使理实一体化教学能顺利开展,除了上述条件需具备外,对于教学场所也有要求。要求教学场所需具备产品设计、制板与加工的条件。如场地要求有良好的通风,有焊接设备,有制板工具,有产品调试与检测设备等。另外,对场地还要求具备教师讲授的条件,如有投影仪和电脑以及黑板等。在学校允许的情况下教学场所面积尽可能大一些,能够容纳一个班级的学生分组学习。因此在具体实施中要进行分批教学,分批后再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元布置相应的任务。图1是根据理实一体教学需要设计的教学场所示意图。
需要指出的是在教学场所设计上,可以根据自身条件进行,以满足功能为第一出发点,避免无谓的浪费。
七、结论
理实一体教学是未来高职教学的目标与方向,如何做好理实一体化教学则需要每一位授课教师和相关教学主管部门的付出与努力,教师应准备好授课教学材料,教学主管部门则应根据教学需要配置好教学设备及设施。同样,对于教学对象——学生,也需要及时转变以往的上课模式与思想,应积极配合教师进行课程的改革与创新。
参考文献:
[1]李雄杰.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课程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吴鹏程.德国高职教育分析及其启示[J].中国西部科技,2007,(3).
[3]钟晓强.《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实施[J].机械职业技术教育,2011,(10).
[4]李雄杰.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课程微观设计研究[J].职教通讯,2011,(6).
[5]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电力电子;方法;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钟晓强(1978-),男,浙江上虞人,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讲师。(浙江 宁波 315012)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3-0120-03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含义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目前高职高专教学中积极推广的教学方法之一,其内在涵义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理论、实验、实训等教学内容一体化设置;讲授、听课与实验、操作等教学形式一体化实施;教室、实验室与实训室场地等教学条件一体化配置;知识、技能与素质等职业要求一体化训练;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形象和抽象交替出现。[1]该教学方法突破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教学环节相对集中。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2]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迫切性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是目前很多本科、高职院校应用电子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占据着重要地位。[3]该课程在过去的教学中一直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且实践教学内容与理论知识之间的关联性不大,授课教师负责理论知识讲授,而实验操作则由实验教师去完成,这种教学形式所造成的后果就是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既没有弄清楚理论知识的含义,也没有很好掌握实践操作的技能。如在介绍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这一知识点时,理论讲授就是把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结构、电路工作原理和电路负载特性等内容说明完整,而在实践技能训练方面则又是由指导教师根据实验条件制订的操作内容,两者之间经常出现内容不一致或者内容的关联性不强的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即使了解了电路原理但在操作中还是不会有效应用和理解。针对上述现象,及时进行课程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改革是当务之急,而如何实现课程改革的有效性,就必须引进好的教学方法,目前在高职课改中教学方法很多,有行动导向教学法,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法,理实一体化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方法都有自身的优缺点,相比较而言理实一体化教学更适合高职院校开展,理由如下:高职学生的理论基础比较薄弱,更喜欢动手操作;很多高职院校都在进行示范校建设,有着对教学条件的进行改善和提高的资金,因此具备了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场所建设的条件;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设计更适合教师与学生操作,具有较好的可行性。鉴于此,在“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中全面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非常重要。
三、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
一般而言教学设计环节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同时还应增加过程考核要求。其中教学过程里面又包括导入环节、新知呈现环节、操练环节、知识拓展与巩固环节,再加上总结环节。[1]
理实一体化教学讲究的是“学中做”、“做中学”,在教学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1]因此在课程教学单元设计(见表1)中需要处处时时体现理论实践相结合的特点。以“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为例,选择其中一个教学项目作具体的说明。
教学设计应根据已有条件来实施,一份可行的教学设计应当充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场所可提供教学资源来进行的。
