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沉积环境是在物理、化学及生物特征上均有别于相邻地区的一个地貌单元,蔡家庙-八珠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偏西,地处陕北斜坡,该地区延长组长7油藏以湖泊沉积相为主,属于深湖-半深湖沉积环境,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滑塌所形成的浊积岩储集体。该地区长7油层组的发育主要是一个湖岸线逐渐萎缩,湖盆面积逐渐减少,浊积岩充分发育的过程,其中深湖浊积岩砂体为骨架相,也是最主要的储集体。沉积岩岩性以灰-深灰色砂岩、深灰色-灰黑色泥页岩及二者互层为主。长7油层组在延长期湖盆达到了鼎盛时期,成为延长组最主要的生油层系,由于其“自生自储”的特点,近年来备受关注。
【关键词】长7油藏 半深湖-深湖 浊积岩
长7油层组中可识别出底冲刷、层理、化学成因以及生物成因的4种类型的沉积构造,大部分属于正常沉积作用的产物,而其中的同生变形构造主要为地震事件的记录。
2.1 底冲刷构造
底冲刷构造通常发育在水动力条件强弱变化频繁的、以水道为主的沉积环境中,长7油层组中均大量发育.
2.2 层理构造
蔡家庙-八珠地区长7油层组浊积岩分流水道砂岩中常发育水平层理、板状、楔状和槽状交错层理,粉砂岩或泥质粉砂岩中主要发育小型层理构造,泥岩及粉砂质泥岩中以发育水平层理为主,上述层理有规律的组合反应了相对安静的湖泊沉积环境(如图1)。
图2?浊积岩沉积微相岩电特征图4 单井沉积相分析
本区单井相分析以里89井为例:
长71(2266~2301):岩石类型以浅灰色、灰色、灰褐色粉一细粒、细粒长石砂岩为主,为含泥中-细粒长石岩屑砂岩,底部具有凝灰岩成分,细粒部位粘土矿物含量相对较高,具粒序层理,自然电位曲线呈齿化或微齿箱型、钟型、箱型组合及指型等,幅度中等为主,沉积微相基本为浊积水道。
长72(2301~2337):岩心为含泥中-细粒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属于砂泥互层,分选度中-好,次棱磨圆,孔隙胶结,岩性均一,粘土矿物呈黑色,泥状,电测曲线整体表现为在暗色泥岩平直基线的背景上,夹有齿化的箱形、齿化的钟形、指形,砂体的边缘部分则对应于基线或低幅齿化的低平形曲线,构成厚度不一频繁出现的正韵律,沉积微相基本为浊积水道间。
长73(2337~2370):岩心以灰色泥岩和灰黑色油页岩为主,测井曲线主要表型为K1标志层特性。
5 长7油层组沉积相带的展布特征
长73期进入湖盆发育的全盛时期,长73油层组沉积初期突然水深快速加深,形成广泛的深水环境,主要发育半深湖-深湖相,湖岸线广泛,相比长71、长72浊积岩基本没有发育,砂体较薄,连续性较差且零分布;
研究区范围内长72层段沉积相基本为浊积中扇相,浊积水道为其骨架相,由于有充足的陆源碎屑物质供应,浊积水道砂体分布范围较广,且砂体在靠近物源方向上厚度较大。研究区内长72层段主要发育了2支沿西南-东北方向呈条带状展布的浊积河道砂体,地层厚为25~37米,累计砂厚为4.3~12米。砂地比大多在10%~40%范围内。
长71期基本上继承了长72期的沉积特征,砂体展布与长71期基本相似。研究区内沉积相为深湖亚相,浊积中扇微相,水下分流河道为其骨架相,浊积水道砂体分布范围较广。发育的砂体延伸较广,砂体宽度为10-30公里,浊积河道砂体比较发育,地层厚为30-45米,累计砂体厚度为4-12米,最厚可达53.6米。砂地比一般在10%-50%之间,浊积河道砂地比大于50%,砂体成条带状展布,砂体发育规模较大。
6 结论
(1)蔡家庙-八珠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7地层属半深湖-深湖沉积环境,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滑塌所形成的浊积岩储集体,且广泛分布K1、K2标志层。
(2)综合本区岩心观察记录和测井相标志,在研究区内识别出深湖沉积相。其中,深湖沉积体系内可识别出浊积水道(中扇)和浊积水道间(中扇)等沉积微相。研究区深湖浊积岩砂体为骨架相,也是最主要的储集体沉积岩岩性以灰-深灰色砂岩、深灰色-灰黑色泥页岩及二者互层为主。
参考文献
[1] 何起祥,刘昭君,王东坡,等.湖泊相浊积岩的主要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沉积学报,1984,2(4):29-30
[2] 黄智辉.地球物理测井资料在分析沉积环境中的应用[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6,46-57
[3] 姜在兴.沉积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46-87
【关键词】长7油藏 半深湖-深湖 浊积岩
长7油层组中可识别出底冲刷、层理、化学成因以及生物成因的4种类型的沉积构造,大部分属于正常沉积作用的产物,而其中的同生变形构造主要为地震事件的记录。
2.1 底冲刷构造
底冲刷构造通常发育在水动力条件强弱变化频繁的、以水道为主的沉积环境中,长7油层组中均大量发育.
