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完善路径

来源 :天津教育·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思政教育涵盖了德育、智育以及心理教育等多元内容,是培养学生正确三观、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建立完善思想体系的重要途径。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文化对高中生的影响尤其明显,一方面,互联网丰富了高中思政教育的资源,教育形式更加灵活多样,学生的参与性和师生互动性良好;另一方面,互联网信息缺乏有效监管,信息良莠不齐,其中充斥着消极、暴力、色情甚至反动信息,而中学生缺乏对信息真伪的鉴别能力,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甚至误入歧途。基于此,教师要结合互联网环境现状,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更科学地应用互联网资源,丰富教育手段,充分体现网络信息技术优势,促进高中思政教育再上新台阶。
  一、互联网对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正面影响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互联网资源的应用对教育工作的开展有一定的创新刺激作用。
  一是网络资源丰富了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学生在网络中能够查阅到更多的国内外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的时讯,思政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通过查阅网络资料、网络平台互动等找出答案,这些优势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二是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思想教育形式更加新颖,互联网信息时效性强,教师能够从网络中搜集更多的可用素材,丰富教育案例,在网络技术支持下,可以运用多媒体展开思想政治教学,从而提高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获得更生动的学习体验。
  三是互联网资源的应用能够体现学生的思政教育主要性,在信息技术支持下,能够改变传统思政教育中教师占据主体地位的弊端,学生可以开展自主学习,并且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在互联网环境下,学生在虚拟情境中能够获得更丰富的学习案例,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以此提高学生思政教育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整体教育效果。
  (二)负面影响
  高中阶段正是学生从懵懂走向成熟的转折点,这一阶段学生尚未形成稳定的价值观,在是非判断方面易受主观因素影响,心理不够成熟,对事物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尤其是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很高。很多高中生正处于叛逆期,思想相对偏激,对所谓的“非主流”思想盲目追捧,或者模仿网络中的思想、言论或者行为,这些问题进一步增加了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在互联网中,各种消极思想如拜金、享乐、颓废主义等,会对高中生形成一定的腐蚀作用。五花八门的网络世界会对学生形成强大的吸引力,再加上学生自制力较差,导致少数学生沉迷网络中,对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尤其是在网络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学生很容易陷入思想误区,而學生接触网络具有很大的不可控性,教师和家长很难实时了解学生在网络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尤其是在开放的互联网环境下,不可控因素明显增加,这些都对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增加了教育难度。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完善对策
  (一)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客观看待互联网环境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对互联网的态度往往容易走向极端,将其视为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洪水猛兽,严禁学生接触网络。这样的认知和方式显然是不现实的,因为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人们工作学习的方方面面,“堵”并不能起到预期效果,而“疏”才是面对互联网环境的最好选择。所谓“疏”就是疏导和引导,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要更多地去发掘互联网中的有益资源,让学生正确、理性地应用网络,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价值观和是非观教育,让学生具备判断不良信息、主动远离、抵制不良信息的能力。通过互联网构建起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这样才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真正发挥互联网的技术和资源优势,丰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激发教育活力,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开展。
  (二)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开辟网络思政教育空间
  对于学生上网这一行为,高中学校必须有客观公正的态度,不能硬性规定“学生不准上网”,要认识到当前对青少年生活学习的影响,引导学生正确上网、正确应用网络资源。校园要加大局域网建设,配置完善的PC终端,校园网络定时向学生开放,如午休、课后时间,学生可以选择自主上网。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中,学校可以建立专项教育网站,让互联网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网站内容设计要与校园思政教育主旨一致,强化学生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构建,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向学生及时展示国家的各项重大决策和发展方针,引导学生主动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信息素养。思政教育主题网站的建立能够实现思政教育课堂的有效延伸,使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更加丰富,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各项社会规范,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高中校园可以尝试以网络伦理课的形式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观,系统强化学生的网络规范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行为,理性上网、智慧上网,遵守网络行为准则。学校要组织教师开发校本课程,专门针对网络伦理设计更符合学生需求的校本课程,或者开展与之相关的研习活动,让学生能够正确对待各类网络现象,自觉规范自身的网络行为。教师要选择学生关注的热点话题或者感兴趣的话题,组织学生展开思想政治研习活动,从而提高思政教育的时效性和趣味性。
