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年第9期评刊获奖名单
【摘 要】
:
【出 处】
:
中华神经科杂志
【发表日期】
:
2007年40期
其他文献
永存舌下动脉(persistent hypoglossar artery,PHA)是第二类最常见的颈动脉-基底动脉吻合(最常见的是三叉动脉),发生率约为0.027%-0.260%[1].此类胚胎血管起源于颈内动脉颈段,一般在C1-2水平,向后内弯曲走向扩大的舌下神经管[2].PHA穿过此管,不经过枕大孔而直接与基底动脉吻合[3].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PHA分析如下。
期刊
目的 研究栀子甙在脂多糖(LPS)介导的星形胶质细胞(AC)过度激活时对多巴胺能神经元保护作用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建立高纯度多巴胺能神经元培养体系、多巴胺能神经元和AC混合培养体系并分别经栀子甙预处理后再予以LPS作用24 h,同时设立对照组,观察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生存率,TH mRNA的表达及培养基中TNF-α、NO、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胶质源性神经生长因子(GDNF)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脑血管疾病诊疗水平,积极推动我国脑血管疾病防治工作的发展,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两年一度的全国脑血管病会议拟定于2010年3月25日-28日在湖北省武汉市隆重召开。本次会议为第九届,将围绕八大专题(脑血管病的急性期治疗,脑血管病的一、二级预防,血管内介入治疗,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与治疗,少见脑血管病的诊断与治疗,脑血管病基础与转化医学的研
目的 探讨皮肤神经活体组织检查在周围神经病诊断中的作用,建立正常参考值范围,并比较临床表现、神经电生理检查与表皮神经纤维病变的一致性.方法 对51例有周围神经病症状和(或)体征的患者进行皮肤神经活体组织检查,计算表皮神经纤维密度(IENFD);同时收集1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51例患者中,41例行常规肌电图及神经传导速度(NCV)检查.21例行皮肤交感反射(SSR),比较IENFD与NCV及SS
三重刺激技术(triple stimulation technique,TST)是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的一项改进方法.它利用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和外周电刺激的对冲技术,测定TMS兴奋的脊髓运动神经元(motor neurons,MNs)百分比,从而能够定量评价中枢传导功能的完整性。
期刊
Hallervorden-Spatz病(HSD)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可有散发[1],是铁盐在苍白球、黑质沉积所引起的一种变性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锥体外系受累,起始症状为姿势异常、肌张力增高、步行困难和不自主运动(多为舞蹈、手足徐动或震颤).晚期则出现构音障碍、吞咽困难、锥体束征和智能障碍,症状进行性加重,多数患者因严重的并发症而死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