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知识经济发展的今天,人类社会逐步进入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图书馆作为人类文明社会的产物,也处在由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图书馆转变过程中,向数字化图书馆、虚拟图书馆转变,这是个长期的演变过程。其变化的快慢与图书馆馆员的素质有着直接的关系。
一、高校图书馆馆员应有的素质
所谓素质主要是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与社会实践,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自身发展的基本品质。”英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哈里森也很重视这个问题,曾经说道:“即使是世界第一流图书馆,如果没有能够充分挖掘馆藏优势,讲究效率和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就难以提供广泛有效的读者服务。”这充分说明了图书馆馆员素质的重要性。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对图书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为了能够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馆员的角色也将定位于知识提供者、信息管理者、电子咨询员。作为一个高校图书馆馆员我认为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
(一)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图书馆的资料是知识的源泉,是人类社会生活和文化进步的阶梯,是科研与教学工作必不可缺的组成,图书馆员应当强化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深刻理解图书馆的工作意义与作用。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思想,“一切为了学生,为学生的一切。”主动做到热情、耐心、细致、周到。
(二)精湛的业务技能素质
由于信息产品的生产对专业知识、外语水平、信息技术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势必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外语水平、信息技术都要有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图书馆工作人员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借书、还书“管理员”,而应当是信息资源的利用、创新专家。这就要图书馆员不但要掌握计算机网络、多媒体、通讯、数据库技术等技能,而且还要有敏锐灵活的思维,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将各种复杂的信息加以分析、鉴别、处理,并对优质信息进行归纳、概括和总结,努力使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水平跨上新的台阶。
(三)合理的广博、专深文化知识素质
由于现代科学的发展趋向于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许多文献所反映的内容超载了单一学科和专业的范围。还有那些从事专科文献的开发与报导、专业咨询的解答、二次文献的编制工作,都决非只具单一知识结体构的人员所能承担。
(四)应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图书馆馆员只有掌握一定的外文知识,才能够了解国外图书事业的状况,也只有编译外语文摘,向读者介绍外文资料,才能提高外文文献的利用效率。馆员直接面对读者,天天与读者见面,语言表达必须准确、逻辑性要强,才能让读者领会你的意思,妥善处理好读者和馆员的关系。
二、图书馆的发展历史
回顾图书馆的发展历史,印刷体一直是传统图书馆的重要信息载体,由此也就决定了当时图书馆的功能作用、服务方式、组织结构、人员素质以及馆藏建筑等。进入90年代,信息载体的变化发展,呈爆炸式增加或增长。计算机、网络通讯、海量存贮、信息压缩、多媒体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相互融合和渗透,联机数据库、电子文献、电子出版物、网络信息资源等数字化信息的持续性增长。在这种背景下,需要有人从事将网络上的巨量信息进行价值识别、分类贮存等项工作,将无序的信息流加工成有序的信息产品,提供给有不同需要的用户。因此未来的图书馆人才应由单一学科的专门人才转为跨学科的复合人才,由图书馆员转变为网络交换手。
虚拟图书馆亦即数字图书馆,它是以数学化方式将信息资源存贮于一定的载体,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将信息资源快速传送给分散于各地的用户终端。数字图书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并使之成为管理和利用馆藏资源的常用工具,馆藏资源则以数字化信息为主体,通过完备的网络通讯设施,为尽可能多的用户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资源。
三、高校圖书馆的发展趋势及特点
(一)馆藏资源趋于多样化
多媒体技术的出现,馆藏对象将从以印刷型出版物为主转向逐步让位于电子出版物,以及声、像、影的复合文本资源,馆藏由单元化向多元化转变,不再以藏书量大、资料多而取胜,而是更多地取决于其通过各种电子媒体存取信息的速度与方便程度。
(二)检索手段的现代化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图书资料数量急剧上升,传统的手工检索体系越来越不能适应读者的检索要求,自动化检索系统及网络的开通改变了传统的文献检索途径,文献信息检索既可进行传统检索又可进行光盘检索、联机检索,从而使检索变得更加方便和快捷,查准率、查全率大大提高,检索结果更能满足读者需求。
(三)信息传递的电子化、网络化
