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梦工厂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by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按下快门只是摄影的结束,不是数码的结束……
  数码相机带来时尚个性化的拍摄理念,即拍即显,这个特色使得整个拍摄成为“无风险”化的过程,而且数码相机本身的性能和特色以及同电脑之间的紧密联系,使它通过电脑里的后期处理,还将更上一层楼,甚至获得梦一般的超现实效果,实际上这才是运用数码相机拍摄技巧最大的乐趣所在。
  


  数码的摄影新概念
  数码相机的特殊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于它同电脑的紧密联系,换句话说,数码照片通过电脑后期处理可以帮助我们轻松完成以前在传统相机上需要花费很大的人力和物力才能够完成的特殊拍摄效果,而这些电脑后期处理所需要的知识就非常简单,例如使用最常用的PhotoShop、PhotoImpact等图像处理软件,我们就可以对数码照片的色彩、明暗对比度、亮度等进行调整,当然还可以进行雾化、柔光、图像合成等操作获得特殊的效果,当然这只是数码技巧拍摄的一个部分,要实现数码摄影的技巧拍摄同样也需要掌握基本的摄影知识和技能。如同传统相机进行技巧拍摄一样,用数码相机进行技巧拍摄首先要了解自己相机的功能,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够根据拍摄目的,结合相机的功能特色进行合理的摄影技巧组合,或者辅之以外部器材,或者辅之以后期处理来完成摄影创作。要记住,对于数码摄影来说最重要的一点是,按下快门只是摄影的结束,不是数码的结束,之前的准备和过程以及后期处理才是关键。灵活的电脑后期处理,运用各种数码处理手段,将摄影素材优化或组合,就会获得化平淡为神奇的效果。
  


  2004除夕,在闲逛菜市场时,我无意中看到了几个形状奇特的胡萝卜(见图c、d、e)。于是花了不到两元钱买回家,用数码相机将素材拍下。2004年春节期间,我花了几天时间收集所需的其它素材(见图a、b、f、),便在家里 “闭门造车”,专心构思这幅《新春乐》创意作品。
  


  使用PS软件,先把胡萝卜素材组合成一个人体的形状;
  第一稿中,添加了灯笼、烟花素材;
  第二稿中,将雕花门窗制作成打开的式样,门内添加了一张年贴画,并改变鞭炮形状,使画面有了纵深感;
  

图7
  第三稿中,画面上方添加了横花窗,使其更具空间感;
  第四稿中,把门窗内的年贴画等素材改换成有庭院效果的背景图,灯笼移到门前上方,将“胡萝卜人”的脚移至门槛外,并在焰火部位添加了一层薄灰雾;画面的空间、纵深感、立体感大大增强,节日喜庆气氛更浓了;
  

图8
  第五稿中,对“胡萝卜人”的手部作了改动,使其更拟人化。
  
  《碉楼荟萃》是由二十多幅素材片组合成的数字创意作品。(06-13素材图)在前期拍摄时,已经在我脑子里初步形成了框架,即以中西式古建筑相结合的形式来表现开平碉楼,把其典型的古镇、碉楼浓缩到一个画面里。在整个后期创作过程中,思考策划、创意方面所花的时间比制作时间要多,从选素材片入手,特别是碉楼、门窗的选取和碉楼排列顺序,大小比例,整体布局,都是经过反复推敲后才确定的。从初稿到作品完成,共进行了四次大修改:
  

图9
  初稿的画面里,排列整齐、古香古色的雕花门窗,呈现出十二座风格各异的古碉楼,基本体现了我的创意理念。(见图1)
  

图11
  经过反复琢磨,我觉得雕花门窗下的大面积暗部显得单调,于是,改用和平鸽作为前景素材,叠加在其上面,欲弥补不足之处。(见图2)虽然画面整体效果有所改善,但感觉和平鸽太亮白、抢眼,有喧宾夺主之感,而且数码味过浓。
  


  图3
  第二次修改时,我用素材片复制成一幅青砖墙,将其覆盖雕花门窗下的暗部后,古宅民居的意境效果得以加强。(见图3)
  


