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创造力的环境变项

来源 :发明与创新(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yijie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鼓励和看重创造力的环境对创造力是有利的,然而,一个完全良好的环境对他也不尽然是最理想。
  在这里,我们主要是讨论特殊的环境变项,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创造力。这些特殊的环境变项对环境的优劣影响是全面的。
  在开始之前,我们要先声明的是,我们所提的每一个变项都有相互矛盾的研究报告出现。当然,每个研究的受试者不同、问卷内容不同、方法不同等等,所以有一些矛盾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认为在这里的原因是这些变项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线性的关系,也就是说,某个现象可能会好一点,但只到某一个程度而已,过了这个点,这个效应可能会消失或甚至会逆转过来。
  
  工作的情境
  
  看起来充满刺激的环境比贫乏的环境更能鼓励创造力。例如沃德发现年纪非常小(还不到进幼稚园的年龄)但是被界定为有创造力的孩子,若是放在一个有很多刺激(如玩具等)的环境中,他们所受的益处会比没有被界定为有创造力的孩子来得大。虽然另一组没有被界定为创意儿童的小朋友,也有受到环境多彩多姿的益处,但益处没有创意组的高。费尔德曼也发现孩子受到刺激丰富的环境的益处,不过只有在教这些孩子如何利用环境中所提供的线索后,他们的创造力才有增进。
  这些线索不一定非是物体上的或是看得见的。齐夫让一群十年级(大约16岁)的高中生听一卷录音带之后,才开始做创意的作业。另外一组则直接做作业,没有先听笑话录音带。听笑话的那一组作品被评为比较有创意。后来的研究用漫画书与笑星的短片来替代录音带也得到同样的结果。
  这些研究认为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对创造力是有利的。我们还要更进一步的说,幽默感对创造力非常的重要。要有创意时常需要退后一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这件事情,而幽默正是这样,把一件事情做了不平常的解释。在我们的经验中,几乎所有有创意的人都具有非常好的幽默感。
  根据这些研究以及我们自己的经验,我们认为一个线索丰富的环境通常会比一个贫乏的环境更能鼓励创意。这些线索可以是视觉的、听觉的、或甚至嗅觉的。然而在设计一个最佳的创造力培养环境时,你需要仔细选择你的线索。平凡的线索(如电梯里的音乐、或普通的海报、广告)不见得有什么用。此外,我们认为线索太多太强,也会干扰创造力。如果背景的音乐非常的大声,震耳欲聋,那么不管这个音乐有多特殊,都不太可能培养出创造力。墙上贴的海报如果非常性感的,也不是个好主意。一般来说,你要选择或设计适合你做创意工作时所需的线索,来布置你的工作环境。
  
  作业限制
  
  在我们的研究上常常碰到一个问题是,当我们要评估他们的创造力时,我们要给他们多少的限制?还是我们就直接给他们一个创造的机会而不去规范它?例如,我们发现如果给受试者选择一个题目写一短文或让画家选一个题目去作画,有局部思想形态(注意细节)的人比整体思想形态(注意大局)的人有较高的创意表现。这个结果与我们所预期的完全相反。但是这个结果其实是合理的,因为当你给他题目时,你事实上就限制了他的创造力,你使他的创造力只能在你所界定的范围内游走。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假如不给任何规范,或给很少,受试者又发现他们不知从何做起。例如我们想测量选修心理学课的学生的创意能力,我们请他们对所学心理现象去想出一个他们自己的理论,结果大部分的学生发现他们不知从何着手。罗洛·梅很多年前,早在我们还没做这个实验之前曾经讲过一段话,他们自己的理论,把上面的结果综合得非常好。他说:“限制不仅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它也是很有价值的。创造力本身需要限制与规范,因为创造力的行为来自人类与限制他的那些人抗争的结果。”
  关于创造力与规范之间的相关是正反都有的。芬克让受试者在不同的选择情况下做创意的工作。他发现最有创意的作品来自受到最多规范的人,而最没有创意的作品来自规范最少的人。
  相反的,阿莫拜尔和吉托莫让2岁到6岁的小朋友用碎布和碎纸拼贴图案。有一组小朋友可以自由选择材料,而另外一组则不可以。他们发现可以选择材料的小朋友比不能选择的创意高。同样的,凯斯特内请7岁到8岁的小朋友画他们将来希望住的房子。有一组小朋友被要求保持画具干净,使别人还可再用它;另一组小朋友也告诉他们同样的画画规则,不过特别强调这个规则一定要遵守;第三组小朋友没有告诉任何规则,随他们画。结果,没有限制的第三组小朋友最有创意,而被告知一定要遵守的第二组最没有创意。
  我们认为规范和限制对创造力是否有利应该要看这个规范的本质是什么,以及受规范者的年龄。人在一个他不很熟悉的领域里有创造力。假如这个作业很新,那么人们还没有足够的先前经验来帮助他做出创意的作品。假如这个作业太容易或太熟悉,那么也就没有什么可供创意的机会。
  无论如何,这些研究帮助人们了解如果给他们创造的自由,这会促进创造力,如果限制这个自由就会阻碍创造力。不过,这并不只是环境变项(作业的限制或规范)而已,你还要考虑在这个规范下作的人对这些规范的效应。
  
