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述了玉米不同生长时期的主要病虫害,并就这些病虫害提出了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期为玉米的高产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病虫害;防治
近几年来,玉米病虫为害呈逐年加重趋势,已成为玉米高产的主要限制因素。玉米的主要病害有粗缩病、大小斑病、黑粉病和纹枯病等;主要虫害有地下害虫、蓟马、黏虫、玉米螟、蚜虫和红蜘蛛等。在玉米栽培过程中,必须搞好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其为害,如此才能实现玉米高产的目标。
1 苗期的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1.1 主要虫害有地下害虫、蓟马、黏虫和红蜘蛛
蓟马常群集在玉米心叶内进行为害,被害玉米的叶片上会出现黄白色斑纹,严重时叶片扭曲畸形;黏虫是一种暴食性害虫,主要以幼虫咬食叶片进行为害,发生严重时能将茎叶全部吃光;小地老虎常潜伏在苗心,叶片被害后呈缺刻或仅留表皮成透明孔洞。3龄以后躲入土中,昼伏夜出,能将玉米嫩茎从基部咬断。
防治方法:对于蓟马和黏虫,可采用50%辛硫磷乳油、50%甲胺磷乳油1000倍、10%菊马乳油2000倍,或毎667㎡用25%快杀灵70~80ml 水40kg喷雾防治。地下害虫的防治,可用50%辛硫磷乳油50ml 水1.0L,混匀后,于播种前1d均匀喷洒在20kg的种子上,阴干后播种。地老虎的防治,每667m2可用50%辛硫磷0.2~0.25kg,对水400~500kg,顺垄灌根;或用50%辛硫磷或90%的晶体敌百虫0.5kg加水稀释,拌碎鲜草50kg,于傍晚撒于玉米苗附近,连撒2个晚上。红蜘蛛发生的最根本条件就是干旱,越干旱则发生越严重,因此,要适时适度浇水,可用20%三氯杀螨醇乳油、73%克螨特乳油1500倍液喷雾防治。
1.2 苗期的病害主要有粗缩病和缺锌症
粗缩病多在玉米5~6叶时出现,病株叶色浓绿,叶片宽、短、硬、脆且密集丛生,植株生长缓慢、矮化,主要是由带毒灰飞虱传毒使其发病。灰飞虱一般生活在杂草较多的地方,因此,在小麦一喷三防时要将田埂、地头、路边的杂草统一喷洒,以杀伤虫源;也可用1.5%的1605粉3~3.5kg 土10~15kg,在玉米出苗前撒到点种的玉米行内,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以减少传染源。
玉米缺锌的典型症状是幼叶基部和中部出现黄色条纹,这些条纹的宽度不断扩大并逐渐集中到叶片中脉两侧,叶片其他部分仍显绿色。该症状一般在玉米幼苗20~40cm时出现,可每667m2用0.2%~0.3%硫酸锌溶液25~30kg,在玉米4~5叶期叶面喷雾防治。
2 心叶末期和穗期的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2.1 主要害虫
玉米螟可造成玉米花叶、钻蛀茎秆、为害雌穗和雄穗。玉米螟的防治应掌握在心葉末期,采用“三指一撮”法,用1.5%辛硫磷颗粒剂按每667m2用1.5~2 kg的用量丢心,防治效果明显;也可用菊酯类农药对水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直接喷入心叶丛中。对于蚜虫,抽雄和剪雄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其为害,也可用40%乐果乳油或10%吡虫啉1000倍液喷雾防治。
2.2 主要病害
纹枯病发病的部位主要是叶鞘和果穗,其次是茎秆。叶片发病后,初为淡褐色斑块,有时呈水渍状,病害先从基部叶鞘开始,逐渐向植株上部发展,当病害发展到果穗后,穗苞上也形成云纹状大块病斑,不久,上部茎叶即会全部枯死,然后整个果穗干缩;玉米大斑病一般发生在生长后期,主要为害叶片,病斑大而少,严重时全田一片枯黄;玉米小斑病在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主要为害叶片、叶鞘和苞叶;玉米黑粉病使受害部位形成灰包,外包灰白色薄膜,薄膜破裂后散出黑褐色粉末,该粉末具有传染性。
防治方法:黑粉病的防治,可采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g,加50kg种子拌种预防,对田间发生黑粉病的植株应及时拔除。在叶斑病发病初期,及时摘除下部2~3片病叶,可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雾,这对防治纹枯病和叶斑病都有效。
