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观察尼古丁对胆管癌细胞QBC939化疗敏感性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靶点.方法 应用MTT法检测α7烟碱型胆碱能受体激动剂尼古丁及其阻断剂α银环蛇毒素(α-BTX)干预后的人胆管癌细胞QBC939经5-FU处理后存活增生能力变化,应用单克降平板试验观察尼古丁及α银环蛇毒素对5-FU处理后细胞克降形成率变化.结果 经5-FU处理后,尼古丁刺激组(终浓度分别为10-3 g/L、10-4 g/L、1
【机 构】
:
266003青岛,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二科,266003青岛,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二科,266003青岛,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二科,266003青岛,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尼古丁对胆管癌细胞QBC939化疗敏感性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靶点.方法 应用MTT法检测α7烟碱型胆碱能受体激动剂尼古丁及其阻断剂α银环蛇毒素(α-BTX)干预后的人胆管癌细胞QBC939经5-FU处理后存活增生能力变化,应用单克降平板试验观察尼古丁及α银环蛇毒素对5-FU处理后细胞克降形成率变化.结果 经5-FU处理后,尼古丁刺激组(终浓度分别为10-3 g/L、10-4 g/L、10-5g/L)细胞存活率分别为128%、124%、118%,细胞存活率较阴性对照组明显升高,并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而α银环蛇毒素刺激组(2 μg/mL)、尼古丁α银环蛇毒素联合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92%、94%、93%、92%.尼古丁刺激组(6.2±0.40)的克隆形成能力明显高于α银环蛇毒素刺激组(3.2±0.20)、联合组(3.2±0.20)及对照组(3.4±0.33).结论 尼古丁可明显降低胆管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其可能是通过α7烟碱型胆碱能受体发挥化疗抵抗效应。
其他文献
肝门部胆管癌( 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是指发生于胆囊管开口以上的肝总管和左右肝管的黏膜上皮癌,亦称高位胆管癌或上段胆管癌.1965年,Klatskin首先描述了胆管分叉部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故又将肝门部胆管癌称为Klatskin瘤.肝门部胆管癌隶属肝外胆管癌范畴,占肝外胆管癌的50%~75%.HCC早期诊断较为困难,误诊率高、手术切除率低、预后极差.目前全世界公
胆道外科疾病种类繁多,主要包括结石、感染、先天性解剖畸形、肿瘤和损伤等,诊断与治疗均有诸多复杂性.1882年,德国Langenbuch施行第1例胆囊切除术[1],经过百余年的实践,肝内胆管结石和肝门部胆管癌等传统疑难复杂胆道外科疾病的诊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特别是1987年法国Mouret施行首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aparoscopic eholecystectomy,LC)以来[2],胆道外科
据权威部门预测,今后5年,中国医疗器械的需求量将呈继续上升态势.这是因为,中国医疗机械的整体医疗装备水平还很低.全国17.5万家医疗卫生机构现有的医疗仪器和设备中,有15%左
损伤发生后,医师要做的是尽一切努力减轻损伤后果,避免错误的处置加重对机体的伤害,此即止损原则.止损原则对于医源性胆道损伤尤显重要,因为胆道损伤的修复不允许外科医师犯错,否则结局无论对患者还是对医师都是灾难.另一方面,医源性胆道损伤的肇事者,大多并非成熟的胆道专科医师,对胆道损伤认识既显不足,经验更是匮乏,加上猝然而至的变故对当事者心理的巨大冲击,使之难以作出正确的治疗决策.一旦处置失当,其危害往往
正如护理科学不断发展一样,代表护理实践进展的术语也在发展.国际护理实践分类(ICNP)就是将不同来源的术语规范化,形成一个统一的护理语言系统。
采用显微摄影技术,观察了剑毛帕厉螨(Stratiolaelaps scimitus)和黔广厉螨(Cosmolaelaps chianensis)对厉眼蕈蚊(Lycoriella sp.)幼虫的捕食行为,对捕食活动进行不间断24 h录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胆道成像对胆道梗阻患者的术前评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1年4月胆道梗阻患者60例,先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及内镜下鼻胆引流术,通过鼻胆引流管行螺旋CT三维胆道成像,评价螺旋CT三维胆道成像对胆道梗阻患者的胆道树成像的图像质量.结果 螺旋CT三维胆道成像60例,胆总管、肝总管、左右肝管显影60例,显影率为100%,胆囊管显影48例,显影率为80%,可清晰显示胆
近年,英国卫生部(NHS)已经开始将病房管理和科室预算移交给病房护士长或主管护士.
梨黑星病(Pear scab)也称为疮痂病,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发生的梨树重要病害之一。其病原菌为梨黑星菌(Venturia pirina Aderh)和纳雪黑星菌(V.nashicola Tanaka et Yamam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