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罗斯《鬼退场》中复杂多变的叙事手法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cll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2007年菲利普·罗斯出版了《鬼退场》,宣称这是最后一步以内森·朱克曼为主人公的小说。本文将着重分析《鬼退场》中复杂多变的叙事手法,并深挖其中的创新意义。小说中罗斯使用反复强调的叙事手法使得读者一次又一次地反思小说的主题,即人类的欲望是没有尽头的,人类的衰老和死亡是一个必须经历的过程。
  关键词:《鬼退场》 叙事手法 菲利普·罗斯
  截止到现在,菲利普·罗斯已经创作了29部作品,在美国曾获得多个文学奖项。1986年是菲利普·罗斯的转折点,这一年他的创作主题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品开始涉及种族、性别以及二战等历史问题,使得文学叙事领域得到了开拓,同时将后现代派小说家的叙事手法应用到自己的作品中,表现出人类心灵的呐喊和自我反思。仔细阅读罗斯的著作,发现美国学者对罗斯作品做过大量的研究,而且这些研究通常围绕在小说中主人公的角色塑造上。评论家马克十分关注罗斯的作品,而且焦点一般是小说中的身份理论。杰伊·哈里奥和本·西尔格尔认为罗斯作品中最重要的当属“自我”主题的描写,类似于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及自我认知等。当然,还有很多学者研究过罗斯的作品,他们的研究重点各不相同,但都或多或少提到:罗斯比较擅长种族以及社会角色塑造,还有就是角色之间复杂人物关系的描写。综上所述,大部分学者研究的焦点都是罗斯作品中人物的塑造,而罗斯叙事手法的描写还未有过多的研究。
  在罗斯的众多作品中,《鬼退场》并不是最著名的,也并未引起文学界过多的关注。这部作品的特别之处就是它是内森·朱克曼系列的完结篇。在罗斯的作品中以内森·朱克曼作为主人公的小说一共有9部,在这些作品中,内森的故事在世界各地上演。其中在小说《鬼退场》中,内森重返繁华都市,想要回到过去那多彩的生活中,却发现自己和现实世界已经格格不入。在《鬼退场》这部小说中,罗斯采用了一种新颖的叙事手法,作品中罗斯的叙事手法是复杂多变的,他反复强调故事的主题,那就是人类的欲望是无穷的,人类无法摆脱衰老和死亡这一自然过程。
  一 《鬼退场》的内在隐喻
  《鬼退场》出自莎士比亚的戏剧,罗斯在阅读《麦克白》时,脑中闪现了这个词,所以罗斯决定仔细阅读《麦克白》找寻灵感。在看到“鬼退场”之后,他就知道这就是他要的小说的名字。
  鬼魂是死亡的代名词,是生存的对立面。在《哈姆雷特》中鬼魂代表着无可奈何,在《麦克白》中鬼魂代表着人类贪婪的欲望。罗斯曾表示,他所讲述的故事和莎士比亚的戏剧很相似,将死亡和欲望看做是人类必须面临的过程。《鬼退场》这部作品中的隐喻就是: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欲望是无止境的。
  在《鬼退场》出版之前,罗斯曾出版过《鬼作家》,其中《鬼作家》也是以内森·朱克曼作为主人公的。在《鬼作家》中,内森还是一个阳光青年,但在《鬼退场》中他已经是一个迟暮的老人了。《鬼退场》的故事看似与《鬼作家》没有衔接,但如果没有阅读过《鬼作家》就不能领会《鬼退场》故事中的真谛,所以《鬼退场》和《鬼作家》是有承接关系的。通过对两部作品进行比较,故事的主题凸显得更加鲜明,能够领略到罗斯对死亡和衰老的观点。衰老的人已经快走到人生的终点,他失去了控制生活的权利,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事情发生,或者逃避,就像内森搬去偏远的郊区,远离繁华的大都市。
