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社会好风尚提振农村精气神

来源 :群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wj9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这是加强党对“三农”工作全面领导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环节。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也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我省“社会文明达到新水平”的目标要求,强调要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风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近年来,射阳县凝心聚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增强农民凝聚力、提振农村精气神,县级以上文明村镇占比63.11%,鹤乡大地焕发文明新气象,为进一步提振农民精神打下了坚实基础。
  坚持思想引领,厚植文明沃土
  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进群众,让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走进基层是做好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要义,我们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夯实农村思想根基。
  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统筹运用传统阵地和新载体新手段把理论宣讲融入惠民服务、文化生活、情景体验等。注重科学理论的领会转化,让身边人说身边事、用百姓话说百姓事、用大白话说天下事,把新思想讲深讲透。组建来源广泛、类型多样、结构合理的理论宣讲志愿者队伍,开展讲故事能力培训,增强理论宣讲针对性吸引力。已构建658人的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团、镇“百姓名嘴”宣讲队、村草根宣讲员三级宣讲体系,打造示范宣讲课题109个,开展新思想“七进”活动1786场次。打造“1+15”县镇宣讲矩阵,“百姓名嘴”工作室实现乡镇全覆盖,培养农村理论宣讲志愿者227人,近三年开展宣讲活动超千场次,16名宣讲员获市级以上表彰。
  筑牢意识形态阵地。深入贯彻党的宣传工作条例,按照中央和省、市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决策部署,组织学习《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明确党委(党组)“责任清单”,完善知责明责“责任链”,形成全流程的工作规范。常态化开展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专项检查,三年来开展6轮对55个部门单位的巡察,并落实整改提升。不断强化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将意识形态工作落实到具体的阵地上,建成1个市级和10个县级意识形态工作联系点。完善县、镇、村三级一体化网信工作体系,网络生态持续改善,网络空间日益清朗。
  展示发展生动实践。融合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县内全媒体矩阵平台开设专题专栏,强化与各级主流媒体沟通交流、合作共建,强化舆论引导,讲述射阳故事。2020年,刊发《江苏射阳:“微实践”厚植文明沃土》等“乡村振兴”主题报道近千篇,好人志愿服务队、“鹤乡小板凳”理论宣讲等特色做法引起良好社会反响。机关干部挂钩到77个网格,邀请第三方每两月开展一次模拟测评,推动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创建取得阶段性成果。
  整合要素资源,丰富文化生活
  广泛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文化涵养、增强文化认同。我们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构建集约化、均等化、全员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蓄积精神源泉。
  建强阵地让群众乐意参加。全面建成“农村一公里”公共文化服务圈。持续抓好15个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238个村居(社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完善提升,建成300个志愿服务驿站。完善县级文化图书总馆建设,推进实施城市书房建设,推动6个乡镇建成文化分馆。各镇(区)全部建成面积在80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文化站且100%达到国家等级站标准,高标准建成238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66个“幸福小广场”。
  壮大队伍让活动有组织。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开展文化结对帮扶,制定政策引导企业家、文化工作者、科普工作者、退休人员、文化志愿者等投身乡村文化建设。以党员干部志愿者、文化科普等专业人才、现代乡贤、“五老”为主体组建文化文艺、科学普及等10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在现有宣传干事、文化专干的基础上,组建全省首家村级专职宣传文化管理员队伍。
  做优活动让影响更广泛。推动文化下乡,鼓励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贴近农民,推出淮剧小戏《良心》、农民画《幸福莲莲》、杂技《扇舞丹青》等具有浓郁乡村特色、充满正能量、深受农民欢迎的文艺作品。依托全县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聚焦群众需求,围绕“我和我的祖国”“小康路上有你有我”等主题,以“我们的节日”为主线,及时开展便民服务、卫生健康、文明行为、义务捐赠等各类精神文明教育活动,累计达1.6万场次。强化淮剧团、杂技团等专业院团建设,组织“送戏下乡”活动,提升覆盖面、适用性和实效性。
  赋予时代内涵,传承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承载着地区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我们着力推动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有机结合,传承传统文化,留存乡村之魂。
  抓好红色历史遗存保护和展示。充分挖掘红色资源,建成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共华中工委纪念馆,编写60万字的《从耦耕堂到总统府——中共华中工委史略》和《华中工委人物录》,并以纪念馆为阵地,开展红色文化宣传教育。域内以胡特庸、陈发鸿等16个烈士命名的镇村全部建成红色文化传习所。弘扬军垦文化,建成开放农建四师暨淮海农场历史陈列馆。
  统筹非遗文化传承和利用。深入挖掘民间艺术、戏曲曲艺、手工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农民画、草编技艺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淮剧、杂技、纹银制作等5项技艺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组织评选“文化工匠”,建立農民画院、草编车间,培育一批非遗传承人。桃园家饰被确定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单位、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
  强化价值导向,推动移风易俗
  省委书记娄勤俭在对全省宣传思想工作批示中要求,找准宣传思想工作的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把牢正确方向,加强系统谋划,创造性开展工作。近年来,我们坚持正面引导、反面警示,划清传统礼俗、陈规陋习界线,探索常态长效措施路径,树立文明新风。
  两个《纲要》落实融入生活。扎实抓好《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贯彻落实。制定贯彻落实两个《纲要》工作方案,印发宣传手册40余万册,推出专栏稿件230余篇,开展专题宣讲1100场次。将公民道德建设和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市民公约、村规民约等各项规章制度,推动形成上下联动、面上融合的工作格局和整体效应,在全社会广泛营造学习、宣传、践行两个《纲要》的浓厚氛围。
  先进典型示范文明乡风。连续七届组织百万射阳人评选百名“最美射阳人”活动,每年组织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家庭”“两户一家”联创联评和“好家风好家训好家规和好邻居好婆媳好妯娌”等评选活动,示范引领群众向善向好。群众身边好人和道德典型不断涌现,8人获评中国好人,70多人次获评省、市好人和道德模范,他们的动人故事在鹤乡大地广为传唱。
  “一约四会”规范乡土人情。县两办印发《射阳县乡风文明建设实施意见》,县文明办印发《射阳县乡风文明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扎实开展“四大行动”,全面推进“十二项重点工作”,为乡风文明建设提供重要机制保障。238个村居“一约四会”全覆盖,旗帜鲜明反对天价彩礼、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大办、抵制封建迷信。
  (作者系中共射阳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责任编辑:冷超
其他文献
会计与经济具有天然的紧密联系,会计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性环节,能够全面记录监督与反映经济活动。近几十年中,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变得越来越突出,会计
相较2012年发布的“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以下简称“十三五规划”)中阐述“化解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时,更加明确了卫
数列是历年高考中的重头戏,从内容上看主要考查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和它们的通项公式以及等差中项、等比中项、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为了使读者能更好地掌握数列各方面知识点,
2020年是山东省进入新高考的第一年,也是基于新课标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启用后命制新高考题的第一年,还是由国家考试中心统一组织命题的第一年,代表着未来高考的新趋势、新思
2017年教育部考试中心下发了《关于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在新出的考试大纲中删去了《选修4G1》里的“几何证明选讲”,从此选考模块的试题由3道变为2道.删
随着共享经济时代的来临,财务共享正在会计行业中蓬勃发展,并逐渐取代了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基于此,高职院校作为应用型会计人才的主要输出地,要想顺应财务的全新变革,就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