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经济浪潮的带动下,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很快,整个的城市规模和数量在国际上都是最大的。但是相对于庞大过快的量的扩大,城市化的学科发展相对国际水平而言还处于起步阶段。整体的城市规划与设计等学科理论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提高。在城市的发展中,真正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如何在保住自己国家特色的同时与国际水平接轨是景观设计师们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介绍了城市景观设计的基本方法,以及如何解决景观设计与土地的关系等问题,细致分析了在全球化的今天,如何在机遇与危机中发展,阐述了搞好现代城市规划景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关键词:可持续景观;设计;全球化土地
文章编号:1674-3954(2013)09-0084-02
引言
現代化和城市化的浪潮下,人口问题和资源危机日益严重,环境生态状况日趋恶化,一个城市究竟该如何规划与设计,才能在这深情的土地上更好地成长,并获得可持续性的发展我们应该具备怎样的土地环境意识来维护我们国土的生态安全,使得我们在繁荣、便捷的现代城市生活中既能享受到诗情画意的大自然亲切的爱抚,又免于遭受自然灾难或各种严重的污染侵害。
1 城市景观设计的基本方法
1.1功能序列方法
包括直觉的运用、多层面的感知,然后通过控制,利用直觉,挖掘多层面感知后建立具体空间。
1.2知觉“思维”分析方法
理解设计对象和平面或空间相融关系,在对视知觉状态有着多角度理解之后,针对项目,具体抽取设计语言的不同层面。
1.3“集合层”形态分析方法
将一个设计项目剥离出若干层面,分别设计之后将各个层面相关联起来。
1.4主题文化设计方法
抓住所在环境的人文情感和意向环境的感受,生成文化的环境主题。
1.5组团空间环境分析方法
将诸多空间环境相关联,衔接建筑、功能设施等形成一个组团。
1.6“自然持续”生态设计方案
将自然元素、环境持续和实地自然状态相统一,突出环境的自然表现。
1.7A-B转换过程设计方法
A是设计之前的环境初始状态,B是设计师要完成的最终设计结果。通过对A、B两个端点进行分析,得到切实可行的设计思路。
1.8激活式设计方法
激活点既是创意点,找到创意点后通过设计的控制和完善将灵感状态明晰。
1.9“无痕”理念设计方法
(1)“渗透环境”减少人类生存留下的痕迹。
(2)“意如无痕”环境的表达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造型状态。
(3)“直取内心”使审美的愉悦达到心灵的深处,是设计的最高理想手段。
2 城市的景观设计中城市和土地的关系
一个城市的建立、成长与发展的状况都跟其与土地关系处理得好坏密切相关。
(1)一个城市的建立首先要考虑到的就是城市的位置,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一个城市选址的好坏最终甚至能决定一个城市的存亡,所以城市的开发与建设要选择良好的地理位置。我国黄河流域从古至今不少城市被洪水淹没以及意大利的庞贝古城被掩埋在火山岩浆中全城及没,这些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就是城市的选址不当。
(2)在选到适合生存发展的地址后,就要对一个城市展开规划,在这个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生态的问题,因为城市中的市民需要一个好的生态环境来居住,对自然的破坏,最终只会导致城市生活质量的恶化。所以在城市规划与建设过程中,城市的空间布局、本身形态都要与土地的天然格局、自然肌理想适应,不能破坏城市生态的天然系统,尤其是不能盲目损害河流、植被、山体等,一些建筑规划与布局要充分吻合土地生态基础设施,同时保证人们有休息、游戏活动的空间。如誉美人间的丽江之所以漂亮、有天籁之境,就是因为玉龙雪山上天然的清水顺流而下,很干净,没有遭到人工的污染,从而丽江也成为人们理想的度假胜地,屡往不弃。
