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启发式教学

来源 :教师·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lma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20-0078-02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一直受到诟病,这种教学方式占用了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但是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导致学生痛苦、教师辛苦、学校受苦,而抛弃这样落后的教学方式也是必然的。
  启发式教学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出现的,它是当今课堂教学的新趋势。启发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摸索中发现新知,这样学到的知识记忆深刻、触类旁通、能够举一反三,而其培养出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受益终身。下面我就启发式教学方面的问题谈一点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什么是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启发式教学不仅是教学方法,更是教学思想、教学原则。启发式教学原则是任何教学都应该贯彻的。在创新教育导向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主要通过启发式教学来实现。
  在中国,“启发”一词源于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他主张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但不硬牵着他们走;严格要求学生,但不施加压力;指明学习的路径,但不代替他们达成结论。我们的教学理念就是要引导学生学习,促使学生思考,最终得到自己的结论。
  二、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如果“启不得法”便会“启而不发”。只有在教学实践中准确把握并巧妙运用方可收到激发兴趣,启迪思维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贯彻启发式教学,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但具体做法是多种多样的。
  (1)悬念启发。“悬念”是戏剧、电影、文学作品中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关切心理。在教学中适当运用悬念启发,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促使学生积极探究问题。在引入时,教师精心设计出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其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视频、小故事、实物演示等。
  (2)情感启发。情感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作者因情而发,把自己强烈的情感演变成为文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运用适当,能够加强学生的认知情感,增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情感,又是激励教师教学的“兴奋剂”。这样师生情感交融、共鸣,推动教学过程中产生一层又一层的情感“浪潮”,形成融洽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性、积极性和实效性。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插入一些科学家的小故事来启发学生感情,体会科学家探索新知识的困难和曲折,也可以讲一些爱国主义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3)媒体启发。所谓媒体启发,主要是指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启发,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化复杂为简单,图文并茂,形声结合。在互联网上有大量的资源可以使用,我们可以合理利用它,找到适合的东西充实到课堂教学中去。
  (4)对比启发。教师在教授新知识时,有时可将两个不同的问题进行对比,以启示学生找出问题的共性以及联系,这就是对比启发教学方式。特别是在数学教学中,有很多知识是可以对比讲解的,通过新旧知识的对照,学生既可以复习旧知识,又可以很容易地接受新知识,可谓一举两得。教师只有在对整个知识体系很熟悉的情况下,才可能使用对比启发这一工具,这对我们的功力是一个考验,也是很好的挑战。
  (5)设疑启发。在教学中,要尽力打破学生头脑中的“平静”,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波澜”,也就是激发学生的疑问,引发他们在生疑—质疑—释疑的循环往复中探求新知,发展智能。设疑的作用不可低估,它使学生在寻疑中产生未知欲望,形成探索和发现知识的动力。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疑问不能太难,否则学生容易有挫败感,失去往下探究的动力。
  三、启发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启发的问题要有针对性。没有问题,就不存在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启发问题要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就是说教师在设计启发问题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环境、学习材料,以及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储备和具有的社会实践经验等因素,由教师或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大部分的问题。 所以我们教师要花比较多的精力来设计启发问题,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这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备课仍然是我们教师的主要任务,只有在课下多想多做,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挥洒自如,吸引住学生的目光,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和探究。
  (2)启发的过程要有发散性。要鼓励学生用多种思维方式思考问题、解答问题,并注重对学生进行三个结合(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相结合的思维训练)、四个突出(突出对比思考、分类思考、想象思考、转化思考的思维训练)和五种方法(掌握分析与归纳、演绎与综合、猜想与论证、探索与发现、观察与对比的探知方法)的训练,使学生的思考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近及远,让学生展开多角度、全方位的思维活动,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一题多解,从不同方面思考问题,迸发出思想的火花。
  (3)启发的途径要有多元性。多元性在教学中,就是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经验在启发性教学中的应用。在启发的问题提出后,首先要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充分挖掘每个人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学生个人的想象力。之后是合作探讨,可以组成小组,将问题内容细化,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所谓教无定法,教师应该多想办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制订出合适的教学方法,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式,真正掌握启发式教学的实质。
  (4)问答式并非一定是启发式。目前有些教师将启发式教学仅仅理解为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并将之具体化为课堂教学的问与答,把是否进行了有问有答的双边活动看作启发式教学和注入式教学的分水岭,这是对启发式教学的极大曲解。启发式教学可以是问答式,但问答式并非一定是启发式。例如,有些没有思考价值的低层次的问题,多数靠死记硬背的知识就能回答,与启发式教学根本沾不上边。只有那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其积极思考、深入研究的问,以及学生思考后跃跃欲试、争先恐后的答,因其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充分的训练,才属于名实相符的启发式教学。有人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如果学生的眼睛是明亮的,是与教师有互动的,那么就达到了启发式教学的目的。
  (5)非问答式也并非一定不是启发式。有的教学,几乎是教师一言堂,没有多少热闹的问答,但学生全神贯注于教师的讲解,有时奋笔疾书,有时面露笑意。显然,学生的思维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内在语言异常活跃,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展现。这时,虽然没有表面上的双边活动,但是却达到了启发式教学的最佳境界。运用启发式教学,不是整堂课都是教师问、学生答,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把问答与讲解、讲述配合使用。以讲解解决难题,以讲述带过一般,以讲解、讲述为提问准备条件,再以问题突出重点,启发学生思维积极活动。
  总之,启发式教学并不是孤立的,它是与其他教学方式一起使用的。不管我们采取什么教学方式,目的都是让学生听得懂、学得会,进而对学习感兴趣,最终通过教育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其他文献
根据陕西商洛地区2001~2009年的相关数据,运用Quadratic模型分析了商洛地区板栗、核桃产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数量关系,采用了边际分析和弹性分析的方法,将两大产业的发展对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对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临床疗效、预后及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18例老年S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9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血必净,
自然角是幼儿园活动室的重要区域,也是最易吸引孩子们去观察和探索的活动区。我们常常在自然角里摆花、养鱼,目的是要让孩子观察了解动植物的特点、生长变化。虽然幼儿能够认
一、速度变化快慢和向心加速度关系的分析速度是一个矢量,包括速度大小和速度方向。速度方向不变,只有速度大小变化时,速度矢量才发生变化,如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不变,只有速度
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知识经济遍及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资源。职业教育作为技术人才的培育基地,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阐述了目前对泵的研究,讨论了泵的发展方向及目前的技术状况。 The current research on the pump is expounde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pump and the current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自媒体应运而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深远影响。文章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自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冲击,以及探索自媒体新常态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努力方向。  关键词:自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冲击;应对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23-0019-02 收稿日期:2
目的:研究参麦注射液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的血清PCT、IL-6、TNF-α水平及心肌功能的影响,并评价其改善预后的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6年12月90例乳腺癌患者。按抽签法分
摘 要:为了增强小学体育的教学效果,老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开展中,应该注重相关的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课改理念的影响下,小学体育老师应该充分地发挥游戏式教学方法的优势,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们的参与热情,为他们未来全面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开展体育游戏式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老师需要及时了解学生们的实际需求,增强相关教学方式的适用性。  关键词:小学体育;游戏式教学;实施  小学
小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是以直接兴趣为出发点,因此,应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个性的场所,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拥有完善的个性和人格,把学习的舞台交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