四、理实一体化课程教材编写
在“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中如何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需要有一本相配套的教材。有了教材无论是教师授课还是学生学习都有依据,可确保教学的正常进行。
教材应具有通用性和实用性,在内容设置上应按照学习任务展开,在设计学习任务时,要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知识和技能螺旋式地融于学习任务中。[4]设计的学习任务最好来源于实际工作,但要注意不能简单搬抄实际工作任务,需要进行适当的提炼,应确保学习任务具有延续性和可操作性。另外在教材的编写上要突出精简理论、强化实践的特点。理论部分最好避免长篇叙述,主要介绍知识点,配以图表,有相关例题练习即可,讲究适用。实践部分可按照实验、实训任务的不同要求,结合章节中需要介绍的重要知识来展开。对于内容一定要有创新,突出技能培养。
五、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考核
课程考核是衡量教师效果和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一个关键手段,也是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改进的重要依据。在“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中引进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如果不能达到这一目的就是教学的失败。课程教学考核既可以根据教学对象实际情况来制订,也可以根据教学项目难易程度来制订。无论怎么,考核方案都应具备真实性和可行性。在本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引入了多重考核机制,如过程性考核,理实一体化考核等。
1.过程性考核
对于过程性考核要求在每个项目实施期间对不同阶段的任务或特定要求进行针对性考核。所谓课程过程考核,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定期或不定期对学生课程学习过程的状况进行考核和评价。[5]对于任务性课程来讲,过程性考核的内容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三个方面。对于非任务性课程,考核内容主要由平时作业、学习表现,学习单元掌握情况和课程大作业等内容组成。过程性考核标准分为以下几种:一是优秀标准:能独立熟练地完成任务;能指导其他同学完成任务;正确率达到90%;学习报告优秀。二是良好标准:能基本完成任务;正确率达到70%;学习报告质量较高。三是及格标准:能在教师或其他同学的指导下完成任务;正确率为60%;学习报告质量一般。 2.理实一体化考核
理实一体化考核可以分为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两个部分。理论考核可采用卷面考核的形式,当然如果学生基础比较薄弱的话在卷面考核可以采用开卷考试,甚至写论文的形式。考核时间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动,一般在60~90分钟之间完成。对于理论考核的内容则应包含如下知识点:项目内容的基本知识点,课程中的难点、重点以及教学大纲中知识要求;在考核要求上要有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能体现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使考试成绩呈正态分布;对于理论考试的题型一定要多样化,一般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计算题等,使得学生在考试具有选择性,不能出现单一题型;试题的文字表述要规范、准确、简明;命题的同时,要制订评分标准和标准答案。
而对于实践考核则需要根据实践教学内容来制订考核标准。在“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中实践操作内容占40%的教学任务,因此在考核上也要体现这一价值。具体考核要求如下:第一,制订实践考核标准,设计实践考核模块,对于学生逐一进行考核。第二,在每个学习任务完成后即进行考核,考核不及格者须再训练,再考核,直至及格,同时推行“准入制”,把前一个学习任务的考核成绩作为下一个学习任务考核的资格认定。第三,可聘请企业专家参与实践考核工作,考题最好来源于企业实际产品,使得考核内容更具真实性、实用性。
总之,考核是手段,检验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程度是目的,采取哪一种更有效的考核方法也应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
六、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场所设置
要使理实一体化教学能顺利开展,除了上述条件需具备外,对于教学场所也有要求。要求教学场所需具备产品设计、制板与加工的条件。如场地要求有良好的通风,有焊接设备,有制板工具,有产品调试与检测设备等。另外,对场地还要求具备教师讲授的条件,如有投影仪和电脑以及黑板等。在学校允许的情况下教学场所面积尽可能大一些,能够容纳一个班级的学生分组学习。因此在具体实施中要进行分批教学,分批后再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元布置相应的任务。图1是根据理实一体教学需要设计的教学场所示意图。
需要指出的是在教学场所设计上,可以根据自身条件进行,以满足功能为第一出发点,避免无谓的浪费。
七、结论
理实一体教学是未来高职教学的目标与方向,如何做好理实一体化教学则需要每一位授课教师和相关教学主管部门的付出与努力,教师应准备好授课教学材料,教学主管部门则应根据教学需要配置好教学设备及设施。同样,对于教学对象——学生,也需要及时转变以往的上课模式与思想,应积极配合教师进行课程的改革与创新。
参考文献:
[1]李雄杰.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课程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吴鹏程.德国高职教育分析及其启示[J].中国西部科技,2007,(3).
[3]钟晓强.《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实施[J].机械职业技术教育,2011,(10).
[4]李雄杰.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课程微观设计研究[J].职教通讯,2011,(6).
[5]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