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下游想象成一个玻璃杯 五章

来源 :散文诗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ijing03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刀
  一把青龙偃月刀,就把一个忠义之士从江湖送上了庙堂。
  我们因此都成了爱刀之人,刀让我们在大是大非而前,平分秋色。
  在黑暗中,拥抱更深的黑暗。
  如果刀仅仅是一种杀器,我们就没有必要隐藏它的锋芒。真正可以隐藏的,是人的善恶和少数的真理。
  只有那些对刀没有信心的人,才会往刀刃上涂抹毒药。
  而真正的爱刀之人,刀始终干净得,像一匹柔软的丝绸。
  我们每个人手中都有一把刀。
  挥出去的每一刀都是末日。
  都是明日的花朵。
  真正的大家,
  刀只是他一生的修养。
  许多星星都在看着我
  许多的星星都在看着我,像无数的亲人和朋友,在与我分享这夜空的辽阔。
  最亮的那颗是我的父亲。
  光芒盛在他石楠木的烟斗里。
  而最黯淡的那颗,是前几天刚刚过世的一位诗人朋友。
  他飘然而逝的时候,
  我们都还沉醉在梦中。
  许多的星星都在看着我,也以同样的目光看着天下苍生。
  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带着光。
  我照耀你,你照耀我。
  这也是每一颗星星赠予我们的能量。
  而父亲和那位诗人,他们也在天空中互相辉映。一杯酒,一首诗。
  许多的星星都在看着我。
  和父亲对酌,与朋友唱和。
  古树
  有多少人见证了一棵古树的成长,就有多少人,死于落叶的凋零。
  根经不起时间的掩埋。
  我看见泥土中,已有许多暗物质开始生长。
  而枯枝间的缝隙是一道门。
  它打开了过去,
  又为我们说出了云淡风轻的未来。
  一只喜鹊落在枝头上,在这个没有时间和空间困扰的地方,它的歌声和羽毛,都将被夕阳染成一片金色。
  而其他的都只是一晃而过。
  我们的爱和贪婪,都将在这么多古老而无所畏惧的东西鼓舞下,悲伤地老去。
  老成这个世界需要我们的样子。
  想念的尽头
  想念的尽头,是一片草原。
  牛和羊都漫不经心,它们不像在吃草,像是在草里寻欢作乐。
  白云一朵朵压在草原的胸口上。
  我看见每一棵草,似乎都呼吸困难。
  草原已经褪去了昔日的辽阔和丰盛。
  一棵孤独的草生长在心中。
  一匹马从我心底里飞奔而出,它要把草原带往更远的沙漠和荒丘。
  这是一匹见过世面的马,它悬空的蹄印像太阳的影子。
  在我远望的目光里,还有一滴热泪,挥之不去。也许,那是一个弯下的身躯。也许,是一个执著的背影。
  也许,它只是一只灰色的鸟儿,正以孤独而绚烂的姿势,涅槃重生。
  想念的尽头,是一片草原。
  但我不敢再把它想成天那么大。
  也不敢再往草葉上搬露水,往露水里搬一个漂泊不定的家。
  把下游想象成一个玻璃杯
  生活在五尺开外就是一条真实的河流:
  水草,游鱼,波浪,漂浮物,和混浊的倒影……
  而我们似乎比垂柳更低调。
  在岸上躲避自己的内心,在河里隐藏自己的身手。
  一旦河流找到了下游,我们也将以同样的方式找到远方。
  宽恕的河道,是一件久别重逢的衣裳。
  我不相信,一个完全被流水主导的未来,会让一个饮鸩止渴的人,带着一身的泡沫,像一个漂泊者,或者复制品。
  但是流水会让我们忘记一切喧嚣。
  谁在上游哭泣,谁就会听到下游的回声。
  如果将月光泼洒在水面上。
  如果把下游想象成一个玻璃杯。
  当我们有更多的需要时,它也会不顾一切地装满我们的结局。
其他文献
多米,第一次见到你,是通过产房护士传出来的照片,产房里,你很安静,睡得好香,可能是这段时间你也很累。我们高兴,如同醉了一般,一遍遍地看,从你的头发赞美到脚趾头,哪个地方漂亮,哪个地方像谁像谁……  一晃,你出生31天了,这31天,几乎每天都有一个第一次,都有你给我们的惊喜。  你出生后不久,还在产房观察。你就能无师自通地吃奶,我们连呼神奇!当天下午,专门护理你的吕姨给你沏30毫升奶粉,这是你第一次
期刊