(3)除了土地生态服务功能的健康利用、遵循原本的土地肌理之外,在城市化过程中也要考虑城市的设计对环境的影响,要尽避免或减小对环境的各种负面作用。诸如对具有净化污染、滞洪功能的城市湿地系统就要在设计中合理利用,让原本的环境生态系统发挥其自身的生产与净化功能。一些盲目的规划与设计,如建筑布局跟风向垂直排列,缺乏通风道,就会阻碍新鲜空气进入城市。还有现在被广泛关注的太湖蓝藻问题,也是自然系统受到毒害,使得其自然循环和净化等生态服务功能消退,甚至丧失所致,而污染其实跟太湖本身并无关系。
3 如何面对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
环境与生态危机一直是国际上广泛关注的话题。尤其是近些年来气候变化引起生态恶化进而威胁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空间,多种自然灾害、气象灾害,如旱灾、水资源危机、洪灾、沙尘暴、气温上升、海啸、地震等频频爆发,人工干预下的自然生态系统越来越不能与其环境相适应,生态系统变得不稳定。尤其城市一旦发生某种灾害损坏到其命脉系统,很容易出现连锁反应并导致整个城市系统的崩溃。这种严峻的挑战,在全球化和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也为一些明智而又有良知的理性的城市决策者提供了一个造福子孙的极好机遇。城市的整体规划与设计可以在很大空间上发挥作用,减小或避免全球气候变化所带来的环境与生态危机。比如布局合理的市政交通体系,通过土地利用把城市设计得更紧凑、功能更完善,减少汽车尾气、温室气体等各种污染物的排放。
其次,通过对各种节能的建筑材料的运用来加大环保力度,减少污染,诸如城市绿化结合生产、使用耐干旱的植物、能源植物等。
在一个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建设用地和非建设用地的双重要素,考虑大地母亲的整体生态安全。一个城市的规模和建设用地功能可以是不断变化的,而一些河流水系、湿地系统、绿地走廊等景观生态基础设施则是需要恒常不变,并且永远为城市所必须的。因此,面对变革时代的城市扩展,需要逆向思维的城市规划方法论,即在区城尺度上首先规划和完善非建设用地,设计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形成高效地维护城市居民生态服务质、维护土地生态过程的安全空间格局。 4 城市景观设计如何做到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4.1土地使用的高效性原则
立体化是高效使用土地的最有效的手段。
4.2能源的高效性原则
在对能源的高效性的认识上,首先应不仅从节能上考虑,而应站在更高的保护环境的高度去认识,这样意义就更广泛、更深远。
4.3植物配植的生态性原则
具体来说应做到:
(1)城市各区绿色植物配植要与城市绿地系统相匹配,与城市及周边植物景观形成整体的动态稳定的绿地生态体系。
(2)模拟地带性群落的结构特征,遵守“生态位”原则,建立适宜的复层群落结构,利用不同物种生态位的分异,采用耐荫性的个体大小、叶型、根系深浅、养分需求和物候期等方面差异较大的植物,避免种间直接竞争,形成互惠共生,以乔木为骨架的乔、灌、草的复合群落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良性生态系统。
(3)新品种的引进过程中,一定要选择与当地气候、土壤相适应的物种,为系统的稳定性提供依据。在与本土化植物互惠公生的前提下,形成生物的多样性。
(4)不仅从植物系统本身出发,还应考虑人类可亲近动物的生存和繁衍,如鸟类等。
(5)植物配植中,要满足人类对自然界其它要素如阳光、空气等的需求。
(6)植物在满足其“生态位”原则的基础上,还应从植物的景观、美感、寓意、韵律等方面考虑以期达到生态、科学、美学的高度和谐,与城市景观及形态、美学相融合。
4.4对自然群落的保护及利用原则
即在保护和利用的基础上,从功能、美学等一系列角度出发,设计出能反映时间、历史影响的优美景观。
5 结语