  评价的影响
  
  我们几乎都有在别人的注视下完成一件创意作品或想出有创意点子的这种经验,这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苹果个人电脑的发明人史蒂文·沃兹尼亚克曾说过,当每一个人都忙着告诉你为什么你的主意行不通时,你要把它实践出来实在是很不容易。我们前面曾提到,评价会影响创造力。但是你可能也猜到了,就是也有证据说明批评可以帮助创造力。不过你在下面会看到,这个矛盾是可以解开的。
  阿莫拜尔等人请大学女生做碎布碎纸的拼花工作。第一组的学生是在她们一边工作时就一边被评价,第二组是在她们做完后才被评价,第三组是做的时候老师在旁观看,但是没有批评。第四组是没有人看也没有人批评。结果发现有人看的以及有人批评的两组创造力减低了。在后续的实验中改为写作,结果评价也是同样地干扰了创造力。
  其他的研究者也观察到同样的情形。有一个实验让二年级到六年级的小朋友做碎布拼花的作业,结果也发现批评会影响创造力,在这实验中即使在学生开始工作之前,即使评语是正面的,都会伤害到创造力。这些在还没有开始工作前就接受赞美的学生比那些没有受到赞美的学生表现得差。
  发明影印机的鲍伯·冈拉克曾经说过,他很早就发现当他的老板出差时,他表现得最好,因为老板不在,他不必担心被评价。这些话,让你了解在实际生活中的创造力与实验室中是一样,评价都是会减损创造力的。
  我们在前面提到评价对创造力的效果是正反都有的。托兰斯发现如果告诉小朋友“讲最有创意故事的人可以赢二块钱”这组会比“讲最合文法的人可以赢二块钱”的那一组有创造力。(请注意,这两组小朋友都知道他们要被评价)。哈林顿发现假如大学生知道他们的作业要从各种创造力的层面来给分数时,他们会比不知道评分标准的人有创造力。但是请注意,告诉学生他们会怎么样被评分跟告诉他们会被评分,是有很大的不同的。的确,阿莫拜尔发现受试者不知道他们会被评价比知道的做出的创意作品多,但是她也发现告诉受试者如何在他们的作品中有创意会帮助学生的创意,至少有告诉的比没有被告诉的表现的创造力高。这些结果显示,当评价被看成是一个威胁时,它通常会伤害创造力。然而,假如受试者知道创造力要被评价,他们知道评价的标准,那么对他们将更有利。一般来说,假如人们知道他们被评量的基准,他们会做出比较好的作品来。上面的研究都是从外人的观点来对自己评估。自我评价的结果就很不一样:自我评价可以帮助人们及早发现毛病,及早修正偏差。鲁巴特发现在从事创意的写作时,早期的自我评价比晚期的自我评价对创意帮助较大。
  从上面的调查结果中我们不难对影响创造力的环境作这样的结论:比较理想的催生创造力的环境应该是和谐宽容、尊重个体、支持创造的,但里面需要有一些挫折、障碍物散在过程中,这样才会有创造火花的时时进现。
其他文献
太极计算机公司,这个脱胎于国有体制的“国企新生代”,见证了中国IT史上的每一个多事之秋和市场大换洗。20年的企业进化过程,它审时度势的变革与持之以恒的创新,为自己倾注了鲜活的血液,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非同一般的太极现象——    回看20年,三次大变身    这么多年来,太极从脱胎于电子工业部十五所之后开始做小型机,到改做系统集成商,再转型为今日的综合IT服务提供商,它在完成每一次身份转换的同时也实
木薯因其淀粉含量高而可作为仔猪日粮的一种理想的能量来源。在木薯的产区,它可以是重要谷物的一个有效的替代品,因为其具有较高的消化率。  中图分类号:S81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5)06-0007-03  木薯是用从生长在南美、非洲和亚洲的木薯根生产的产品。  木薯是由木薯根(木薯属)中提取的高淀粉产品。木薯原产于巴西,但生长在南美以及非洲和亚洲(图1)。木薯产品可以
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发生了举世震惊的大地震,地震发生后,新华社领导立即派我赶往唐山做现场采访。在唐山灾区采访期间,我每天奔走在满目疮痍的瓦砾中,亲眼目睹了众多家庭房倒屋塌亲人罹难的惨状。当时正值炎热的夏季,酷暑中到处散发着尸体腐败的气味,整个唐山从南到北到处是生者痛失亲人的嚎啕哭声。  几天采访下来,我凭借一个新闻记者的直觉感到,这场震惊世界的大地震的死亡人数绝不是十万八万的小数目。为了
