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型肉毒毒素治疗下面部松弛的解剖研究及临床应用

来源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daddy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下面部颈阔肌解剖形态,为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下面部松弛提供解剖学依据。探讨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下面部松弛的安全注射位点及其疗效。

方法

①解剖面颈部肌肉正常的成人头颈部尸体标本15例30侧。暴露下面部颈阔肌,测量颈阔肌在面部的延伸角度、走行方向及覆盖范围,应用SPSS 22.0进行统计学分析。②2015年8月至2017年10月门诊收治55例下面部松弛患者,采用A型肉毒毒素对下颌缘处颈阔肌进行定点注射,注射前、后对患者进行标准化摄影,采用Photoshop CC测量治疗前、后下面部提升的距离及角度,应用SPSS 22.0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①颈阔肌根据面中部的走行方向可分为直型(36.7%)、直曲型(50.0%)及横型(13.3%)3类,100%覆盖下颌角。3种类型颈阔肌后肌束最高点在面中部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颈阔肌的分布变异性很大。而颈阔肌肌束纤薄稳定,分布表浅。②设计位点进行注射,注射前、后照片的测量数据经统计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①下面部颈阔肌表浅且薄,形态分布变异度高,选择下面部注射位点时,颈阔肌注射位点紧靠下颌缘处。注射时应尽量表浅。②应用A型肉毒毒素注射改善下面部轮廓形态,治疗效果肯定。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基于人种差异和临床环境复杂,建立中国本土化防治指导规范势在必行。因此,2017年烧伤、整形以及皮肤科等12名专家历时2年,制定了"中国临床瘢痕防治专家共识",提出了诸多与时俱进、适合中国临床现况的推荐意见。现就瘢痕分类、评估、防治、新兴技术的应用等内容进行重点介绍与解读,并对形成共识的背景及立论依据进行简介。
期刊
目的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以手术治疗耳部瘢痕疙瘩为共同参照,比较手术联合多种干预措施治疗耳部瘢痕疙瘩的有效性。方法以"(((((((((((Ear, External[MeSH Terms])) OR (Ears, Exernal)) OR (Outer Ear)) OR (Ear, Outer)) OR (Ears, Outer)) OR (External Ear))) AND (((ke
目的探讨穿支皮瓣联合补片修复深度烧伤后瘢痕性腹壁疝的效果。方法2000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11例深度烧伤后瘢痕性腹壁疝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7~56岁。致伤原因:电烧伤8例,一氧化碳中毒昏迷后火炉烧伤2例,铁水烧伤1例,均为腹壁Ⅳ度烧伤。病程1~11年,平均4.1年,疝大小6 cm×6 cm~12 cm×11 cm。全麻下切除瘢痕,采用补片结合穿支皮瓣进行修复,本组有7例使用聚丙烯补片,2例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乳房再造术能较好地矫正乳腺癌术后皮肤及组织的大量缺损,但术后出现皮瓣静脉淤血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该文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综述。出现皮瓣淤血的可能原因有静脉血栓、穿过中线的静脉交通支不足、深浅部交通支不足、吻合静脉的选择不当等。目前最主要的检测方法为临床检查,也可通过辅助检查来诊断。术前的血管评估尤为重要,预防淤血的具体方法各式各样,但主要以静脉增流为主。
目的探讨以锁骨上动脉为蒂的颈肩区皮瓣修复面颈部较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1990年10月至2014年6月,采用以锁骨上动脉为蒂的颈肩筋膜皮瓣转移术修复17例面颈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15例采用组织扩张的方法,2例直接转移皮瓣,供区植皮;12例为中重度颏颈胸瘢痕粘连,采用双侧扩张的颈肩区皮瓣转移修复。结果本组17例患者,29个皮瓣全部存活;1例颈肩部扩张器置入术后出现血肿,经血肿清除术后正常行组
目的风筝皮下蒂皮瓣修复人中区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5年11月至2016年7月,对6例人中区色素痣及基底细胞癌术后缺损患者,采用风筝皮下蒂皮瓣进行修复。结果随访7~20个月,病灶无复发,6例皮瓣均全部成活,切口一期愈合,形态良好,修复效果满意。结论风筝皮下蒂皮瓣是修复中、小面积的人中区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较为理想的方法,能够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