  (三)自建思想教育资源库,提高教学针对性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包含丰富的内容,其中涉及德育、人文、政治、哲学、文化等多重内容,为了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教师要更多地发掘互联网资源,从中提炼思想教育开展的有效资源,建立起校本资源数据库,数字化存储能够将文本、音频、视频、图片等分类归纳,教师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调用即可。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网络化数字资源的建立可以从内容方面进行划分,建立起相应的检索类目,如以政治、经济、文化等条目进行分类。在政治生活中,可以将下属条目设定为“社会、公民、制度、外交”等,从而突出知识重点,建立起更丰富、更完善的思政教育体系,这样不但能够集中体现知识要点,还有利于学生提升思政学习效率。
  依托互联网建立起思想政治教育数据库,更有利于体现教育内容的时效性,与国内外时事政治同步进行,进而改变原来教育中知识滞后与社会发展实际的弊端。如互联网资源库中的“反腐时事”“国际风云”“‘一带一路’ 风采”等,这些都是学生关注的热点内容,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探究学习积极性。同时,在互联网数据库建设中,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真正提高,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价值。
  (四)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在互联网环境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不但内容更丰富,形式也更加灵活多样。通过网络资源的应用,能够弥补教材案例的不足,同时,通过电子课件、微课、慕课等资源,能够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选择。如微课资源的运用,能够实现课上课下资源的有序衔接,让学生在课下也能进行思想政治方面的自主学习探究。而微信公众号的开通和应用,则能够建立起思想政治互动平台,学校在公众号上为学生推荐最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或者展示思政教育案例,学生可以在公众号留言互动,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同时也能够看到其他同学的发言和点评。教师也可以在校园网络中开通思政教育班级模块,以此作为班级思政教育的网络阵地,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互动性。
  三、结语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互联网对学生思想意识的影响,认识到互联网的双刃剑作用,在充分发挥其资源和技术优势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互联网对学生思政教育的负面影响,依托互联网资源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发展观,尤其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互联网观,深度发掘互联网在高中思想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 林 娟)
其他文献
对于一个环或者是乘法群日和一个正整数k,我们可以定义一个有向图G(H,k),称为H上的k次幂映射图.它的顶点集合就是日,并且从a到b有一条有向边当且仅当b=ak.交换环或者交换群上的k次幂
考虑了经典变分不等式的投影算法.在假设映射伪单调和利普希茨连续的条件下,给出了一种变分不等式的投影算法.所给出的算法结合梯度方法和Mann迭代,在不知道映射的利普希茨常
一、“学科核心素养”下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作用  (一)加强学生对物理观念的理解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教学能够加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而促进学生物理观念的提高,通过物理知识及理论的教学,能改变學生的物理观念,以此在生活中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二)激发学生的物理科学思维能力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教学能够让学生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对物理条
本文从当前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入手,并提出提升家长家庭教育观念、加强家长和学生、学校之间的交流、建立寄宿制学校、加强学生性格教育等对策,旨在提升初中学生的教育质量,以供参考。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为了紧跟改革实施的步伐,现阶段的初中教育无论从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目的还是教学内容都与传统的模式相比发生了变化。但是在关于农村初中教育问题上还应该值得关注,如何提高农村教育及教育质量,仍然是现阶段
新课改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改革有机结合,把信息技术作为课堂教学中的学习工具和学习的方式,建构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变“单一式”教学为“综合性”学习方式,变“教师主导”为“交互式”学习方式,变“封闭式”课堂为“开放式”课堂。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和课改的深入,电教媒体已在教学实践中广泛运用。它集文字、图像、声音为一体,为课堂教学创造立体化环境,使学生多种感官协调参与
高中语文主题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能够有效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形成完善的语文知识体系。高中语文教师需要重视主题的选择与课前准备工作,积极延伸主题内容,通过求同与求异来深化主题教学,让学生能够通过主题式教学模式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  一、确定课堂教学主题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主题式教学法,首先需要选择正确的教学主题。课堂教学主题选择的正确与否能够直接影响到主题式教学法的成败,科学合理的主题
小班化教学产生于现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强烈需求,也是源于现代教育发展所必然经历的过程。小班化教学属于小班化教育,在国内外已经有较为全面的研究,并获得了相对丰富的实践机会。本文研究目的在于借助以往的研究成果,对如何推动小班化教学提出有价值和实践意义的相应策略。  一、小班化教学的发展方向  理论源于实践,所有的教育理念都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再经过实践的打磨后对我们的实际工作进行指导。小班教学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