  在《鬼退场》中比较重要的一个主题就是他内在的真谛。表面和真谛作比较能够碰撞出火花,凸显出批评的关系。《鬼退场》中一共包含五个章节,故事中是以内森的视角讲述整个故事。不过在叙述中曾经有5次,由内森独自叙述变成了两人对话的形式,这种形式经常出现在舞台剧中,不仅如此,这5组对话还有各自的舞台说明。分布在故事的五个章节中,这5段对话是发生在内森和杰米之间,杰米是一位年轻的女作家,内森喜欢上了她。故事中内森十分喜欢杰米,但并未对她表白,而是将这份喜欢隐藏了起来。不过他每当结束和杰米的对话,便会偷偷记录下他们谈话的内容,从中虚构他们的爱情故事。在这部小说中似乎出现了两条故事主线,一个是真实的,一个是虚构的,两条主线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故事中,内森由于年龄的原因,记忆力退化了,所以他需要将发生的事和他认为发生过的事记录下来,不然他就会忘记。这样,两条主线内容就会被记录了下来。不过,读者普遍认为两个主线都不是真实的,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条主线将它视作是真实发生的。也许这也是这部小说真实的目的,小说中重要的不是发生过什么,而是你想不想让它发生,将喜欢的那种感觉记录下来,也许这种感觉是不真实的,但人们深陷其中,难以自拔。《鬼退场》中,通过两条主线的描写表达了内森那不灭的欲望,那就是对活力和浪漫的憧憬不舍,同时还表达出了内森对死亡和衰老的厌恶以及无可奈何,这样故事的主题就在此被深化了。
  二 小说中的叙述聚焦
  叙述聚焦的作用就是交代叙述者的身份,在《鬼退场》中内森即是叙述者内森,也是故事中的人物内森。故事中的内森就是罗斯的分身,故事中讲述的故事也就是内森所经历的或者看到的还有就是所回忆的故事,是从内森的视角出发的。故事中叙述者也是故事中的人物,由他来讲述整个故事,有许多优点,例如,观察的范围比较广,不会感情用事,所讲述的故事就是他自己所经历的,所以会比较真实可靠,同时在讲述的时候还会有很高的代入感,让读者身临其境。
  在罗斯的创作中,内森其实就是他自己,他让内森将自己故事中的人物联系起来。以内森为主人公的故事中,罗斯的创作基础都是根据自己的真实经历,内森所表达出来的思想其实就是罗斯自己的,同时罗斯还有意识地打破自己和内森之间的界线,将真实世界和虚构世界混淆在一起。在故事中,内森的身份也是一名作家,而且内森所经历的一切罗斯也同样经历过。例如,内森是一个犹太人,年轻的时候因将犹太人描写得过于负面,所以周围的犹太人都不喜欢他;他们在文学界崭露头角是因为一部性爱故事的出版,这部故事使他十分受女明星的喜欢;他一生娶过很多女人,但都以离婚收场,年迈时离开繁华的纽约,搬至偏远的郊区居住,只是在有事的时候才会回到纽约。所以,内森就是罗斯。罗斯通过内森的叙述来展现自己的故事,使得公众都比较迷茫,他不断强调内森的不易,并且通过内森的经历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环境以及过去的态度,引发人们的深思。   《鬼退场》中的内森已经70岁了,远离了繁华的都市隐居在郊区乡村,内森曾尝试回到自己充满激情的状态,他厌恶眼前这个年迈的老人,他也担心自己正在逝去的创作才华。故事采用第一人称叙述的方式间接反映出罗斯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他代替作者说出作者想说而又不敢说的观点。但是,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还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它只能表达出叙述人所感知的事情,感情上比较主观,这样读者会对故事抱有怀疑的态度。罗斯安排内森讲述整个故事,表达出了内森所经历的种种磨难,但是,他还在已经是虚构的故事中再进行一次虚构,再一次分离出一个主线故事,这样整部作品想要强调的主题就被再一次深化。《鬼退场》中通过内森的思考来反应他对世界的感知,通过他与杰米的对话表达出外界对于内森的感知与评价。内森单独叙事的时候主要表达的是内森封闭单一的生活,但当他与杰米对话的时候所表现出的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这样明显的对比将整个故事的矛盾性提升到了一定的高度,使得故事充满了戏剧性和讽刺意味。通过第一人称叙述的差异性来隐晦地表达作者与主人公的差别,他们可能撒谎,可能所讲述的只是他们自己的理解,可能并不正确。值得一提的是,在罗斯的作品《生活逆流》中,他就想象过内森不同的生活方式。罗斯想通过这点表示,想象是无穷的,在故事中任何想象都能变成真实,作者通过这个方式来满足他们在生活中那美好的想象。
  三 《鬼退场》中真实和虚构的世界
  罗斯很用心地在小说中讲述一件他认为真实的故事,很努力地不在故事中留下虚构的痕迹。罗斯选择叙事聚焦的叙事手法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他把真实世界和虚构世界联系在一起,使得故事实中有虚,虚中有实,混合在一起。在这部小说中,罗斯表达了他对美国各种社会现象的反思,故事中塑造的“鬼魂”有其独特的含义,鬼魂帮助读者理清了故事中那复杂多变的人物关系。