网络不仅可以传递图书馆拥有的数字化的馆藏信息,而且可以传递未经图书馆收藏的各种信息。多媒体技术、信息高速公路、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可以把分散在网络中的有关信息自动检索出来,使读者获取信息的能力突破了地域、时空的局限,读者还可无需到馆,在家里或办公室里可获得所需信息。
一、高校图书馆馆员应有的素质
所谓素质主要是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与社会实践,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自身发展的基本品质。”英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哈里森也很重视这个问题,曾经说道:“即使是世界第一流图书馆,如果没有能够充分挖掘馆藏优势,讲究效率和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就难以提供广泛有效的读者服务。”这充分说明了图书馆馆员素质的重要性。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对图书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为了能够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馆员的角色也将定位于知识提供者、信息管理者、电子咨询员。作为一个高校图书馆馆员我认为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
(一)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图书馆的资料是知识的源泉,是人类社会生活和文化进步的阶梯,是科研与教学工作必不可缺的组成,图书馆员应当强化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深刻理解图书馆的工作意义与作用。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思想,“一切为了学生,为学生的一切。”主动做到热情、耐心、细致、周到。
(二)精湛的业务技能素质
由于信息产品的生产对专业知识、外语水平、信息技术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势必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外语水平、信息技术都要有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图书馆工作人员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借书、还书“管理员”,而应当是信息资源的利用、创新专家。这就要图书馆员不但要掌握计算机网络、多媒体、通讯、数据库技术等技能,而且还要有敏锐灵活的思维,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将各种复杂的信息加以分析、鉴别、处理,并对优质信息进行归纳、概括和总结,努力使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水平跨上新的台阶。
(三)合理的广博、专深文化知识素质
由于现代科学的发展趋向于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许多文献所反映的内容超载了单一学科和专业的范围。还有那些从事专科文献的开发与报导、专业咨询的解答、二次文献的编制工作,都决非只具单一知识结体构的人员所能承担。
(四)应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图书馆馆员只有掌握一定的外文知识,才能够了解国外图书事业的状况,也只有编译外语文摘,向读者介绍外文资料,才能提高外文文献的利用效率。馆员直接面对读者,天天与读者见面,语言表达必须准确、逻辑性要强,才能让读者领会你的意思,妥善处理好读者和馆员的关系。
二、图书馆的发展历史
回顾图书馆的发展历史,印刷体一直是传统图书馆的重要信息载体,由此也就决定了当时图书馆的功能作用、服务方式、组织结构、人员素质以及馆藏建筑等。进入90年代,信息载体的变化发展,呈爆炸式增加或增长。计算机、网络通讯、海量存贮、信息压缩、多媒体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相互融合和渗透,联机数据库、电子文献、电子出版物、网络信息资源等数字化信息的持续性增长。在这种背景下,需要有人从事将网络上的巨量信息进行价值识别、分类贮存等项工作,将无序的信息流加工成有序的信息产品,提供给有不同需要的用户。因此未来的图书馆人才应由单一学科的专门人才转为跨学科的复合人才,由图书馆员转变为网络交换手。
虚拟图书馆亦即数字图书馆,它是以数学化方式将信息资源存贮于一定的载体,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将信息资源快速传送给分散于各地的用户终端。数字图书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并使之成为管理和利用馆藏资源的常用工具,馆藏资源则以数字化信息为主体,通过完备的网络通讯设施,为尽可能多的用户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资源。
三、高校圖书馆的发展趋势及特点
(一)馆藏资源趋于多样化
多媒体技术的出现,馆藏对象将从以印刷型出版物为主转向逐步让位于电子出版物,以及声、像、影的复合文本资源,馆藏由单元化向多元化转变,不再以藏书量大、资料多而取胜,而是更多地取决于其通过各种电子媒体存取信息的速度与方便程度。
(二)检索手段的现代化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图书资料数量急剧上升,传统的手工检索体系越来越不能适应读者的检索要求,自动化检索系统及网络的开通改变了传统的文献检索途径,文献信息检索既可进行传统检索又可进行光盘检索、联机检索,从而使检索变得更加方便和快捷,查准率、查全率大大提高,检索结果更能满足读者需求。
(三)信息传递的电子化、网络化
网络不仅可以传递图书馆拥有的数字化的馆藏信息,而且可以传递未经图书馆收藏的各种信息。多媒体技术、信息高速公路、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可以把分散在网络中的有关信息自动检索出来,使读者获取信息的能力突破了地域、时空的局限,读者还可无需到馆,在家里或办公室里可获得所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