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晚稻穗颈瘟

来源 :农村百事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venzz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抓住破口吐穗期用药
  
  晚稻破口吐穗时间较短,稍纵即逝,此期许多农户没有抓住,往往抽穗后甚至齐穗期才用药,病入膏肓,故防治效果不好。破口吐穗期叶鞘包裹松弛,无疑为病菌侵入打开了方便之“门”,特别是此期正值稻穗轴伸长期,抽生过程中的穗轴组织幼嫩,对稻瘟病菌几乎没有抵抗能力,尤其是穗轴上的穗颈﹙穗轴与稻穗的连接处﹚更为穗轴上的“软肋”,是病菌侵入的主要通道。叶片上的病菌正是通过水膜的流动首先到达并集结于穗颈的,侵入后的病菌迅速繁殖,并寄生和破坏细胞组织,所以以后用药效果不太好,甚至没有效果。有鉴于此,晚稻大肚子期﹙9月初前后﹚剑叶﹙最后一片叶﹚全展后,要连续几天进行田间调查,当有50%左右的植株开始破口吐穗时就要用药。也有些农户想等以后病虫防治时一起用药,结果贻误了防治适期。对于晚稻而言,保穗战役要服从于穗颈瘟的防治。一般操作方法是:抓住破口始穗期,实施保穗战役,将稻瘟病、二化螟、纹枯病、稻飞虱、细菌性条斑病等病虫一并列入防治对象,把其对口农药混合﹙不能混合的除外﹚配成药液进行聚歼,齐穗期再防治一次穗颈瘟。如果稻纵卷叶螟幼虫盛孵期明显早于破口期,则先要防治好稻纵卷叶螟,再抓住破口期实施保穗战役。
  
  二、破口到齐穗期遇到阴雨天气则要抓住雨停的间隙用药
  
  晚稻破口至齐穗期有可能遭遇阴雨连绵的天气,大多数农户往往放弃对穗颈瘟的防治,这是近年来局部丘块晚稻穗颈瘟暴发成灾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阴雨天,由于整天叶片上有水膜维持,成为引起穗颈瘟暴发的“导火线”,是大暴发的征兆,因此阴雨天更要重视穗颈瘟的防治。在破口到齐穗期,抓住雨停间隙用药2次,破口始穗期用药一次,抽穗到齐穗期再用药一次,如果喷药后8小时遇雨,还要注意及时补喷。
  
  三、交替用药或联合用药
  
  危害穗颈的稻瘟病菌常有多个生理小种,对于同一种对口农药,不同的生理小种的敏感程度不一样,长期使用同一种对口农药,使对其不敏感的劣势生理小种上升为优势生理小种,是病菌产生抗药性和农药防效下降的重要原因。对付病菌的抗药性,可采取交替用药的方法:如破口始穗期使用三环唑,则齐穗期可使用富士一号或稻瘟灵,也可使用春雷霉素﹙须提早施药﹚;还可以联合用药,比如用三环唑与富士一号﹙或稻瘟灵﹚混合施药,但要注意春雷霉素不能与杀菌剂混用。
  
  四、加大药液量并将植株喷透
  
  实践表明,每667平方米(1亩)用药液40~50公斤不足以将后期的晚稻植株喷透,由于药液不足,药剂无法通过叶片流入叶鞘并接触正在抽生的穗轴,农药没有接触到穗颈上的病菌,防效自然就不好。因此要将药液量由40~50公斤提高到75公斤左右,并作为提高药效的重要措施落实到位。在破口期和齐穗期,分别选用20%三环唑100~125克或40%富士一号﹙或40%稻瘟灵﹚100克左右,兑水75公斤,将植株中上部喷透;也可分别用20%三环唑75~100克加40%富士一号﹙或40%的稻瘟灵﹚75克左右,兑水75公斤,喷透植株。如果使用复配剂,也就不必混合用药了。(湖南省新邵县酿溪镇政府 谢雪芳 邮编:422900)
其他文献
近几年各地的农家乐和农家旅游生意火爆。每逢“五一”、“十一”黄金周,各地农家乐人潮如流;即使是双休日,也有不少城镇居民涌向乡村,走进田园。如今“吃农家饭、住农家屋、看农家景”已成为时尚。因此,适时创办小型休闲农庄大有可为!    一、项目方案  在市镇郊区养殖山珍野味,利用粪便种植新型水果、蔬菜,修木屋、竹楼、蒙古包,发展野味馆、茶庄等,不但可使游客吃到鲜美、滋补的野味等绿色食品,还可让游客参与狩
番茄大王K168 中早熟品种。粉红果,植株无限生长类型,普通叶型,7~8片叶着生第一花序,间隔3片叶着生下一花序,生育期115天左右。抗病性强,高抗叶霉病,生长旺盛,适应性广。果近圆形,单果重250~300克,最大800克。果实硬度高,整齐、均匀、鲜艳,商品性好,耐储运(彩图参见85页图5)。  番茄大王K169 中早熟品种。大红果,植株无限生长类型,生长势强,普通叶型,7~8片叶着生第一花序,间
根据《劳动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都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举报。  劳动者认为用人单位侵犯其劳动保障合法权益的,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投诉。可以投诉的事项包括:  (1)用人单位违反录用和招聘职工规定的。如招用童工、收取风险抵押金、扣押身份证件等。  (2)用人单位违反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如拒不签订劳动合同、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解除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