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针加中药治疗寻常痤疮50例

来源 :云南中医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bbo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痤疮;梅花针;疗效
  中图分类号:R758.7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10-0035-01
  
  寻常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颜面及胸背部等含皮脂较多的部位,主要以黑头粉刺、炎性丘疹、继发脓疱、结节、囊肿及瘢痕等多种损害为特征。由于痤疮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可遗留终生难愈的瘢痕。笔者采用梅花针刺血配合中药治疗寻常痤疮50例,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92例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为2组,梅花针加中药治疗组50例,中药为对照组42例。治疗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13~35岁,平均病程3.04年;对照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15~36岁,平均病程2.04年。
  
  1.2 中医辨证分型 (1)肺经风热型:颜面潮红,散在的红色丘疹,可有脓疱,无自觉症状,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浮数;(2)脾胃湿热型:颜面皮肤油腻,皮疹色红,或伴有脓疱,炎症显著,自觉局部灼热疼痛,舌苔黄腻,脉滑数;(3)痰瘀互结型:以结节、囊肿为主,可伴有黑头粉刺、丘疹、脓疱,部分有瘢痕,舌质暗红或紫暗,脉弦滑。
  
  1.3 分级标准 Ⅰ级:粉刺为主要皮损,可见少量丘疹和脓疱,总病灶数少于30个;Ⅱ级:有粉刺并有中等数量的丘疹和脓疱,总病灶数31~50个;Ⅲ级:大量丘疹和脓疱,偶见大的炎性皮损,分布广泛,总病灶数51~100个,结节少于3个;Ⅳ级:结节/囊肿性痤疮或聚合性痤疮,多数有疼痛并形成囊肿,病灶数在100个以上,结节/囊肿在3个以上。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1.1 梅花针治疗 取穴:大椎、身柱、神道、至阳、筋缩、命门。方法:背部督脉穴打刺拔罐,第1次取大椎、至阳,常规消毒后,以梅花针弹刺局部表皮,然后拔罐20min,取下火罐,擦尽血,再次消毒即可。第2次取身柱、筋缩;第3次取神道、命门,方法同第1次操作,每次间隔3天,3次为1疗程。
  2.1.2 中药内服 鱼腥草30g,金银花15g,生地30g,丹参20g,川芎10g,甘草6g。加味;肺经风热加桑白皮、黄芩、连翘;脾胃湿热加黄连、薏苡仁、大黄、栀子;痰热互结加夏枯草、贝母、桃仁、红花。水煎服,日1剂,早晚服,10天1疗程。
  
  2.2 对照组 采用中药治疗,药方同治疗组。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采用皮损计数法,按照皮损Ⅰ、Ⅱ、Ⅲ、Ⅳ的不同,分别记录各类皮损数目,再根据皮损数目的百分率来评价疗效。皮损比原来皮损数目减少达到大于或等于90%为痊愈;20%~89%为有效,小于或等于19%为无效。
  
  3.2 治疗结果 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痊愈20例,有效2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0.0%;对照组:痊愈11例,有效17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66.7%。2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
  
  4 讨论
  
  《外科启玄》曰:“粉刺属肺,……总皆血热郁滞不散。”粉刺就是痤疮的中医病名,由于血热郁滞,发于肌肤而成为痤疮。“血实宜决之”,“血有余,则泻其盛经,出其血”,故而梅花针点刺出血,有泻其血热,疏通郁滞的治疗作用。该治疗穴位选其督脉,是因为督脉与阳经联系,有“阳脉之海”之称,具有调节全身经气的作用。大椎为三阳经与督脉的交会穴,刺可泻诸阳经气血之热;神道、身柱主肺,刺可泻肺经之热;至阳主肺脾肝,泻三经之热;筋缩主脾胃,可泻脾胃之湿热;命门调节肝肾,以调节全身气血,消痰软坚。中药方同样具有泻热祛瘀的作用。鱼腥草、金银花泻肺胃热毒;生地、丹参、川芎凉血活血,祛瘀通络;甘草调和诸药并能清热解毒;桑白皮、黄芩、连翘泻肺清热;黄连、薏苡仁、大黄、栀子清脾胃湿热;夏枯草、贝母、桃仁、红花化痰散瘀。梅花针和中药相互配合,治疗作用增强,更进一步提高了疗效。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观察四君子汤合小建中汤缓解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和辅助化疗后虚证临床证候及其免疫调节作用。方法:9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四君子汤合小建中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在改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虚证证候、提高和调节免疫功能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或较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结论:四君子合小建中汤能较好地缓解胃肠道恶
期刊
关键词:复方感冒颗粒;紫玉盘;感冒;疗效  中图分类号:R2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10-0031-02    1 临床资料    120例均来源于2004年6月~2006年12月本院就诊的患者,其中男57例,女63例;年龄16~60岁,平均年龄(34±13.5)岁;病程(3±1)天,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经统计学处
期刊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中医药疗法;消溃汤  中图分类号:R656.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10-0027-01    笔者根据中医传统理论及多年的临床观察,以清热除湿,收敛生肌,健脾和胃治疗为主,应用自拟消溃汤治疗消化性溃疡38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73例均来自2003年6月~2006年6月本院的门诊病人。入选标准:(
期刊
关键词:泌尿系结石;中医药疗法;疗效  中图分类号:R69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10-0024-01    笔者自2002年~2007年6月运用自拟排石汤治疗泌尿系结石54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4例,男36例,女18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66岁,平均32.8岁,其中17~30岁19例,30~4
期刊
关键词:抗精子抗体;不孕;不育;消抗种子方  中图分类号:R271.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10-0022-02    血清抗精子抗体(AsAb)阳性已被列为人类免疫不育的确定指标之一。目前尚缺乏高效特异的治疗方法。1999年~2005年,笔者自拟消抗种子方治疗女性抗精子抗体阳性不孕不育107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期刊
关键词:尿路结石;中医药疗法;补肾排石汤  中图分类号:R69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10-0026-01    笔者自2004年5月~2006年11月运用朴肾排石汤治疗尿路结石4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本院门诊或住院患者,经B超或X线确诊为尿路结石,结石直径<0.9cm。按门诊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期刊
关键词:乳腺小叶增生病;三橘乳癖散;疗效  中图分类号:R271.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10-0023-02    乳腺小叶增生病,系祖国医学之“乳癖”范畴,临床以乳房肿块,有轻重不等疼痛为特点。2001年以来,笔者自拟三橘乳癖散,治疗本病3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临床症状 本组病例均为一侧或双侧乳房有一个或多个大小
期刊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中药灌肠;理疗;理气活血化瘀汤  中图分类号:R71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10-0018-01    笔者自2005年~2006年间运用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87例,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参照《妇产科学》:①有急性盆腔炎病史;②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加剧;③阴
期刊
关键词:三清饮;粉刺;疗效  中图分类号:R758.7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10-0030-02  笔者采用自拟三清饮治疗粉刺10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100例均为2006年本院门诊病人,其中女58例,男42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者41岁;皮损以粉刺、丘疹、脓疱型粉刺为主者68例;有结节、囊肿型粉刺24例
期刊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草药外敷治疗;手法治疗  中图分类号:R681.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10-0033-0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椎间盘髓核突出后压迫神经根造成腰腿痛的一种常见病。临床表现主要为腰痛和下肢放射痛,下肢麻木等,笔者近年来采用手法加中草药外敷治疗本病89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