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节奏活动中教师教学策略的现状研究

来源 :教育界·D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fanyuanhang1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5~6岁是培养幼儿音乐节奏感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有序的音乐节奏感训练,对幼儿音乐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表明,音乐节奏智能力的发展会促进幼儿语言智力、数理逻辑智力等的发展,进而达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目的。节奏活动中,教师的教学策略对幼儿的节奏能力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大班节奏活动中教师教学策略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大班活动;教学策略;节奏活动
  一、节奏活动的作用
  (一)节奏教学对大班幼儿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学前儿童主要通过感官的直接体验来获得对客观世界和对自己的认识。幼儿阶段不仅是个体直接感知和体验节奏的最佳时期,也是音乐能力培养的起点。5~6岁是培养幼儿音乐节奏感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有序的音乐节奏感的训练,对幼儿音乐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作用。
  (二)节奏教学在幼儿园教育中起重要作用
  《幼儿园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提出:幼儿园的任务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1]。幼儿园教育活动是幼儿园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幼儿实施有助于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发展的教育活动。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音乐节奏智能力的发展会促进语言智力、数理逻辑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关系智力、自我认识智力的发展,以达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目的。幼儿园教育活动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由此看来,节奏教学在幼儿园教育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现状与分析
  (一)未接受幼儿音乐教法相关学习,部分教师节奏教学能力稍有不足
  由于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待遇、社会地位等原因,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从事幼儿园教育的人数较少,部分幼儿园会招聘一些艺术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入职;而艺术教育专业的毕业生较少进行幼儿音乐教法相关课程的学习,对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及节奏能力发展水平不太了解,因而,开展节奏教学活动时在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方面稍有不足。
  (二)缺少相关学习培训,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够科学、全面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部分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会直接使用教材上的教学活动,而不对其进行二次设计。笔者认为,教材虽是依据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进行编写的,但其依据的只是幼儿身心发展的普遍特点及发展水平,而幼儿具有个体差异性。因此,教师应在参考教材中教学活动的基础上,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对教学活动进行二次设计。
  (三)部分教师教学设备操作经验不足,教学手段较单一
  通过对教师的访谈,笔者了解到,教师主要采取的教学手段为声势。而教学手段较为单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1)声势比较方便、省时,不需要教师花费时间和精力进行额外的物质准备;(2)幼儿园的乐器少,有时,教师不方便使用乐器开展教学活动;(3)部分教师很少接触图谱,不知如何制作和应用;(4)年轻教师较少,中年教师对多媒体的运用不熟练。
  (四)教学手段单一,因而教学方法不够丰富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节奏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较单一,教学内容不够丰富。部分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只有示范法、讲解法、练习法。教师采取的教学手段单一,就无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从而达不到培养音乐素养的目的。
  三、研究建议
  (一)规范幼儿园的教师队伍,重视教师音乐能力的发展
  《规程》中指出:幼儿园教师必须具有《教师资格证条例》规定的幼儿园教师资格。教育部门应规范幼儿园教师招聘要求,以保证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水平。幼儿园教师应了解3~6岁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掌握3~6岁幼儿身心发展及音乐心理发展的相关知识,同时也要注重自身音乐水平的提升[2]。
  (二)强化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教学策略的培养与提升
  教育部门、幼儿园应经常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培训,让教师了解各年龄段幼儿的音乐发展水平,让教师知道如何观察、了解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培训教师如何选择教学内容、如何制定教学目标、如何确定教学组织形式以及如何选择适合本次活动的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教育部门、幼儿园应经常组织各式各样的交流活动,激发教师学习音乐知识的热情。
  (三)鼓励建立自组织式教师专业提升小组
  教学部门和幼儿园规范招聘条件、定期开展音乐活动对教师教学策略进行培训都是外力。要想提升专业素质,教师不可忽视自身的作用,只有内力和外力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才能促进教师教学素质快速提升。一个人的力量是薄弱的,幼兒园可鼓励教师建立自组织式教师专业提升小组。小组的职责一是互相监督、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二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促使教师与组员对教学策略讨论、实施、反思、修改、再实施、再讨论、再修改,从而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四)选择适宜的音乐活动教材,注重教案的二次设计
  首先,幼儿园应选择适宜的音乐活动教材。为了让幼儿园音乐活动有层次、系统地开展,让教师对音乐教学活动的组织、开展有明确且正确的前进方向,幼儿园应选择权威专家学者编著的教材。其次,教师应注重对教案的二次设计。教案的设计是教学活动实施过程的“指南针”,指引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方向。教材中的教案不论内容的选择,还是目标的制定都要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各年龄阶段幼儿能力发展的平均水平。对于教材中的教案,教师应秉持“参考”的态度,而不应该照搬。教师应以《指南》和《纲要》为依据,基于幼儿的已有经验、身心发展水平、音乐能力发展水平对教材进行二次设计。经过二次设计的教案要基于幼儿的已有经验,将目标难度设置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让幼儿“跳一跳,能够摘到苹果”。   (五)丰富教学手段,增强教师教学设备的操作经验
  幼儿园应进行关于教学设备操作的学习培训,提高教师教学设备的操作水平;同时定期检查教具、教学设备的数量、质量情况,有缺少的就补充,有损坏的就维修或更换,确保教具和教学设备的正常使用,以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
  (六)加强教师理论学习,加深教师对幼儿的了解,确保教学内容的适宜性