  图2
  面对基本“定型”的画面,我总觉得过于均衡、呆板,缺少纵深感。于是,我对全图动大手术,将十二个门窗和碉楼一分为二,留出中间位置,安放一个雕花拱门,并选取了一张园林白鸽素材片作为背景图,第三次修改的画面,视觉冲击力明显改观。(见图4)
  


  图1
  经过认真审视,我发觉作为画面中心的背景图与窗外的碉楼不够协调,不具代表性;于是,把原先定格在花窗内那幅“古镇、碉楼、小桥、人家”的素材片调换为背景图。第四次修改后的画面,主题更明确,效果更佳。
  


  图4
  现将《碉楼荟萃》制作过程重新整理,简要介绍如下:
  第一步,把所有的素材(反转片)进行数字扫描,存入电脑。
  第二步,用PhotoshopCS新建一个蓝色背景图。
  第三步,打开两个横、竖的雕花门窗图像文件(见图7、图8),拖入蓝色背景中,将图8的门窗与图7的门窗对齐,调整比例后,合并为一个图层;用魔棒工具或菜单“选择—色彩范围”将横、竖雕花门窗里的玻璃选区选出,剪切;用修复画笔工具或复制印章工具把门窗残缺边缘修补。
  


  第四步,复制两个门窗,与另一门窗排列整齐后,合并为一个图层。
  第五步,打开雕花拱门图像文件,(见图9)处理方法与第三步相似。
  第六步,再复制门窗图层,将六个门窗分布在雕花拱门的左右两边。
  第七步,打开十三个碉楼图像文件,分别拖入蓝色背景中,逐一对齐十三个门窗、拱门,调整画面,使其与门窗大小相符;然后通过图层面板,移至门窗、拱门图层之下。
  第八步,打开云彩图像文件,拖入蓝色背景中,对准长形花窗,并通过图层面板移至门窗、拱门图层之下。
  第九步,复制一个云彩(局部)图层,填补雕花拱门内的背景图天空部分,并通过图层面板,移至门窗、拱门图层之下。
  第十步,打开青砖图像文件,(见图11)用矩形选框工具选出青砖选区,改用移动工具将其拖入蓝色背景中,再用仿制图章工具制作左下方的青砖墙;然后复制一个图层,把青砖墙移至画面的右下方。
  第十一步,调整碉楼及云彩的色彩饱和度,特别强调碉楼的天空与云彩的蓝色调,要求基本接近。
  第十二步,调整青砖墙的亮度(压暗),然后合并为一个图层,并通过图层面板将其拖移到顶层。
  第十三步,合并所有的图层。
其他文献
这年头新事物、新名词层出不穷,近一、两年“博客”在互联网上日益火曝,随着宽带技术的发展,图片“博客”也成了气候。据热衷于此道者说,未来的“博客”将成为网上的主流,是继平面媒体、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之后一种新的传播方式。    许多人会问什么是“博客”?什么是“图片博客”?简单地说每天(并非绝对每一天,但也不能有太大的间隔)写下自己的感受,并发布在互联网上,供朋友或有兴趣的人观看。顾名思义“图片博客”
期刊
这些都是关注内心和记忆的影像,完全是一种个人影像。我拍摄这一题材已经有一年的时间,很高兴能进行这种全新的尝试,借助于网络这个平台,以图片博客的形式发布出来与更多的朋友进行交流。  博客名称:刘立宏的摄影日志  来自:辽宁沈阳
期刊
什么是博客  一个信息泛滥的时代,难免会制造出一堆让人望而生畏的概念和词汇。“图片博客”、“摄影博客”、“摄影日记”、“摄影日志”、“图片日记”、“网络日记”和“日志”,看过未免有点让人犯晕,实际上这些词汇大同小异,只是不同的词汇有不同的着眼点而已,并不会有本质的差异。“日志”,单指每天所写、所拍的东西;而“博客”,既可以用来指人、也可以指物,指人就是指那些写日志的人,指物就是指整个日志的集合。它
期刊
