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与环保教育

来源 :教育界·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hetthusi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要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必须从学校教育抓起,让中小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自觉地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地理作为一门专门研究人类社会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必然在学校环境教育中承担着主要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在地理教学中,在教给学生各种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应寓环保教育于地理课堂中,从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关键词】地理教学 环保教育
  一、环境教育是地理教学的方向和目标
  众所周知,我们曾经使用的地理课本从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关系着眼,给予学生有关地理环境的基础知识,从而使学生对如何利用环境、改造环境和保护环境,趋利避害,使地理环境向着有利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面发展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整个课本知识体系,是以地球在宇宙中为开端,最后又归结到人类和环境及如何协调人类和环境的关系上去,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贯穿于教材的始终。
  现行的地理教材,更是以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作为知识体系。如从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到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阐述了自然环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活动场所,也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通过学习,要使学生认识到:人类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支配自己的行动,生态、经济、社会等则朝着稳定、协调、和谐的方向发展。因此,进行环境教育就成为当代地理教学的方向和目标。
  二、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是当前地理教育刻不容缓的责任
  (一)数字引发的思考——严峻的环境问题
  2006年9月8日,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共同发布了历时2年完成的《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研究报告显示:2004 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当年GDP 的3.05%,虚拟治理成本占当年GDP 的1.80%。所谓绿色GDP=GDP-环境成本- 资源消耗成本,而3.05%仅仅是经济发展所付出了环境代价,如果再加上其他方面的耗减,比例将会更大。1.80%的虚拟治理成本意味着,要将排放到环境中的主要污染物全部去除,需要付出的成本占GDP的1.80%,这个数字反映了我们为治理环境所需付出的高额成本。此外,在2005年,世界上1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国占了5个。可以说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突破环保瓶颈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二)全球环境恶化呼唤教育的参与
  1992年,国际地理教育学会地理教育委员会在《地理教育国际宪章》中指出,地理教育可以为环境教育作出重大贡献。地理教育也逐渐意识到自身所担负的环境教育责任。这几年,很多地方频繁的地震、泥石流灾害,以及随着热带雨林的迅速减少而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和野生物种的灭绝,都在急切呼唤着环境保护。地理学是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地理科学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地理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环境意识的重要渠道,因此将环境保护与地理教育有效结合,是各国更是我们这样的大国从根本上解决人地关系的重要途径。
  三、环境保护与地理教学课程的关系
  现实环境和未来持续发展对地理教育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紧迫呼唤,对我们地理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就如何将环境保护与地理教学相结合,切实展开课堂教学提出以下教学方法。
  (一)客观、实时的地理知识传授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基础
  中学是青少年正规接受地理课程时期,对地球和环境有个客观的了解是培养学生树立环保意识的前提。所以,作为地理教师,首先要有扎实的地理知识储备,为学生提供翔实的地理知识,让他们有充足的知识材料去认识环境,从而为培养环保意识做准备。
  (二)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人文关怀
  一个国家的国情,包括它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地理环境的基本情况,是国家、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对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在地理教学中,不仅要讲我国山川壮丽,地大物博,还要讲到自然条件不利的一面,以及人类干预带来的哪些破坏。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认识自然环境的优缺点,条件允许的地方,教师在进行文字讲解时可以通过图片展示、视屏播放等方式,将生态的与污染破坏的环境展示给学生,充分调动他们的情感,达到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对生态物种的人文关怀,以便学生形成根深蒂固的环保意识。
  四、在地理教学中怎样进行环境教育
  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要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教育,才能使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环境观。这就要求我们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组织学生进行野外考察和社会调查及课外实践。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一) 课堂学习与课堂渗透
  深入研究教材,结合教材内容。使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性、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艰巨性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地理教材中,可渗透的环境教育的内容很多。如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河流、湖泊、森林、气候、沙漠、矿产、人口等教学内容中都蕴含着进行环境教育的丰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要针对现实生活中突出的环境问题,结合教材进行讨论,激发学生探究问题、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中将环境保护的理念深入到每个学生的思想中。
  (二) 课堂学习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组织以环境保护为内容的主题班会或知识竞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等。一方面用学过的知识认识环境问题。另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同时使学生坚信:只要人人参与,从我做起,我们的生存环境会变得越来越美、越来越和谐。
  总之,在地理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无论从地理教学改革的需要来看,还是从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来,都是势在必行的。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把握好有关环境教育的结合点与切入点,使地理教学真正成为环境教育的大渠道。
其他文献
新课改的实施对学生在地理学习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在地理知识方面具有更高的素养,而素养的重点就是提高自身的地图技能,学生要能够经过分析地图获取地图上的地理信息和
考察了不同负载量的Ni/H—USY(ultra stable Y zeolite)催化剂在氧气含量5%情况下甲烷选择性催化还原氮氧化物性能,同时考察了添加微量Pd和Pt对15%(质量分数)Ni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
以菌丝体生物量和总糖含量为指标,对影响裂蹄木层孔菌(Phellinus linteus)深层培养的3个工艺条件(摇瓶的装液量、接种量、转速)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优培养条件为装液量150 mL/2
【摘 要】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它在英语素质教育中占有相当的比重。本文着重从如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扩大阅读的词汇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三个方面来阐述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阅读习惯 词汇量 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影响和制约了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那么,如
广泛结合乡土地理材料进行高中地理教学,将客观存在于学生生活之中那些生动的、有趣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融入课堂中,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活跃课堂教学
【摘 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教育游戏教学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寓教于乐增加师生的感情。教育游戏具有双重性质—教育和游戏,因为它有教育功能,所以它可以应用于教学。本文在讨论教育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分析并提出应用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育游戏 应用建议  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教育游戏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线。将学生最喜欢的游戏融入到课堂教学中,符合快乐教育的理念,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