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荡着川江号子的川江木船

来源 :百科探秘·海底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k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长江上游,奔腾不息的江水从崇山峻岭中开出一条通路,一路向东流去。这里人烟稀少,只有水声、风声和时不时的鸟鸣齐奏着大自然的旋律。这时,一阵歌声打破了这份宁静,歌声嘹亮高亢,穿透了云层,惊起了飞鸟,回荡在山谷中:
  川江两岸有名堂,听我慢慢说端详,
  头巨梁,二巨梁,观音背下石硼场,
  兰田坝的猪儿粑甜得量,泸州老窖味道长,
  小市机头闹嚷嚷,水淹土地罗汉场……
  一艘木船正从江上驶过,船上的船工们在号长的带动下,一边唱着这首名叫《川江两岸有名堂》的川江号子,一边齐心协力地划着船桨。
  这段从四川宜宾到湖北宜昌的长江河段,人们习惯称之为“川江”,它长达1 020千米的河道大多位于四川和重庆境内。“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巴蜀之地山多又高,地势险峻,陆路交通非常不便,运输货物更是难上加难。但这里气候湿润,水量充沛,像川江这样能常年通航的江河有很多,具备很好的水上运输条件,传统的木船也就成了当地货物流通、客运往来的主要交通工具。由于地势原因,川江河道狭窄曲折,水流湍急,暗礁密布,行船十分危险,不过,迅急的江水却也能帮助船只飞快行进,所谓“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讲的正是这个现象。

  在这样的江水中行船简直可以说是“地狱”难度了,船工们下水时要推桨、摇橹,上岸时要拉纤,通过急流险滩时更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来操船。在从事这些体力劳动的过程中,船工们创作出了很多带有浓厚乡土气息的民歌,通过齐声歌唱来统一动作节奏和调动情绪,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音乐文化——川江号子。
  江上的这艘木船正伴着船工们的号子稳步前行。这是川江上一种重要的运货木船,名叫麻秧子,长年在四川、重庆、湖北等地往来运输。据说麻秧子在明代时就已经出现了,近代仍然活跃在川江上。它的兴起和川江运输业的繁荣密不可分。有“天府之国”美誉的四川物产丰饶,到清代康雍乾时期,粮食产量更是大大增加。当地的米粮被大量运往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川江木船稳定的大宗货源。此外,四川的盐、木材、川茶、蜀锦、川丝等特产,乃至云南的铜,贵州的盐、铅,也都会通过川江运销外地。近代宜昌、重庆开埠之后,当地的土货大量出口,以麻秧子为代表的川江木船运输业更加繁荣。

  只见江上这艘麻秧子中等体量,正载着约100吨的米粮杂货沿着川江顺流而下。有了江水的“助攻”,船行进飞快,顺利的话只要6到12天就可以到达川江下游了。但是,正如前面所说的,要在水急滩险的川江中安全行船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两个要素缺一不可,那就是独特的船型和船工们高超的驶船技术及使用的船具。

  仔细观察这艘船的船型会发现,不同于海船的尖底,麻秧子的船底宽且平,艏艉上翘,而且甲板比较窄,船腹小,船体的两侧向外鼓出,形状看起来就像是鱼的肚子。这些模仿鱼类的独特设计可以方便船在急流漩涡中前进,又使船体足够牢固,不容易碰撞到水中的暗礁。不仅是麻秧子,川江上的其他木船也有着平底、船阔且轻的共同特征。这是劳动人民在长期造船、用船的实践中改造出的适合川江航道特点的独特船型。
  听,号子的节奏突然加快,变得紧促而激昂。原来,前方不远处就是一片急流险滩,船要准备“闯滩”了!麻秧子被湍急的江水簇拥着,在曲折的峡谷中飞驰而下。它的速度极快,眼看就要来不及调整方向,撞上岸边的石壁了!只见老船工熟练地抄起手中长长的木杆,在石壁上稳稳一撑,船顺势就转了个弯,继续顺水航行了。