  教学内容的选择应从三个方面考虑:内容要与幼儿发展相适宜,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内容要考虑幼儿的兴趣[3]。首先,从“内容要与幼儿发展相适宜”方面来说,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依据大班幼儿音乐心理发展特征与幼儿音乐能力实际发展水平,适合幼儿“最近发展区”的发展。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之前,必须了解《纲要》中幼儿音乐教育领域的目标、大班幼儿节奏能力发展的水平、本班幼儿节奏能力的实际发展水平及本次节奏活动内容的具体要求和需要,从而选择适合本班幼儿的教学内容。其次,从“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方面来说,刘彦华指出:“日常生活中体验性、探索性的知识才对幼儿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教育内容要与幼儿的生活经验或认识有一定的重合,并对已有经验有一定冲突,这既能满足幼儿的成就感又能激发起幼儿的探索欲望。”[4] 最后,從“内容要考虑幼儿的兴趣”方面来说,当活动内容能够引起幼儿的兴趣时,该活动就成功了一半。
  (七)接收实习生当助教,丰富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应视教学内容、幼儿特点而定。受学龄前儿童身心发展水平的影响, 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具有普遍性和启发性的特点,因此,教学组织应灵活多样[5]。在充分发挥集体教学优势的同时,幼儿园也应吸收小组教学、个别教学和其他教学组织的有益成分,改变集体教学的主体地位,增加分组教学活动和个别化教学活动的机会,使教学组织更有效地为实现教育目标而服务。幼儿园应把集体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个别教学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由于受访教师认为幼儿多、自己一人采取分组教学和个别化教学不便于教学的开展,笔者建议幼儿园可接收学前教育专业的实习生担任助教一职,这一方面给学前教育的学生提供了入园学习、实践的机会,另一方面也能协助教师采取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开展节奏教学活动[6]。
  【参考文献】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莫小不.大学书法[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金晓梅.幼儿艺术教育与活动指导[M].武昌: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
  刘彦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曹源.幼儿园艺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J].当代家庭教育,2020(36):68-69.
  黄丽宏.运用音乐教学,培养幼儿表现能力[J].学周刊,2021(03):155-156.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是教育的起始阶段,对后续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到奠基作用。小学阶段除了学习文化课知识,做好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显得尤为关键。尤其是当前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现代化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鉴于此,小学德育教育应该积极推動工作模式创新,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使学生养成持久、自觉的学习习惯,明确自身的学习和发展目标,稳步有序地提升自我。
【摘要】德育教育不仅仅是政治科目的主要内容,同样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尤其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心智发生很大的变化,教师更需要用科学的手段培育学生,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三观”。  【关键词】初中英语;德育教育;学生  初中阶段的学生,心智发育非常不均衡,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滋扰,导致形成错误的“三观”。这凸显了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德育教育不是专属于政治学科的范畴,而是存在于每一门学科的教学中,是每一位
【摘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以初中生的生活为基础,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创新,探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并结合实际,让学生把所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自主学习  道德与法治课程对于初中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更能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三观”
【摘要】课堂是落实立德树人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政治课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要采用多元化的方式,渗透立德树人的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增强思政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高中政治;立德树人理念;策略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民族振兴、特色教育事业发展高度,并指出:“思想
【摘要】二十四节气延伸出丰富的文化内容,对幼儿审美情绪、文化品格等方面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在《纲要》《指南》精神指导下,幼儿园根据实际进行班本活动探索。班本活动为教师提供了广泛的教育空间。文章从农作物种植、文化和美食三种线索中寻找节气要素中适合幼儿园的班本课程。  【关键词】节气要素;幼儿园班本活动;种植;文化;美食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总结出来的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规律[1],古人们依此
【摘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需要根据教学情况和学生情况进行设计。本文阐述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本概念,即需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性、创新性、系统性等思维能力,并介绍了小学数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实施策略,通过开展生活化、猜想性、问题性、联系性等教学活动,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推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方法;教学策略  数
【摘要】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坚持以美术核心素养为引领,聚焦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图像识读、审美判断、美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等素养,从而使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审美鉴赏能力。文章在分析美术鉴赏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价值的基础上,探讨了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美术鉴赏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是当前学科教学的基本价值取向。美术鉴赏教学是高中美术
【摘要】由于初中生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初中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变得尤为必要,并对学生学习和生活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深远影响。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柔性管理开始被广泛应用到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基于此,本文分析柔性管理的原则,提出初中班主任工作的柔性管理模式。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柔性管理;班级管理  初中生心理和生理发展处在特殊时期,开始从幼稚朝着成熟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