2004年哈斯先生和美国国家地理协会副总裁的特瑞先生曾来到中国摄影家协会,当时哈斯先生刚刚完成了非洲的拍摄,正在编辑画册。他打开一个精致盒子,里面是一叠精美的俯瞰非洲的照片,一张一张翻看,从空中拍摄的带有人们日常生活的场景更吸引了我们。  时隔一年多,《透过众神的眼睛》摆在面前,一个陌生又熟悉非洲,一幅幅视角独特的画面,向人们讲述了作者对非洲大地的情感与认知。    众所周知,摄影家经过职业磨练其
期刊
USM锐化处理的好处是能够对不同图片根据需求使用不同的锐化数据。  “数量\锐化的整体范围和程度“、“半径\柔和、对比度的程度“、“阈值\可以使像素对比增强”,高值数则导致大量像素不被锐化,是显示图象细节最精巧的方法。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组我多年实验取得的数据,能够应付绝大多数情况的锐化要求:数量\78-100, 半径\2-3.2,阈值\1-2。效果相当好。但是,针对不同的画面也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少
期刊
很少有人教拍摄者如何才能在合适的时间处于恰当的地点进行拍摄。要掌握这一技法需花费大量的时间、耐心和毅力,当然还需要好运气。不要退缩,坚持就有收获。  摄影就是将如风般逝去的瞬间凝固。眨一眨眼睛,一回头它已消失得无影无踪,每错过一幅美景,我总是懊恼万分,暗叹分身无术,所以外出摄影时一定要充分利用时间。      仅仅是短短的几分钟画面就会有所不同。望着阴云密布、黑压压的天空,那一刻我沮丧到了极点,一
期刊
☆忙碌的都市生活让我在生命的轨迹中忽略太多的美丽。当拥有了第一台相机的时候,我惊奇的发现身边的一切如此精彩。  ☆一草一木的丛生,一花一簇的凋零,当瞬间的芳华被定格时,永恒便在画面的背后重生。  ☆喜欢上摄影,在不知不觉中沉迷,就似上瘾的赌徒,越是痴迷,越是无法自拔...  博客名称:我的视觉记录  网名:我是痒痒  真名:张娴  来自:北京    摄影的潜规则就是昂贵的器材加漫长的旅途,美丽总是
期刊
当第八期《大众摄影》来到我手中时,第12页的“秀出你的摄影日志”把我的眼光给吸引住了,直觉告诉我机会来了,这也是一种尝试,于是就用我的热情和耐心来创作,天天机不离身,有好的镜头我就把它以最快速度记录下来,感受颇深。   我对博客的认识经历了从不了解到熟悉、到亲自制作这样一个过程。我专门从网络上下载资料,认真阅读,以便准确理解博客的精神实质。这些使我在摄影日志的拍摄中信心十足。在这一个月中,我将拍摄
期刊
对于很多摄影爱好者来说,照片的出路仅仅是参加摄影比赛。这是他们衡量自己照片水平,获得认可的唯一途径。其实,把自己的照片放在一个图片库里,用图片用户的使用率衡量照片的优劣,似乎是一个更加客观公正的标准。用户在使用照片的同时也为摄影爱好者提供了部分创作资金。  傅忠庆,20余年的摄影经历。他把在业余时间拍摄的照片放在北京的一家商业图片库里。在多年的卖照片的过程中,他总结了一些在图片库卖照片的经验。  
期刊
策划_徐 静 执行_刘 狄    结婚蜜月旅行是人生中最甜蜜的日子,山水为证、风云为凭。人生中许多珍贵难忘的记忆都在旅行中发生。在风景如画、山水如诗的浪漫情调中同享新婚生活,在旅游途中记录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婚姻意义。在哪里度过会让情侣留下最美好的记忆和甜蜜呢喃时的温馨呢?下面十四个地方推荐给情侣们,希望成为他们记忆中永远抹不去的爱的画册……    北京灵山 袁晓新 摄    三亚 海誓山盟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