  这就是除了独特的船型之外,川江木船必备的另一要素:船具和船工们高超的驶船技术。而那根长长的木杆,就是船具中最为重要的艄。在湍急的江水中,必须要操纵得当,使船能及时迅速地转弯、掉头,才能化险为夷。麻秧子的船头有长橹来引路导航,船尾有平衡舵来控制方向。为了省力,舵的面积比较大,但舵在急流漩涡中很难及时调整船的航向。这时艄就可以派上用場了。它用杉木制成,末端装有桨状的木条,用来划水。艄很长,在急流中划动时可以产生很大的回转力,船工就通过多次划艄来配合船舵,控制船的航向。当船即将撞到暗礁或岸边的石壁时,船工也可以用艄灵活地把船撑开。
  就这样,麻秧子一路闯过很多险滩、暗礁,在与川江急流搏斗数天后,终于来到了湖北荆州的沙市。船工们把船上的货物卸了下来,很快又装满了当地盛产的棉花,休整后再次下水,准备返回四川。回去的路途仍然十分艰险。要沿着川江逆流而上,全靠船工们在岸边拉纤。他们背起纤绳,弓着身子,唱着号子共同使力,在湍急的水流中拖着麻秧子缓缓前行。因为全靠人力行船,回程时花的时间会是来时的几倍,有时甚至长达几个月。
  为了适应川江干流和支流航道的不同特点,川江木船式样不一,种类繁多。除了麻秧子,近代川江上的木船还有辰驳子、麻雀尾、安岳船、老邪秋等几十种。后来,适应川江特点的机动轮船进入川江,成为当地航运业的主要运输工具,传统木船式微,麻秧子也逐渐从川江上消失了。但麻秧子是川渝人共同的记忆,川江号子、火锅文化都源于川江木船和木船上的劳动人民。川江木船是川渝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川渝人与外面世界的纽带。
其他文献
我国农民“文明、健康、科学”生活方式的构建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应有之义,我国农民生活方式的构建不能走发达国家消费主义时尚文化引导的老路子,而应走一条切合我国农村发
本文设计了一个基于互联网的化妆品功效的大众评价平台,该平台建立了化妆品的主观及客观的评价体系:主观评价体系按照化妆品的共性及不同类别的属性构建;客观评价体系是通过检
【摘 要】对教学设计的认识,需要突破传统的“效率观”“机械观”和“工具观”,并深入到内蕴其中的“人性观”“开放观”和“实践观”,这就体现为一种“设计智慧”。“设计智慧”其实是教师教学设计能力之“关键成分”,它体现为“独特的判断力”和“模糊性规则应用”之内涵。涵养教师的“教学设计智慧”,需要从构建更加广阔的“教学设计观”、推进“参与式的教学设计实践”、打造“整体性的制度保障”等三个方面来加以落实。 
概念图是一种新的知识表示方法,有助于汉语理解。本文试图应用语义结构文法和格语法的思想和方法,结合领域词典,将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句子进行分析,产生与句
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了学生在线学习期间的学情信息,并选取部分教师、部门管理人员进行访谈,进一步提炼、总结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对在线教学的认识和开展在线
【摘 要】城市小学实施劳動教育,应充分挖掘与运用地域资源,构建家庭、学校与社会三大劳动实践圈,通过调动多样人力资源、科学设计与实施劳动教育的多种课型,促进学生在综合融通的劳动实践中学习劳动技能、弘扬劳动精神、培养劳动习惯。  【关键词】劳动教育;劳动实践圈;劳动课型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95-0020-03  【作者简介】1.李伟平
我国农村人才匮乏问题是一个产生并存在了百年的问题,是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村村大学生计划在解决这一问题方面已取得明显效果,十七届三中全会为开展此项工作创造了
大海这件蓝宝石色的衣裳是怎么穿上的呢?  我們知道大海是由海水组成的,海水是透明的,可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大海却是蓝色的呢?这是因为大海很深,而当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组成的太阳光照射海面时,红、橙、黄等颜色被海水及海洋中的生物吸收了,只剩下蓝色和紫色的光,所以我们看到的大海就是蓝色的了,大海越深,颜色越蓝。  海水是水,那海水可以喝吗?  首先要回答的是,我们不可以喝海水哟。海水虽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