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运用政治发展理论从政治发展的性质、主体、主导力量、领导核心、内容、形式、目标及趋势等方面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推动我国政治发展的意义,并针对我国实际,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推动政治发展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政治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发展理论概述
政治发展作为政治学辞典中的重要概念,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50年代酝酿,60年代形成,70年代以后又有发展。战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政治学者从经济学者、社会学者研究第三世界民族独立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中得到启发,开始研究第三世界民族独立国家在政治土的改革、稳定、进步、民主化和现代化,统称为政治发展。但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发展出现于阶级、国家产生之后,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和组成部分:纵向上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横向上是社会发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科学内涵:
一是其含义是政治关系和政治结构的变革与调整:即变得越来越完善、合理。二是其主导力量是代表生产力发展方向(即进步)的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主体是人民群众;客体是政治关系和政治结构。三是其动力是一个以经济变革为基础的复合系统,其中,根本(终极)动力是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作为上层建筑的政治发展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因素比较起来,在总体的社会发展中是居于次要地位的。四是其必要性是由生产力、生产关系(即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引起的,重要性是对经济发展及全部社会生活起巨大的推动作用,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马克思主义政治发展理论为我们探讨和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发展意义提供了理论指导。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发展意义
“和谐社会是社会资源兼容共生的社会;是社会结构合理的社会;是行为规范的社会;是社会运筹得当的社会。”这个概括体现出和谐社会应当是以人为本的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应当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经济社会与自然等都协调发展的社会。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推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促进政治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内涵的政治发展意义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马克思主义指导的,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的,它是我国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巩固党的阶级基础,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应对国际环境挑战的必然要求。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阐明了我国政治发展的性质和主体。
从性质来看,它阐明了我国政治发展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治发展: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国家,这就表明了我国的政治发展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治发展,政治演变和进步都带有鲜明的社会主义色彩。从其主体来看,它始终强调人民群众是我国政治发展的主体。一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物质、精神财富和社会变革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革命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二是人民是我国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社会主义国家确认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述了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政治发展的主导、推动力量和领导核心。一是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共产党员在我国政府和社会各行各业中都扮演着带头人和领导者的角色,更是引导了我国政治发展道路的前进方向;二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有资格、有能力、有力量,并能主动按照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序调整和变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推动政治发展。
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分析了我国政治发展的内容。我国政治发展的内容:首先,从政治关系的变革与调整来看,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进行,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速度要求变革与调整政治关系,体现在:一是由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巩固执政地位调整为既发展,由协调矛盾来巩固执政地位;二是由暴力手段解决矛盾调整为和平、协商的方式解决矛盾。其次,从政治结构的变革与调整来看,一是在人大设立代表联络机构,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二是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健全部门职责体系。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的政治发展意义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的社会: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民主法治的社会。民主法治,就是要使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一个和谐社会的建构,并不仅仅是社会公民的心灵提升、道德升华和经济条件的改变,它所真正依赖的还是对民主的追求和法律对民主的保障。当法律切实成为全民信仰,当依法治国方略切实得到贯彻,当政府能够切实依法行政,当公民能够切实依法生活时,社会才能在一个共同的规则之上和谐运转,广大人民的积极性才能得到切实的调动。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公平正义的社会。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然触动原有的利益格局,社会不同利益主体随之出现,使利益多元化的格局已经形成。各自的利益必然带来权利意识并由此导致政治诉求,不同社会利益群本之间的矛盾也大量出现。
三、采取有效措施、构建和谐社会、推动政治发展
据前面分析,结合我国实际,笔者认为,构建和谐社会,推动政治发展,应采取以下有效措施:
加速社会发展,协调社会关系,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保障和促进政治发展。社会稳定是政治发展的前提和保证。首先,没有社会稳定作前提,政治发展也就失去了依托,既定的目标和发展程序就会因动荡而搁置、或因动荡而偏离,使政治发展失去原有的意义和目的。其次,从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容来看,其最关键的是政治稳定,政治稳定主要表现在基本政治制度稳定、执政党高层领导层稳定,政治路线、政局和政策稳定,政治认同感稳定等。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动政治发展。实现社会真正意义上的公平是政治发展的目的之一,也只有公平合理的分配制度,社会才能实现稳定与和谐,人民才能安居乐业。政治发展要求做到公平与正义,也只有公平正义的政治发展才是科学的、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发展,离开了公平与正义,任何形式的政治发展都是倒退和假象。因此,要实现政治发展,必须先要让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得以实现。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工作。党建工作的加强,有利于提高党自身的觉悟,提高党员先进性,从而继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将我国政治发展的各项工作在政府各部门落到实处,让党员既“有责可担”,又“能够担得起”,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巩固先进性教育的成果,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到实处。只有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不断加强党建工作,才能为我国政治发展注入新鲜活力,打造出坚实有力的政治建设队伍。
参考文献:
[1]张雷,程林胜.转型与稳定[M].学林出版社,1999.
[2]马建中.政治稳定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3]陈少英,方世南,陆建洪.邓小平与当代中国政治[M].苏州大学出版社,2002.