3 灌浆成熟期的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灌浆成熟期以防止发生青枯病和早衰为主,主要通过选用抗逆性强的品种、保证单株营养面积、加强田间管理和改善玉米群体的通风、透光条件等农业栽培措施来防治。
【关键词】玉米;病虫害;防治
近几年来,玉米病虫为害呈逐年加重趋势,已成为玉米高产的主要限制因素。玉米的主要病害有粗缩病、大小斑病、黑粉病和纹枯病等;主要虫害有地下害虫、蓟马、黏虫、玉米螟、蚜虫和红蜘蛛等。在玉米栽培过程中,必须搞好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其为害,如此才能实现玉米高产的目标。
1 苗期的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1.1 主要虫害有地下害虫、蓟马、黏虫和红蜘蛛
蓟马常群集在玉米心叶内进行为害,被害玉米的叶片上会出现黄白色斑纹,严重时叶片扭曲畸形;黏虫是一种暴食性害虫,主要以幼虫咬食叶片进行为害,发生严重时能将茎叶全部吃光;小地老虎常潜伏在苗心,叶片被害后呈缺刻或仅留表皮成透明孔洞。3龄以后躲入土中,昼伏夜出,能将玉米嫩茎从基部咬断。
防治方法:对于蓟马和黏虫,可采用50%辛硫磷乳油、50%甲胺磷乳油1000倍、10%菊马乳油2000倍,或毎667㎡用25%快杀灵70~80ml 水40kg喷雾防治。地下害虫的防治,可用50%辛硫磷乳油50ml 水1.0L,混匀后,于播种前1d均匀喷洒在20kg的种子上,阴干后播种。地老虎的防治,每667m2可用50%辛硫磷0.2~0.25kg,对水400~500kg,顺垄灌根;或用50%辛硫磷或90%的晶体敌百虫0.5kg加水稀释,拌碎鲜草50kg,于傍晚撒于玉米苗附近,连撒2个晚上。红蜘蛛发生的最根本条件就是干旱,越干旱则发生越严重,因此,要适时适度浇水,可用20%三氯杀螨醇乳油、73%克螨特乳油1500倍液喷雾防治。
1.2 苗期的病害主要有粗缩病和缺锌症
粗缩病多在玉米5~6叶时出现,病株叶色浓绿,叶片宽、短、硬、脆且密集丛生,植株生长缓慢、矮化,主要是由带毒灰飞虱传毒使其发病。灰飞虱一般生活在杂草较多的地方,因此,在小麦一喷三防时要将田埂、地头、路边的杂草统一喷洒,以杀伤虫源;也可用1.5%的1605粉3~3.5kg 土10~15kg,在玉米出苗前撒到点种的玉米行内,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以减少传染源。
玉米缺锌的典型症状是幼叶基部和中部出现黄色条纹,这些条纹的宽度不断扩大并逐渐集中到叶片中脉两侧,叶片其他部分仍显绿色。该症状一般在玉米幼苗20~40cm时出现,可每667m2用0.2%~0.3%硫酸锌溶液25~30kg,在玉米4~5叶期叶面喷雾防治。
2 心叶末期和穗期的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2.1 主要害虫
玉米螟可造成玉米花叶、钻蛀茎秆、为害雌穗和雄穗。玉米螟的防治应掌握在心葉末期,采用“三指一撮”法,用1.5%辛硫磷颗粒剂按每667m2用1.5~2 kg的用量丢心,防治效果明显;也可用菊酯类农药对水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直接喷入心叶丛中。对于蚜虫,抽雄和剪雄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其为害,也可用40%乐果乳油或10%吡虫啉1000倍液喷雾防治。
2.2 主要病害
纹枯病发病的部位主要是叶鞘和果穗,其次是茎秆。叶片发病后,初为淡褐色斑块,有时呈水渍状,病害先从基部叶鞘开始,逐渐向植株上部发展,当病害发展到果穗后,穗苞上也形成云纹状大块病斑,不久,上部茎叶即会全部枯死,然后整个果穗干缩;玉米大斑病一般发生在生长后期,主要为害叶片,病斑大而少,严重时全田一片枯黄;玉米小斑病在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主要为害叶片、叶鞘和苞叶;玉米黑粉病使受害部位形成灰包,外包灰白色薄膜,薄膜破裂后散出黑褐色粉末,该粉末具有传染性。
防治方法:黑粉病的防治,可采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g,加50kg种子拌种预防,对田间发生黑粉病的植株应及时拔除。在叶斑病发病初期,及时摘除下部2~3片病叶,可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雾,这对防治纹枯病和叶斑病都有效。
3 灌浆成熟期的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灌浆成熟期以防止发生青枯病和早衰为主,主要通过选用抗逆性强的品种、保证单株营养面积、加强田间管理和改善玉米群体的通风、透光条件等农业栽培措施来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