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松井水温动态特征分析

来源 :防灾减灾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by_xiaoj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计分析了抚松井2007年6月1日至2010年12月30日水温数字化观测资料,结果显示抚松井水温动态类型表现为:长期动态特征为上升漂移型;短期动态特征为短周期型,并结合环境和水文地质情况对水温动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其他文献
银川台DSQ浮子水管仪N端出现无潮汐现象,影响了资料的正常观测。检查分析了观测环境和仪器主体、数据采集、传输等各个环节。通过各种实验配合找出了故障原因,并对故障原因和具体排除故障中所做的工作、试验加以分析总结经验,作为类似仪器故障排除的经验交流。
提高农村地震灾害防御能力,既是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维护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举措。在分析宁波市农村地区在地震灾害防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宁波市农村防震减灾能力建设的对策措施。对其它地区特别是少震弱震区加强农村防震减灾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本文从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防御、地震应急和地震科学研究等几个方面介绍和总结了辽宁地震科技工作近四十年来的发展与进步。
为使DSQ水管仪灵敏度保持一致,保证仪器的长期稳定性和工作精度,仪器格值的定期标定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对仪器的标定过程、性能指标、调整技巧及注意事项进行分析总结,以保证仪器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根据《SZW-1A型数字式温度计(2004)》安装规范要求,对延寿台1号观测井进行水温梯度测量,找到该井温度波动最小部位,重新确定地热探头投放位置,以提高水温观测数据质量,得到信噪比较高的地热前兆信息。
依据流体学科组运行管理的相关技术要求和数字化流体工作需求,研发基于IDL和Java混编的地震前兆流体数据分析系统。该系统采用JAVA和IDL混合编程方式研发,具有安全、高效、稳定等特点,可以有效解决目前流体数据处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具有良好实用价值。
《防灾减灾学报》是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地震局和中国灾害防御协会联合主办的学术性期刊。本刊创刊于1985年,原名《东北地震研究》,于2010年正式更名为《防灾减灾学报》。
本文以沈阳市世纪华丰文化广场工程场地为例,在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土层地震反应分析,对超高层建筑设计地震动参数的确定进行研究,为抗震设计提供可靠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