清顺治四年(1647),北京城共65.9万人,其中八旗近40万,加上奴仆共48万,到光绪年间,满汉内外城分治界限虽已模糊,但内城人口67万人中,汉人只有3.5万。  旗人不能从事农工商等职业,只能当官、当差或当兵,靠“死工资”过活,此外,每个成年男子给50亩地,算是上了份保险。  这份“死工资”究竟有多少呢?按规定,亲王工资最高,年薪一亿两白银,当然,这只是说说而已,清中期政府年收入仅三四千万两,
美科学家“激活”死亡心脏    美国科学家最近称,他们通过给“脱细胞化”处理后的尸体心脏注入活细胞,成功地使这些心脏恢复了跳动。这种心脏“复活术”如能用在人类身上,无数罹患绝症的病人将能获得几乎无限量的心脏供应而得以重获新生,其他人体器官也可能用这种方法人工制取。  虽然目前在实验室培植心脏活组织的技术已取得进展,但让整个生物性人工制造心脏重新恢复跳动尚属首次。事关该实验成败的最主要程序,就在于“
摘要:对2019级建筑与土木专业研究生进行线上教学,利用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把工程项目管理中安全及风险控制知识,以视频为主且具有交互功能的网络课程发布,突出以小段视频为主传授教学内容,辅以超星泛雅,QQ分享屏幕直播,结合网校金讲,组合授课。基于“大数据 教育”的高校教学改革,进行研究与探索,利用网络资源利用混合式教学法,及时测验与反馈,提高学生学习效果。通过本文研究,以期对同类教学有更大借鉴作用。
开学初,接到课程表,不少数学教师惊呼:数学课怎么这么少?的确,除一年级外,其他年级的数学课均由原来的一周5节或6节变为4节。惊呼之余,担忧:课时少了,学困生的数量会不会增加,课时少了,会不会影响教学质量,进而影响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同时,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不断推进,“数学素养”的培养日益受到重视,可以说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最终的落脚点。  课程设置的规范,导致数学周课时量的
智能水杯开发与研制设想  聂光辉    市场上的水杯正在逐步向材料多样化和功能复合化的方向发展。水杯的材料一般是塑料,比以往的陶瓷有了更多的优势,但也有隔热性不好及不可降解等缺陷。它们大都存在着材料的不合理利用及功能单一(保温)等缺点。在外观设计方面多注重水杯的美观和灵巧,对于水杯的功能却没有太大的发展。  我们考虑到人们对水杯的各种要求,经过多方面的论证,提出了新一代多功能型水杯概念,主要功能及
一位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的优秀青年数学家,历时3年解决了一项重大课题研究。但在最后验收时,因论文尚未投出,倍感压力,于是将长达100余页的论文,拆成了5篇发表。  这是在政协科技界联组讨论中,数学家杨乐委员讲的一个真实故事。针对目前部分科技人员花费大量精力角逐科研项目与资源的现象,许多委员呼吁营造良好创新氛围,让创新人才从繁杂的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  “目前科技工作者承担的科研项目的级别以及数目、
威廉·莎士比亚曾经写过:“有些人看起来永远都不会变老。他们总是思维活跃,随时准备接受新想法,他们的大脑永远不会混乱。对于不满意或未解决的事情,他们会想办法解决问题让自己满意,并且他们总会发现未来的好事情。”  莎士比亚的这段话用于形容那些在某一时期内总是有着很多想法和创意的人。你总是可以发现他们的脑子比别人转得快,新创意就像泉水一样永不枯竭地喷涌而出,让人望而惊叹。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TPM,即Th