[4]黄卫平,汪永成.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5]袁吉富.社会发展的代价[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6]李培林,李强,孙立平.中国社会分层[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关键词 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政治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发展理论概述
政治发展作为政治学辞典中的重要概念,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50年代酝酿,60年代形成,70年代以后又有发展。战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政治学者从经济学者、社会学者研究第三世界民族独立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中得到启发,开始研究第三世界民族独立国家在政治土的改革、稳定、进步、民主化和现代化,统称为政治发展。但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发展出现于阶级、国家产生之后,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和组成部分:纵向上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横向上是社会发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科学内涵:
一是其含义是政治关系和政治结构的变革与调整:即变得越来越完善、合理。二是其主导力量是代表生产力发展方向(即进步)的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主体是人民群众;客体是政治关系和政治结构。三是其动力是一个以经济变革为基础的复合系统,其中,根本(终极)动力是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作为上层建筑的政治发展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因素比较起来,在总体的社会发展中是居于次要地位的。四是其必要性是由生产力、生产关系(即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引起的,重要性是对经济发展及全部社会生活起巨大的推动作用,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马克思主义政治发展理论为我们探讨和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发展意义提供了理论指导。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发展意义
“和谐社会是社会资源兼容共生的社会;是社会结构合理的社会;是行为规范的社会;是社会运筹得当的社会。”这个概括体现出和谐社会应当是以人为本的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应当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经济社会与自然等都协调发展的社会。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推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促进政治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内涵的政治发展意义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马克思主义指导的,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的,它是我国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巩固党的阶级基础,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应对国际环境挑战的必然要求。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阐明了我国政治发展的性质和主体。
从性质来看,它阐明了我国政治发展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治发展: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国家,这就表明了我国的政治发展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治发展,政治演变和进步都带有鲜明的社会主义色彩。从其主体来看,它始终强调人民群众是我国政治发展的主体。一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物质、精神财富和社会变革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革命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二是人民是我国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社会主义国家确认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述了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政治发展的主导、推动力量和领导核心。一是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共产党员在我国政府和社会各行各业中都扮演着带头人和领导者的角色,更是引导了我国政治发展道路的前进方向;二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有资格、有能力、有力量,并能主动按照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序调整和变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推动政治发展。
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分析了我国政治发展的内容。我国政治发展的内容:首先,从政治关系的变革与调整来看,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进行,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速度要求变革与调整政治关系,体现在:一是由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巩固执政地位调整为既发展,由协调矛盾来巩固执政地位;二是由暴力手段解决矛盾调整为和平、协商的方式解决矛盾。其次,从政治结构的变革与调整来看,一是在人大设立代表联络机构,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二是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健全部门职责体系。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的政治发展意义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的社会: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民主法治的社会。民主法治,就是要使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一个和谐社会的建构,并不仅仅是社会公民的心灵提升、道德升华和经济条件的改变,它所真正依赖的还是对民主的追求和法律对民主的保障。当法律切实成为全民信仰,当依法治国方略切实得到贯彻,当政府能够切实依法行政,当公民能够切实依法生活时,社会才能在一个共同的规则之上和谐运转,广大人民的积极性才能得到切实的调动。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公平正义的社会。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然触动原有的利益格局,社会不同利益主体随之出现,使利益多元化的格局已经形成。各自的利益必然带来权利意识并由此导致政治诉求,不同社会利益群本之间的矛盾也大量出现。
三、采取有效措施、构建和谐社会、推动政治发展
据前面分析,结合我国实际,笔者认为,构建和谐社会,推动政治发展,应采取以下有效措施:
加速社会发展,协调社会关系,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保障和促进政治发展。社会稳定是政治发展的前提和保证。首先,没有社会稳定作前提,政治发展也就失去了依托,既定的目标和发展程序就会因动荡而搁置、或因动荡而偏离,使政治发展失去原有的意义和目的。其次,从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容来看,其最关键的是政治稳定,政治稳定主要表现在基本政治制度稳定、执政党高层领导层稳定,政治路线、政局和政策稳定,政治认同感稳定等。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动政治发展。实现社会真正意义上的公平是政治发展的目的之一,也只有公平合理的分配制度,社会才能实现稳定与和谐,人民才能安居乐业。政治发展要求做到公平与正义,也只有公平正义的政治发展才是科学的、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发展,离开了公平与正义,任何形式的政治发展都是倒退和假象。因此,要实现政治发展,必须先要让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得以实现。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工作。党建工作的加强,有利于提高党自身的觉悟,提高党员先进性,从而继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将我国政治发展的各项工作在政府各部门落到实处,让党员既“有责可担”,又“能够担得起”,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巩固先进性教育的成果,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到实处。只有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不断加强党建工作,才能为我国政治发展注入新鲜活力,打造出坚实有力的政治建设队伍。
参考文献:
[1]张雷,程林胜.转型与稳定[M].学林出版社,1999.
[2]马建中.政治稳定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3]陈少英,方世南,陆建洪.邓小平与当代中国政治[M].苏州大学出版社,2002.
[4]黄卫平,汪永成.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5]袁吉富.社会发展的代价[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6]李培林,李强,孙立平.中国社会分层[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