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文教学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思考

来源 :语文建设·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yu_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名: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与中学语文教学
  作者:刘春凤
  出版单位:吉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
  定价:30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为我国青少年全面提升文化素养提供了宝贵的资源。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因此,新时代的中小学语文教师更应进一步提高在语文教学中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意识。由刘春凤撰写的《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与中学语文教学》一书,在遵循课程标准基本理念和精神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化与中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这个课题作了探讨。
  该书对中学语文教学在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提升学生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等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和积极的探索。总体而言,该书论述系统全面,知识性强,亮点突出。
  其一,注重宏观把握与微观叙述的统一。作者牢牢把握中华传统文化及传统教育与语文教学的关系,着力探索在语文教学中继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策略、方法。作者不仅从理论上阐释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与传统教育的对应关系,并由此构建了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传统教育及现代语文教育三个概念构成的相互影响的理论体系,进而归纳总结、摸索规律,使全书的讨论深刻全面,令人信服。在后半部分,作者又从语文教学的各个层面进行微观剖析,重点分析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方式、方法,内容丰富立体,可读性强。
  其二,注重继承与发展的统一。坚持继承与发展相统一是文化创新的一项基本原则。作者在对论题的阐述中,注重守正与创新的关系,内容古今并重,以古证今,由今溯古。例如,在“古往今来传统文化对教育产生的影响”这一章节中,作者通过对古今教育内容、原则、特点等方面的详细分析,充分展现了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和对新时期教育的深远影响,材料翔实,内容丰富,论证充分,说理透彻。
  通过阅读该书,读者能够体会到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深远意义。一方面,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對传统文化的渗透。如引领学生走进古诗文,增加传统文化的积淀;以编撰传统文化校本教材为手段,搭建教学研究的平台;以综合实践活动为途径,拓展传统文化教学研究空间等。把握“以小见大”的教学切入点,培养青少年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思想意识和思维方法,如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在课外实践过程中启发学生自行发现、辨别、评价传统文化,从而加深体会和认识。另一方面,教师也应提高自身文化修养,深刻把握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善于学习,善于创新。
  综上,该书思想深刻,论证严谨,结构清晰,语言明快,将理论探讨与实际操作有机结合,富有启迪价值。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实验学校
  辛阳)
其他文献
统编语文教材使用已经一轮有余,一线教师能否真正理解并达到编者预设的目标,是否能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实施建议中提出的那样“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主要取决于教师能否对教材实施创造性的二次开发。课程专家也多次强调教材编制的目的不是为教师提供“法定”的文件,让教师“唯教材是从”,而应该是为教师提供可充分、灵活运用的课程资源。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根据具体的教学情
由于特殊的历史文化渊源,犹太民族有着浓厚的身份情结。犹太裔美国人在融入美国文化的过程中常常遭遇到身份认同的考验,即“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往哪里去”的拷问。于是,犹太裔美国人的文化身份创伤成为犹太裔美国作家的重要创作主题。笔者在参与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菲利普·罗斯‘美国三部曲’中的文化身份认同研究”过程中发现,菲利普·罗斯作为一位具有双重文化属性的族裔散居作家,对身份失落的感受尤为敏
我要出去清理牧场的泉源,  我只是想耙去水中的枯叶,  (也许我会等到水变清例)  我不会去太久——你也来吧,  我要出去牵回那头小牛,  它站在母牛身旁,那么幼小,  母亲舔它时也偏偏倒倒。  我不会去太久——你也来吧、  (曹明伦译)    这首《牧场》是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集《波士顿以北》(1914)的序诗,一个诗人的世界就从这里开始。后来他把它作为自己诗合集、全集的序诗,可见他对这首诗多么
《说话的诀窍》是资深语言文字研究者杜永道集十几年对我国交际语言研究心得而成。虽以《红楼梦》为标本,但该书超越了对红楼语言艺术的简单解读,对我国当代人际交往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如果有人问我,人生在世最易也最难的事情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说话。说其易,绝大多数人——除少数生理上残缺者外,从一两岁咿呀学语开始,就能随口表达自己的意愿,向父母求食,与玩伴调笑,这实在是多数人习以为常的一件事。说其难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下册设有《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单元,教材提出了六项任务,供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课程标准和教材指出,阅读《红楼梦》并非进行红学研究,而是借此获得阅读经验,掌握长篇小说的阅读策略。本文选择第二项任务“体会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尝试为教师提供一个完整的教学案例。  鲁迅评《红楼梦》说:“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违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如宝钗和袭人,既
从小学到高中甚至到大学都有语文课,显然这不仅仅是为了识字、读书和写作。那是为了什么呢?简单地讲,就是为了养成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校语文教育从能力培养到素养养成,无疑是语文学科教育自身的一大提升。这是因为后者的内涵更加丰富,也更贴近人自身发展以及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需要。近年来国内关于语文素养及其教育的文章有不少,“中国知网”显示,自2001年至今,有关语文素养的论文有1407篇,此前的仅有19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要求,要面向全体,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2017年秋季河北省开始使用的统编语文教材,采用了“人文主题”和“语文素养”双线组织单元的结构形式。因此,当前积极探索指向语文素养的教学变革,就显得尤为重要。板块大单元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程序,让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真正成为语文素养发展的过程。  一、基于语文素养培养的板块大单元整合  板块大单元教学不以单篇课
杜甫《登高》被明胡应麟称为“古今七律第一”,全诗如下: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对于这首诗的艺术成就,无人否认;但是对于这首诗到底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则有不同的理解。论者多以杜甫此时孤苦无依,身患重病,认为该诗以倒置金字塔式的反讽语言,抒发诗人郁闷之情,愈写愈悲,无限苍
《语文教学语用论》是曹明海教授的一部力作,该书自出版以来,受到语文教育界专家学者和中小学语文教师的广泛关注。这部论著指向语文核心素养,多层面、多视角深入探讨了语文教学语用理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均将语言文字的实践运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特别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凝练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
书名:英美文学简明教程  作者:张伯香,容曙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8月  ISBN:978756992211  定价:29.8元  《英美文学简明教程》是作者张伯香、容曙在综合了国内外和前人优秀学术成果的基础上编撰而成的。全书按照英美文学的发展顺序编写,介绍了各时期英美文学的发展特点,并收录了各时期英美著名作家的代表作,非常适合学生阅读。  《英美文学简明教程》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