各式各样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繁多而密集,让国民们切身感觉到城市的日新月异。很多城市从雄伟气派的概念出发,热烈追求一些标志性建筑、景观大道、大型广场等庞大纪念性排场效果的设计,而这些往往只能使得城市交通变得更为复杂,而对城市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状况的改善并无益处。所以,面对未来城市化趋势和城市问题,我们有必要从观念、规划的方法论以及城市规划设计与发展的战略上进行思考,建设生态安全、健康愉悦而又可持续的现代城市十年间中国城市迅速發展,大规模的城市建筑、城市景观设计量都是国际上任何国家无法企及的。
关键词:可持续景观;设计;全球化土地
文章编号:1674-3954(2013)09-0084-02
引言
現代化和城市化的浪潮下,人口问题和资源危机日益严重,环境生态状况日趋恶化,一个城市究竟该如何规划与设计,才能在这深情的土地上更好地成长,并获得可持续性的发展我们应该具备怎样的土地环境意识来维护我们国土的生态安全,使得我们在繁荣、便捷的现代城市生活中既能享受到诗情画意的大自然亲切的爱抚,又免于遭受自然灾难或各种严重的污染侵害。
1 城市景观设计的基本方法
1.1功能序列方法
包括直觉的运用、多层面的感知,然后通过控制,利用直觉,挖掘多层面感知后建立具体空间。
1.2知觉“思维”分析方法
理解设计对象和平面或空间相融关系,在对视知觉状态有着多角度理解之后,针对项目,具体抽取设计语言的不同层面。
1.3“集合层”形态分析方法
将一个设计项目剥离出若干层面,分别设计之后将各个层面相关联起来。
1.4主题文化设计方法
抓住所在环境的人文情感和意向环境的感受,生成文化的环境主题。
1.5组团空间环境分析方法
将诸多空间环境相关联,衔接建筑、功能设施等形成一个组团。
1.6“自然持续”生态设计方案
将自然元素、环境持续和实地自然状态相统一,突出环境的自然表现。
1.7A-B转换过程设计方法
A是设计之前的环境初始状态,B是设计师要完成的最终设计结果。通过对A、B两个端点进行分析,得到切实可行的设计思路。
1.8激活式设计方法
激活点既是创意点,找到创意点后通过设计的控制和完善将灵感状态明晰。
1.9“无痕”理念设计方法
(1)“渗透环境”减少人类生存留下的痕迹。
(2)“意如无痕”环境的表达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造型状态。
(3)“直取内心”使审美的愉悦达到心灵的深处,是设计的最高理想手段。
2 城市的景观设计中城市和土地的关系
一个城市的建立、成长与发展的状况都跟其与土地关系处理得好坏密切相关。
(1)一个城市的建立首先要考虑到的就是城市的位置,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一个城市选址的好坏最终甚至能决定一个城市的存亡,所以城市的开发与建设要选择良好的地理位置。我国黄河流域从古至今不少城市被洪水淹没以及意大利的庞贝古城被掩埋在火山岩浆中全城及没,这些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就是城市的选址不当。
(2)在选到适合生存发展的地址后,就要对一个城市展开规划,在这个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生态的问题,因为城市中的市民需要一个好的生态环境来居住,对自然的破坏,最终只会导致城市生活质量的恶化。所以在城市规划与建设过程中,城市的空间布局、本身形态都要与土地的天然格局、自然肌理想适应,不能破坏城市生态的天然系统,尤其是不能盲目损害河流、植被、山体等,一些建筑规划与布局要充分吻合土地生态基础设施,同时保证人们有休息、游戏活动的空间。如誉美人间的丽江之所以漂亮、有天籁之境,就是因为玉龙雪山上天然的清水顺流而下,很干净,没有遭到人工的污染,从而丽江也成为人们理想的度假胜地,屡往不弃。
(3)除了土地生态服务功能的健康利用、遵循原本的土地肌理之外,在城市化过程中也要考虑城市的设计对环境的影响,要尽避免或减小对环境的各种负面作用。诸如对具有净化污染、滞洪功能的城市湿地系统就要在设计中合理利用,让原本的环境生态系统发挥其自身的生产与净化功能。一些盲目的规划与设计,如建筑布局跟风向垂直排列,缺乏通风道,就会阻碍新鲜空气进入城市。还有现在被广泛关注的太湖蓝藻问题,也是自然系统受到毒害,使得其自然循环和净化等生态服务功能消退,甚至丧失所致,而污染其实跟太湖本身并无关系。
