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高校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与教学改革探索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NT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工科是由国内教育顶层设计人员基于培育新人才而提出的关键性教育改革,所以,作为高校应对“新工科”予以适应,让工科建设水平以及内容得到升级,提高教育效果。其中大学物理属于新工科高校相对重要课程,因此,必须科学了解新工科有关内容,这样既能与物理实验课程达到融合,还能优化实验课程。
  关键词:新工科高校;大学物理;实验课程
  “新工科”属于21世纪提出的重要观点,其不仅能对新经济发展予以适应,而且更为符合高等工程教育有关要求,而大学物理恰好是工科生进入大学必须接触以及学习的实践课程,无论在实践能力还是探究意识培养层面都起到突出作用,所以,高校要深化对新工科人才的正确培养,让传统大学物理实现升级改造,从而展现物理实验课程内在价值。
  一、当前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现状
  物理实验课程属于实验论证方面的课程,无论何种创新成果都需要借助实验实现检验,所以,从大学整体课程来看,物理实验课程具有突出作用,但在教学时,有的教师无法把课内知识点以及实际问题进行相互结合,造成与工程需求出现脱节,降低了大学物理教学效果。首先,从教学内容看,通常是由教师对某些实验原理予以介绍,接着教师对实验开始操作,然后学生观看之后进行动手操作,从而完成实验有关任务。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学生没有对实验原理进行真正理解,导致他们只能参考教师实验步骤,对几个数据进行测试或者由其他学生帮忙操作,这种情况不仅使其物理水平无法得以提升,还会与新工科工程发生脱节。其次,从教学方法看。尽管大学物理课程经过反复教学改革,但通常是从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式出发,对其予以创新,并没有参考实际需求,致使学生所学或者掌握的物理知识有些是无用论。与此同时,有时受条件限制,使得实验课程发生大打折扣,教师并没有对实验过程高度重视,往往观看学生是否得到正确实验结果,致使学生无法得到实际收益,进而失去对实验方面的主动性。
  二、新工科高校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改革策略
  (一)创新教学模式
  首先,课前预习。教师应对线上资源加以利用,让工科生实现自主预习,例如,教师可以对物理微课视频予以制作,其中视频内容应该涵盖实验设计,并对学生予以相应启发,使其对实验过程充满兴趣。与此同时,还要包含实验操作的某些注意事项,这样借助物理微课视频既能让高校学生进行预习,了解实验项目的有关资料,而且能使其对实验项目拥有比较深层的认识,从而为课上实验教学做出准备。其次,课上指导。实验课程应该是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而传统模式通常是以灌输为主,不仅使教学效果偏差,还造成学生缺少相应的讨论以及交流过程。但在21世纪,借助实验平台既能实施线上预习,让高校学生有机成为实验课堂主体,而且能让其对实验项目实行自主探究,在此期间,可以以小组形式相互合作,对物理问题进行共同探讨,并由教师在一旁予以指导,科学展示学生主动性,进而对创造性实现激发。最后,课后成果展示。当课上物理实验完成后,学生能把实验方案以及数据处理结果有效传到线上平台,这样各成员既能对实验结果予以对比,还能让教师科学点评,从而增强对大学物理实验的有关兴趣。
  (二)構建新的教学体系
  良好的教学体系可以对学生动手以及自学能力予以培养,进而改善知识应用能力,所以,教师应对实验教学体系予以重视。由于学生认知活动可分为不同层次,因此,在实验教学时也应依据认知规律,例如,对物理实验特点进行强化,在力、电以及光等领域,科学选择实验项目,一方面力、光、电在整个大学物理中拥有较大比重,同时实验项目也比较多,基于此,应做好系统训练工作,让学生具备一定科学实验素养。从“新工科”内涵来看“,新”具有三层含义,也就是新兴、新型以及新生,所以在教学时,既需要教师对新工科特点予以把握,还需要把其与大学物理进行融合,从而在实验课程中达到明显体现,改进教学效果。例如,教师能采取互动式这一教学方式,在讲解某个实验项目时,让学生依据实验要求以及实验材料进行操作,在这个过程中,不但能制造出各不相同的物理变化,还能使学生结合操作过程有效发现实验现象,借此调动其积极性。此外,高校还应引进青年教师,实施“一帮一”教学,这样既能对实验课程予以改进,还能对全能型人才实现培养。另外,在实验课之前,需要物理教师做好实验报告,并对物理仪器使用情况进行了解,掌握实验测量数据大致范围,从而对学生实验给予准确评价。
  三、结语
  在21世纪,开始对新工科高校有了相应要求,而大学物理作为其重要科目,必须深化实验课程有关改革工作,并对新工科高校发展实情进行考虑,制定相契合的物理教学方式,不但能推动工科生顺利求学,还能对其实践素养科学培养。
  参考文献
  [1]   李鑫伟.“互联网+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19,37(01):63-66.
  [2]   张凤,王旭丹,姜珊,等.新工科高校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J].智库时代,2019(01):268-269.
  [3]   姜珊,张凤,田宇.新工科高校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与教学改革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12):231-232.
  作者简介
  华冰鑫(1988—),男,汉族,陕西西安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国际商贸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物理教学。
  通讯作者
  刘淑红(1989—),女,汉族,陕西西安人,西北师范大学毕业,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助理实验师,研究方向:大学物理实验教学。
  张金博(1982—),男,汉族,陕西咸阳人,陕西理工大学毕业,陕西国际商贸学院,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电气自动化方向。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各个行业领域,对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起到了较好的积极作用,可以在促进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同时,降低人工模式产生的成本费用。为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作用,本文针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中人工智能的具体应用进行探究,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有效参考依据。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应用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
◆摘 要:在小学阶段,教师通过运用自然拼读法,提高了英语课堂教学效率。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英语实践水平,本文对自然拼读法进行了分析,阐述了自然拼读法在课堂中的具体应用对策。希望有效研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为学生日后英语水平提高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英语;自然拼读法;教学策略  在英语教学课堂,教师要合理的运用自然拼读法,自然拼读法的应用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要重视构建更加高效的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