清明节前回乡下,村里儿时玩伴大春跟我讲了个故事。  他说,隔壁村“同志们”是个老革命。这位老革命没读多少书,是佃农家庭出身,用大春的话说,叫“根正苗红”。他长得一副憨厚相,吃得苦,干劲足,不到30岁就当上了乡里的干部。但他讲话的水平一直没有练出来,一开口就是“同志们”,然后如“鸭子囫囵大螺蛳”一样吃力地、断断续续地讲几句大实话,一点官威也没有,所以大家都叫他“同志们”。不打紧的会议,台上的人在讲话
期刊
我到雪溪公社工作时,正值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年纪。  跨进公社院子的第一天,一位慈眉善目的领导就对我说,我们很欢迎你来雪溪公社工作,以后我们大家就要像亲朋一样友好相处。后来才知道,他是公社的党委委员、人武部部长,他的话自然是我所企盼的,感觉很亲切,很温暖。我家近在隔壁,只要翻过一条岭就到,然而一年到头,却极少回去,即便回去看看老父亲,多数也是当天打个来回。  我的职责是文书兼团委书记,文书是被公认
期刊
我出生的那个山村名叫坝上村,是个依山傍水的地方。  那年,坝塘边的老龙树上飞来一群马蜂,筑起了甑子大的“葫芦包”,村里的人都知道,都嘴馋,都想吃蜂蛹。我们一群娃娃不时用弹弓打,可谁也不敢爬上树,唯有那个外号叫“老狐狸”的人不信邪,黑夜里抬着竹竿,点燃火把爬上树去烧马蜂。忽然一阵狂风暴雨袭来,蜂群出洞,盯着“老狐狸”猛蜇。慌乱中,“老狐狸”像个断了藤的瓜,叽里咕噜惨叫着滚下龙潭,似尝试了一次无规则的
期刊
我走过许多西方国家的园林公园,美则美矣,却总觉得缺少一种韵致,后来我发现,他们的园林里少了一种树——柳树。  起初,我以为杨柳是杨树与柳树的并称,后来读《开河记》,才知道杨柳自有一番不平的来历。隋炀帝杨广登基,次年便修建大运河,开凿通济渠,虞世基建议在堤岸种柳,隋炀帝认为此建议甚好,就下令在新开的大运河两岸广种柳树。他十分爱柳,亲自栽柳堤边,御书赐柳树杨姓,享受与帝王同姓的殊荣,从此柳树便有“杨柳
期刊
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家里很穷,平时只吃咸菜、杂辣椒,很难吃到糕点。每到农历八月十五,最盼望的就是吃月饼。  中秋节的前几天,家里是不会提前买好月饼的,父母亲怕我偷吃,走亲戚就失了体面。直到中秋节前一天,婆婆才特地到十里外的街上去,买几斤五仁老月饼。月饼是草纸外包装,系着细绳,里面包月饼的是闪着油光、印着唯美图案的红绿色蜡光纸。一打开,月饼的香甜,立刻口舌生津。当时的老月饼,主要是五仁的,外皮上沾满白
期刊
说起凤眼蓝,很多人不知道这是什么植物。但如果说起它的别名水葫芦、布袋莲,温州人没有不知道的,这种水生植物烂贱,温瑞塘河整治前,经常泛滥成灾,肆无忌惮地占领整个水面,疯狂且野蛮。密密麻麻的水葫芦不但堵塞航道,甚至会导致水体缺氧,水质变坏,成为塘河一大公害。  这弃之如敝履的植物,想当年也曾经风光一时。水葫芦原产地巴西,1844年在美国的博览会上被喻为“美化世界的淡紫色花冠”。从此,水葫芦作为观赏植物
期刊
我从小就喜欢吃母亲制作的腌酸菜。那酸菜口感独特,色味俱佳,既可做餐桌上的风味小菜,又是煮、炒、焖的配菜佳品。  腌酸菜的原料,是以包心芥菜为原料,加盐腌渍而成。包心芥菜的种植,那时候,每年秋收后10月中下旬,我家都选在离村庄近,离水源不远的收割后的稻田作菜地。父亲手扶犁把,吆喝着大黄牛耕菜地。稻田里明亮的犁铧上,翻起的潮湿的泥土,齐整得像春天小河的浪头雕匠刻出的纹路。翌日,将犁翻的田地整理成一畦畦
期刊
作为一个生长在黄土高原的西北人,自幼便与面食结下了不解之缘。  小时候吃的面多為杂面,由于没有那么多细粮,家里人便把麦子面与豆子面和在一起做成面条,再加些青菜、南瓜、土豆之类一锅煮。阵阵饭香在农家小院内外飘散,小孩们早已迫不及待,鸡狗们也围拢在屋门外等待“开饭”……那般景象,让人至今难忘。杂面虽然没有纯麦做的面条那般光滑爽口,但那时只要能填饱肚子,别无他求。只有当家里来了重要客人时,才做一顿纯麦面
期刊
大自然总是采用最简单的方式来达到它的目的。  如果它希望种子落下时稍稍偏离垂直线,以便能散播开来,它只要把种子弄平,做成边缘较薄的碟状,并略微不平整,使其能在降落途中稍微“偏移”。最终,当种子需要从松树顶端开展更远、更广的飞行,上述的简单构造就会添上称作翅或鳍的活动式薄片。  北美油松会结出很多种子,而且非常专注于扩展族群的领域。它们从很小就开始结籽——有时还不到两英尺高就开始了。  我注意到,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