3 如何面对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
环境与生态危机一直是国际上广泛关注的话题。尤其是近些年来气候变化引起生态恶化进而威胁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空间,多种自然灾害、气象灾害,如旱灾、水资源危机、洪灾、沙尘暴、气温上升、海啸、地震等频频爆发,人工干预下的自然生态系统越来越不能与其环境相适应,生态系统变得不稳定。尤其城市一旦发生某种灾害损坏到其命脉系统,很容易出现连锁反应并导致整个城市系统的崩溃。这种严峻的挑战,在全球化和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也为一些明智而又有良知的理性的城市决策者提供了一个造福子孙的极好机遇。城市的整体规划与设计可以在很大空间上发挥作用,减小或避免全球气候变化所带来的环境与生态危机。比如布局合理的市政交通体系,通过土地利用把城市设计得更紧凑、功能更完善,减少汽车尾气、温室气体等各种污染物的排放。
其次,通过对各种节能的建筑材料的运用来加大环保力度,减少污染,诸如城市绿化结合生产、使用耐干旱的植物、能源植物等。
在一个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建设用地和非建设用地的双重要素,考虑大地母亲的整体生态安全。一个城市的规模和建设用地功能可以是不断变化的,而一些河流水系、湿地系统、绿地走廊等景观生态基础设施则是需要恒常不变,并且永远为城市所必须的。因此,面对变革时代的城市扩展,需要逆向思维的城市规划方法论,即在区城尺度上首先规划和完善非建设用地,设计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形成高效地维护城市居民生态服务质、维护土地生态过程的安全空间格局。 4 城市景观设计如何做到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4.1土地使用的高效性原则
立体化是高效使用土地的最有效的手段。
4.2能源的高效性原则
在对能源的高效性的认识上,首先应不仅从节能上考虑,而应站在更高的保护环境的高度去认识,这样意义就更广泛、更深远。
4.3植物配植的生态性原则
具体来说应做到:
(1)城市各区绿色植物配植要与城市绿地系统相匹配,与城市及周边植物景观形成整体的动态稳定的绿地生态体系。
(2)模拟地带性群落的结构特征,遵守“生态位”原则,建立适宜的复层群落结构,利用不同物种生态位的分异,采用耐荫性的个体大小、叶型、根系深浅、养分需求和物候期等方面差异较大的植物,避免种间直接竞争,形成互惠共生,以乔木为骨架的乔、灌、草的复合群落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良性生态系统。
(3)新品种的引进过程中,一定要选择与当地气候、土壤相适应的物种,为系统的稳定性提供依据。在与本土化植物互惠公生的前提下,形成生物的多样性。
(4)不仅从植物系统本身出发,还应考虑人类可亲近动物的生存和繁衍,如鸟类等。
(5)植物配植中,要满足人类对自然界其它要素如阳光、空气等的需求。
(6)植物在满足其“生态位”原则的基础上,还应从植物的景观、美感、寓意、韵律等方面考虑以期达到生态、科学、美学的高度和谐,与城市景观及形态、美学相融合。
4.4对自然群落的保护及利用原则
即在保护和利用的基础上,从功能、美学等一系列角度出发,设计出能反映时间、历史影响的优美景观。
5 结语
各式各样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繁多而密集,让国民们切身感觉到城市的日新月异。很多城市从雄伟气派的概念出发,热烈追求一些标志性建筑、景观大道、大型广场等庞大纪念性排场效果的设计,而这些往往只能使得城市交通变得更为复杂,而对城市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状况的改善并无益处。所以,面对未来城市化趋势和城市问题,我们有必要从观念、规划的方法论以及城市规划设计与发展的战略上进行思考,建设生态安全、健康愉悦而又可持续的现代城市十年间中国城市迅速發展,大规模的城市建筑、城市景观设计量都是国际上任何国家无法企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