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年一盏茶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i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盏茶,是周恩来总理的最爱,并把它作为国礼馈赠外宾,英国女王更是从这茶香里品出了春天的味道。而这盏蜚声中外的茶,是一个人用46年的时间倾心“揉”出来的。
  这个人叫谢永中。
  谢永中出生在盛产红茶的安徽省祁门县。年少时,耳濡目染间,他对制茶有着与生俱来的兴趣。每到放假,他就会上山采茶,回家后跟着父母学做茶。高中毕业后,他宁愿违背父母当兵的意愿,也要进厂当一名制茶工。父母善意地提醒他,做这份工作要耐得住寂寞。他依然坚持,没有任何犹豫。
  当时的茶厂有一种不成文的规定,制茶师傅都有各自的分工,徒弟们只能学习自己师傅专属的几道工艺。谢永中很珍惜这样的机会,用心跟着自己的师傅学习。
  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是制茶最初的四道工序。特别是揉捻这一道,虽说只是将茶叶揉捻成弯曲的外形,看起来简单,实际却不然。它讲究的是力道,使力太重就会把茶叶揉碎,必须轻而柔。这对于一个大小伙子来说,并不容易。
  为了练好这一手绝活,每天晚饭后,谢永中就撸起袖子,将茶叶放进簸箕,一来一回,用双手细细揉捻,不停重复着,经常揉到双手酸胀,抬不起来。父母心疼地劝他不要太拼命,他总是摇摇头。他始终记着上班第一天,师傅对他说的那句话“成为专业制茶师只需三年,但成为制茶大师却需要一生”。为着这一梦想,他只能拼。
  凭着自身的灵气和勤劳的韧劲,他很快掌握了四道工序的要诀,而且通过这四道工序完成做出的红茶,已经可以在日常饮用了。可是,祁门茶共有十七道工艺,要想达到香高、味醇、形美、色艳这四绝,后面还需十三道工序,要全部掌握,才能算是真正学会制茶。
  立志要成为制茶大师的他决意要向顶尖水平发起冲击,他“破坏”了行规,软磨硬泡跟别的师傅请教。工友们很是不解,经常笑他傻,掌握这几道工艺就足以轻松地当一名专业制茶师了,他这是自讨苦吃。面对别人的嘲笑,他不以为然,仍是屁颠屁颠地围着各个师傅转,力求对每个动作都心领神会。
  回到家,他也不闲着,经常埋头钻研到深夜。尤其是筛茶,这是最考验茶师的手上功夫。每天在客厅里,他双手端平筛子,练习旋转和抖动,即便是双手沉重地抬不起来,他也不肯停歇。慢慢地,茶叶在他的筛子里散开与收拢,全凭他轻轻一扬的手感。
  功夫不负有心人,谢永中终于将完整的十七道工序全部学会。这就意味着,他一个人就可以制作出香醇的祁门红茶。
  制茶行当是枯燥寂寞的,很多跟谢永中一起学徒的人纷纷离场转行,可他却一根筋地往里钻;面对新机器替代传统的手工艺,他依然坚守着“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不能就这么失传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打袋、抖筛、撩筛、匀堆……他用心和爱将这套动作做到了极致,成为如今唯一一位全面熟练掌握十七道工艺的制茶大师。
  这一套传统的筛茶动作,谢永中重复了46年。16700個日日夜夜的坚守得来的报偿是:他把中国茶香揉到了纽约时代广场的大屏幕上。
  46年一盏茶,谢永中为了心中割舍不掉的茶香情结,用他纵横交错的掌纹揉出了祁门红茶的醇厚。在重复的枯燥中,氤氲着极致的匠心。
  (编辑 之之)
其他文献
西方式爱情是强烈开放的花朵,东方式爱情是两朵花之间微妙的芳香。  假花可以装扮得和真花一模一样,但是它没有上天的密码,不能生长,甚至连枯萎都不能。  ——顾 城  人生中有些事情很小,但可能给我们造成很大的烦恼,因为离得太近;人生中有些经历很重大,但我们当时并不觉得,也因为离得太近。  ——周国平  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通过窗子才能看见世界的明亮,
我常想,我跟许蝉,我最好的朋友,到底是怎么走散的呢?  我们是在大学时,学校组织的勤工俭学小组里认识的,时常在一起帮系里老师整理资料,或做做校对。只不过,我纯粹是为应付父母,让他们看到我不再如以前好吃懒做,让他们头疼。而她,则完全是为挣钱养活自己。  许蝉来自西部一贫穷山区,我和父母几乎每天都通一次电话时,她要为电话费而“斤斤计较”。她每年除寒假在家待上十天左右,基本都是待在学校。母亲心疼孤身在外