2.2 层理构造
蔡家庙-八珠地区长7油层组浊积岩分流水道砂岩中常发育水平层理、板状、楔状和槽状交错层理,粉砂岩或泥质粉砂岩中主要发育小型层理构造,泥岩及粉砂质泥岩中以发育水平层理为主,上述层理有规律的组合反应了相对安静的湖泊沉积环境(如图1)。
图2?浊积岩沉积微相岩电特征图4 单井沉积相分析
本区单井相分析以里89井为例:
长71(2266~2301):岩石类型以浅灰色、灰色、灰褐色粉一细粒、细粒长石砂岩为主,为含泥中-细粒长石岩屑砂岩,底部具有凝灰岩成分,细粒部位粘土矿物含量相对较高,具粒序层理,自然电位曲线呈齿化或微齿箱型、钟型、箱型组合及指型等,幅度中等为主,沉积微相基本为浊积水道。
长72(2301~2337):岩心为含泥中-细粒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属于砂泥互层,分选度中-好,次棱磨圆,孔隙胶结,岩性均一,粘土矿物呈黑色,泥状,电测曲线整体表现为在暗色泥岩平直基线的背景上,夹有齿化的箱形、齿化的钟形、指形,砂体的边缘部分则对应于基线或低幅齿化的低平形曲线,构成厚度不一频繁出现的正韵律,沉积微相基本为浊积水道间。
长73(2337~2370):岩心以灰色泥岩和灰黑色油页岩为主,测井曲线主要表型为K1标志层特性。
5 长7油层组沉积相带的展布特征
长73期进入湖盆发育的全盛时期,长73油层组沉积初期突然水深快速加深,形成广泛的深水环境,主要发育半深湖-深湖相,湖岸线广泛,相比长71、长72浊积岩基本没有发育,砂体较薄,连续性较差且零分布;
研究区范围内长72层段沉积相基本为浊积中扇相,浊积水道为其骨架相,由于有充足的陆源碎屑物质供应,浊积水道砂体分布范围较广,且砂体在靠近物源方向上厚度较大。研究区内长72层段主要发育了2支沿西南-东北方向呈条带状展布的浊积河道砂体,地层厚为25~37米,累计砂厚为4.3~12米。砂地比大多在10%~40%范围内。
长71期基本上继承了长72期的沉积特征,砂体展布与长71期基本相似。研究区内沉积相为深湖亚相,浊积中扇微相,水下分流河道为其骨架相,浊积水道砂体分布范围较广。发育的砂体延伸较广,砂体宽度为10-30公里,浊积河道砂体比较发育,地层厚为30-45米,累计砂体厚度为4-12米,最厚可达53.6米。砂地比一般在10%-50%之间,浊积河道砂地比大于50%,砂体成条带状展布,砂体发育规模较大。
6 结论
(1)蔡家庙-八珠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7地层属半深湖-深湖沉积环境,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滑塌所形成的浊积岩储集体,且广泛分布K1、K2标志层。
(2)综合本区岩心观察记录和测井相标志,在研究区内识别出深湖沉积相。其中,深湖沉积体系内可识别出浊积水道(中扇)和浊积水道间(中扇)等沉积微相。研究区深湖浊积岩砂体为骨架相,也是最主要的储集体沉积岩岩性以灰-深灰色砂岩、深灰色-灰黑色泥页岩及二者互层为主。
参考文献
[1] 何起祥,刘昭君,王东坡,等.湖泊相浊积岩的主要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沉积学报,1984,2(4):29-30
[2] 黄智辉.地球物理测井资料在分析沉积环境中的应用[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6,46-57
[3] 姜在兴.沉积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4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