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理课程作为高中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学科,是培养学生地理素养地理知识以及教会学生地理知识实践应用的重点科目。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不仅仅要求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当中掌握相应的知识,还应该具备利用地理眼光来看待问题,能够有效地将地理知识应用到自身的生活当中,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拥有一双地理眼,让学生能够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从而优化高中地理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地理;地理;教学方式
学习对学生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让学生能够利用地理知识对学生的終身发展以及职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并且培养学生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素养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高中地理教学提出的新的要求。新课程改革提倡“教会知识只能让学生拥有过去,只有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才能够真正地面向未来”这一教学理念。因此在当前的高中地理教学当中,教师要从传统的“教会学生”变为“让学生学会”,让学生能够利用地理知识,进行生活的观察思索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真正地拥有一双“地理眼”。
一、关注学生的生活,在学生的生活当中学习地理
地理科目具有较强的工具性和生活性,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在学生生活当中,引入地理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并从中汲取相应的知识,指导学生能够在学习和生活当中养成良好的地理意识、观察习惯,引导学生能够积极地运用当前所学习的知识主动的解决生活当中的地理问题,并且能够利用地理知识指使自身的生活实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真正实现让学生拥有一双地理眼,去观察生活进行实践。比如前一段时间的新闻报道,四川凉山发生泥石流事件导致24人遇难。那么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对该次自然灾害所产生原因进行分析,为什么在七、八月份凉山这个地方容易发生泥石流这一现象。学生就可以利用泥石流发生条件这一书本知识,结合凉山这个地方的地势地貌以及植被等自然环境条件进行分析思考。凉山这个地方植被覆盖率极低、土质疏松,地势起伏比较大,而且七八月正值雨季,多暴雨天气,从而诱发了四川凉山的泥石流。学生明白了原因,还不能解决实际问题,那么应该怎样避免这样的自然灾害就成了学生必须要学会的生活中的地理知识了。很显然,学生知道了凉山泥石流发生的原因,就可以针对原因找措施,比如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就可以降低该地方泥石流发生的概率。通过对身边及生活中的事件进行分析,不仅让学生对生活事件有所了解,而且还能够用相应的地理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地理自然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从而更好地开拓学生的眼界,增长学生的知识,实现“学而有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地理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提取和掌握地理信息的过程,地理信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体现,包括地图、图表、图片等等这些都是传播和呈现地理信息的有效途径。要想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了解地理问题,把握地理的脉络,首先就要培养学生能够正确有效地提取知识,通过对提取的知识进行搜索、联系、对比、综合等方法,对信息的内容进行判断分析以及归纳,从而找到其中的关键信息,也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观察、思维、分析、综合等多方面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仔细地阅读地理材料、图像、地图,并且针对教学目标找出直接和关键的信息,联系学生已经掌握和现有的地理知识,分析其中包含的间接信息,隐藏信息[1]。通过对地理信息的提取能够揭示材料信息与地理现象、社会主题、社会发展以及国家发展方面的关系,并且能够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地理试题中所提出的地理问题,既培养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提取分析、掌握解决以及整合延伸的能力。又能让学生能够拥有一双地理眼,发现生活中的很多政策措施实际上也是对地理课本中地理原理的运用,让学生深深的体会到地理知识可以指导我们解决民生大计,是“学而有用”的。
三、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积极地进行地理知识的实践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老夫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充分说明了兴趣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是学生学习动力的内在推动力,也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让学生对地理知识产生积极的心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参与到社会学习、社会实践当中,从而探索学习相应的地理知识,并且能够在地理学习当中,感受成功的乐趣、体验地理知识的乐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有效实践是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组织对周边社区环境以及人口的调查,包括街道访问。调查该地区近十年人类的人口变化状况,包括男女比例等等。从而完成一份相对完整的调查报告。同时在对该地区近十年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进行分析[2]。从人口增长对社会环境的变化这个主题上进行分析,让学生能够明白人口增长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个社会实践,能够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其中,对相应的地理知识进行掌握,并且在实践当中还能够巩固学生的意识,从而让学生拥有一双地理眼。
结语:总的来说,培养学生拥有地理眼是新时期课程改革的要求,更是当前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相关教学工作者应该要加强学生的实践,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联系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拥有一双地理眼。