《论语·子路》中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杨伯峻先生的译文是:“君子用自己的正确意见来纠正别人的错误意见,使一切都做到恰到好處,却不肯盲从附和。小人只是盲从附和,却不肯表示自己的不同意见。”这个译文很好,引人深思。  “和”不是“同”。“同”,杨先生译为“随声附和”,真好。“同”不是真心认同,觉得你讲得有道理。“同”是“随声附和”,也就是敷衍,心底不一定真就认同。在我们的成语和俚语里,和
因身体不适,我醒来的时候,静夜深深。黑寂中,我侧过身去,看见从厚厚的窗帘透进来了一些微光,我近距离看见了平躺的妻子脸部高低有致剪影一样的轮廓。那是微光勾勒出来的线条,虽然隐隐约约,但在近距离的观感中依然分明。  世间万物都有轮廓。或方或圆,或曲或折,或刚或柔,或保守或夸张,或秀美或奇诡,有的甚至不可想象。太阳的轮廓是一个浑圆,正是这个浑圆,予人以热烈,予人以温暖,予人以亮色,予人以活力,予人以生机
“80后”王鑫有位双目失明的母亲,2010年初,留学日本的她顺利拿到心理学博士学位,出于照顾母亲的考虑,她选择回国。  半年前,母亲领养了一条叫贝贝的导盲犬,出门逛街由贝贝在前面领路。起初王鑫不相信,不过亲眼所见让她不得不服气。贝贝领着母亲完美地绕过各种障碍物,母亲没有受到一点点伤害。为什么一条看似普通的狗,能变成充当盲人眼睛的导盲犬?询问母亲后,她才知道大连有一个导盲犬训练基地。为了母亲,也为了
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书法家,也是一位断案高手。  王羲之任太守时,一位名叫阿兴的百姓来告状:前年父亲死后,没有地方下葬。于是,就托村里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去名为鲁宋的一位财主那里说情,讨得一块杂草丛生的荒地,才得以安葬父亲,让老人家入土为安。事后,阿兴奉上一壶好酒以示感谢,鲁宋也因此赢得了“大善人”的好名声。  原本就是一块荒地,又埋了死人,鲁宋就渐渐忘记了这件事。直到后来,阿兴出门做生意发了点小财
鼠王的年纪越来越大,几只年轻的老鼠对鼠王宝座觊觎已久,其中一只还蠢蠢欲动,要寻找机会扳倒老鼠王。  一天,老鼠王秘密召见一位老鼠大臣,给它交代了一个计策。  尔后,老鼠大臣对外宣称:鼠王考虑到鼠族的长久安宁,决定给它们最大的天敌猫王戴上一个金铃铛。这样一来,只要一听到金铃铛的声音,老鼠们就能安全撤离。任何一只老鼠,不分性别老幼,但凡能够完成这个光荣的任务,即可代替鼠王,就任新鼠王。  那只对老鼠王
一场大雨,我错过了最美的泰山日出,淡淡的失意情愫中,忽然为自己有毅力登上山巅一览众山小而兴奋;错过了一场春日里的花事,但是还有冬日里的腊梅可期盼。人生难免有错过,为了生命中不能错过的事而选择一些错过,是不得已而为之。不要遗憾,不要伤感,错过也是一种美啊。  从小到大错过的人与事太多了,如果每次都耿耿于怀,岂不就不用活了。也许当时会有些许的感伤与惆怅,但是当它们云一般轻轻散去之后,错过便如跳动的音符
凡事都讲“天时、地利、人和”,在读书这件事上,好天气和读书的关系总不如坏天气来得那么趣味盎然。那心思大概和賞景一般,越是轻易送到眼前的风景,越容易轻忽它的妙处,唯险峻处方能倍显风景奇绝。  我就是那俗之又俗的一个看书人。读书并不同于品酒,非得要有好的对手,好的气氛才能尽情,才能痛快。因为如果有一天阳光灿烂,庭院里茶香袅袅,手边摆着一本书,这么好的时光,这么好的氛围,用不了几时我一定会沉沉睡去,不知
10年前,我一位当厨师的朋友在饭店厨房当学徒,师从一位在当地有名的大厨。当时,与他一起学艺的还有三四人。大家都学得很认真,师傅怎么教,徒弟就怎么做。  大约一年过后,大家感觉学得差不多了,因为师傅做菜的风格、食材的选取、火候的把握、烹饪的流程等等都基本熟记于心了。但是,其间有一件事令大家非常疑惑,即几个学徒无论谁来煲汤,味道都明显不如师傅亲手所做,特别是店里的少数熟客只要尝一勺汤,便立即能辨出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