  故事中第一次出现的“鬼魂”代表的是美国梦。内森的朋友拉里的目标一直很明确,他的人生轨迹一直按照自己的想法在一步步实现。在拉里死后,他发现在拉里的梦想清单里除了生一个儿子外,其他的人生计划都完成了。但是,当拉里可以享受自己剩余人生的时候,他却自杀了。故事中并没有详细交代他自杀的原因,但是,却成功讽刺了当时美国梦的荒唐。美国梦就随着拉里的死亡而逝去了,这是故事中首次退场的鬼魂。
  美国梦的逝去带给内森满满的伤痛,而艾米的变化则代表着他对犹太记忆的放弃。《鬼作家》中,艾米是一个受到迫害的犹太人安妮。在历史中安妮是真实存在的,二战爆发的时候,安妮为了躲避迫害而藏在密室中两年多。故事中,艾米以自己的视角表达当时犹太人的惶恐不安,而在《鬼作家》中艾米又成为了一个对生活充满激情的女性。不过,因为脑瘤的关系,艾米已经记不得自己曾经在二战中的惴惴不安,也不记得自己曾经激情美好的回忆。所以,那远去的二战记忆是罗斯故事中又一个退场的鬼魂。内森因为自己衰老的原因觉得自己不能再掌控任何事,他的人生即将走向终点。
  内森重新返回繁华的都市纽约,他需要适应的不只是有现实,还需要承受欲望的引诱,同时他还需要关注现在年轻人对政治的态度。故事中,年轻人都不愿意布什当选总统,对他们来说这是十分糟糕的一件事情。同时,人们对“911事件”也不能忘怀,大量的市民因为惧怕恐怖袭击而选择远离纽约这个是非之地。同时对杰米家庭背景的设定也有其隐含的含义,暗示着石油业巨大的利润,杰米的父亲是石油业巨头,她从小衣食无忧,接受良好的教育,成年后也不需工作,继续美好的生活。杰米丈夫的遭遇使他懂得犹太人已经没有了当初的族裔特色,已经和美国人没有区别。同时罗斯还在故事中表达出美国当时社会大众的生活状态,也表达了他对这种生活状态的不耻以及无奈。
  故事中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主题就是对死亡的无奈和对后人如何评价自己作品的不安。在《鬼退场》中,罗斯撰写了大量的有关传记的内容,同时对传记做了仔细的分析研究,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但是,故事中内森却十分恐惧传记的存在,他想逃离传记,但却没有成功。事实上,故事中所描写的内森对传记的恐惧就是罗斯对自己传记的恐惧。故事结局,内森放弃了所有的稿件,远离纽约,这也是他内心鬼魂的退场。
  在罗斯的故事中,读者分不清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虚构的,不过《鬼退场》是一个例外。罗斯选择复杂多变的叙事手法,让内森退出读者的世界,表达出自己的生活与精神状态。故事中着重描写了人类不可避免的死亡过程以及无尽头贪婪的欲望。罗斯使用自己的方式以及复杂多变的叙事手法表达出了人生的多个选择以及无可奈何。
  参考文献:
  [1] 罗小云:《沉默的悲剧:罗斯在〈愤怒〉中的历史重建》,《当代外国文学》,2013年第1期。
  [2] 闫福红:《菲利普·罗斯根深蒂固的犹太性》,《学理论》,2013年第20期。
  [3] 杨卫东:《死者对人生的回顾:菲利普·罗斯的新作〈每个人〉》,《外国文学评论》,2006年第3期。
  (罗建芳,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其他文献
在柴油机上采用低温燃烧技术,可以获得比传统压燃方式更低的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为了解决柴油机低温燃烧不稳定和各缸均匀性差的问题,基于缸压信息,构建了双控制单元的分
今天,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任务,让我们自己用废品做一件小制作。  做什么好呢?做车吧,太简单了;做飞机吧,有点难度……回到家,我思考了好一阵。就在我为难之际,我的目光落在了阳台上的饮料罐上。“有了,我可以做帆船!”我知道空心的饮料罐可以浮在水面上。  说干就干,我迫不及待地找来了三个一样大的饮料罐,先用双面胶把它们并排粘在一起。这样,船体就做好了。还没来得及高兴,难题又来了:桅杆装在哪呢?为了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