参考文献:
[1]王春秀.培养学生地理科学素质,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A].《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4
[2]王文涛.新课程的呼唤:让学生拥有一双“地理眼”[J].地理教育,2005
(作者单位:重庆市合川中学 401520)
关键词:高中地理;地理;教学方式
学习对学生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让学生能够利用地理知识对学生的終身发展以及职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并且培养学生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素养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高中地理教学提出的新的要求。新课程改革提倡“教会知识只能让学生拥有过去,只有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才能够真正地面向未来”这一教学理念。因此在当前的高中地理教学当中,教师要从传统的“教会学生”变为“让学生学会”,让学生能够利用地理知识,进行生活的观察思索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真正地拥有一双“地理眼”。
一、关注学生的生活,在学生的生活当中学习地理
地理科目具有较强的工具性和生活性,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在学生生活当中,引入地理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并从中汲取相应的知识,指导学生能够在学习和生活当中养成良好的地理意识、观察习惯,引导学生能够积极地运用当前所学习的知识主动的解决生活当中的地理问题,并且能够利用地理知识指使自身的生活实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真正实现让学生拥有一双地理眼,去观察生活进行实践。比如前一段时间的新闻报道,四川凉山发生泥石流事件导致24人遇难。那么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对该次自然灾害所产生原因进行分析,为什么在七、八月份凉山这个地方容易发生泥石流这一现象。学生就可以利用泥石流发生条件这一书本知识,结合凉山这个地方的地势地貌以及植被等自然环境条件进行分析思考。凉山这个地方植被覆盖率极低、土质疏松,地势起伏比较大,而且七八月正值雨季,多暴雨天气,从而诱发了四川凉山的泥石流。学生明白了原因,还不能解决实际问题,那么应该怎样避免这样的自然灾害就成了学生必须要学会的生活中的地理知识了。很显然,学生知道了凉山泥石流发生的原因,就可以针对原因找措施,比如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就可以降低该地方泥石流发生的概率。通过对身边及生活中的事件进行分析,不仅让学生对生活事件有所了解,而且还能够用相应的地理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地理自然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从而更好地开拓学生的眼界,增长学生的知识,实现“学而有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地理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提取和掌握地理信息的过程,地理信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体现,包括地图、图表、图片等等这些都是传播和呈现地理信息的有效途径。要想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了解地理问题,把握地理的脉络,首先就要培养学生能够正确有效地提取知识,通过对提取的知识进行搜索、联系、对比、综合等方法,对信息的内容进行判断分析以及归纳,从而找到其中的关键信息,也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观察、思维、分析、综合等多方面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仔细地阅读地理材料、图像、地图,并且针对教学目标找出直接和关键的信息,联系学生已经掌握和现有的地理知识,分析其中包含的间接信息,隐藏信息[1]。通过对地理信息的提取能够揭示材料信息与地理现象、社会主题、社会发展以及国家发展方面的关系,并且能够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地理试题中所提出的地理问题,既培养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提取分析、掌握解决以及整合延伸的能力。又能让学生能够拥有一双地理眼,发现生活中的很多政策措施实际上也是对地理课本中地理原理的运用,让学生深深的体会到地理知识可以指导我们解决民生大计,是“学而有用”的。
三、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积极地进行地理知识的实践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老夫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充分说明了兴趣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是学生学习动力的内在推动力,也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让学生对地理知识产生积极的心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参与到社会学习、社会实践当中,从而探索学习相应的地理知识,并且能够在地理学习当中,感受成功的乐趣、体验地理知识的乐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有效实践是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组织对周边社区环境以及人口的调查,包括街道访问。调查该地区近十年人类的人口变化状况,包括男女比例等等。从而完成一份相对完整的调查报告。同时在对该地区近十年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进行分析[2]。从人口增长对社会环境的变化这个主题上进行分析,让学生能够明白人口增长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个社会实践,能够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其中,对相应的地理知识进行掌握,并且在实践当中还能够巩固学生的意识,从而让学生拥有一双地理眼。
结语:总的来说,培养学生拥有地理眼是新时期课程改革的要求,更是当前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相关教学工作者应该要加强学生的实践,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联系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拥有一双地理眼。
参考文献:
[1]王春秀.培养学生地理科学素质,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A].《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4
[2]王文涛.新课程的呼唤:让学生拥有一双“地理眼”[J].地理教育,2005
(作者单位:重庆市合川中学 4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